清朝髮型真是“陰陽頭”嗎?看完史料,網友:我們被影視劇騙了

引言

縱觀歷史長河,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其中封建社會制度佔據了中華文明的半壁江山。自秦漢三國南北朝,再到唐宋元明清。歷朝歷代都各具特色,而唯一不變的就是國家政治制度,皆為封建專制制度。封建專制制度對長期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同時也存在弊端,專制制度造成貧富差距日益增加,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其真實寫照。

民國元年(1912年)2月12日,溥儀退位。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就此落下帷幕。由於清朝是人們記憶中最近的一個朝代,留下的史料典籍眾多,因此人們對滿清文化更加熟悉。近年來,熒幕上清宮劇頗多,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清人獨樹一幟的辮子。因為男性頭髮前半部分要剃乾淨後面留長辮子,因此這種髮型也被人戲稱為“陰陽頭”。但事實上,清朝髮型真是“陰陽頭”嗎?看完史料,網友紛紛表示:原來我們被影視劇騙了這麼多年。

清朝髮型真是“陰陽頭”嗎?看完史料,網友:我們被影視劇騙了

▲清朝辮子頭劇照

01

古人云:“君子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有損。”因此從古時開始便有留長髮的習慣,男子二十歲時,便要把自小留著的頭髮盤成髮髻,然後再戴上帽子,如此便稱為“弱冠”。從春秋戰國開始,漢人就開始留長髮了。滿人也受到這一習慣的影響,可他們為了適應草原的遊牧生活,於是將影響行動的長髮改為金錢鼠尾辮的造型。

據說金錢鼠尾辮最早由女真部落開始使用,因為他們長期在東北地區以遊牧為生,頭髮太長就會被風颳亂影響牧馬。所以這金錢鼠尾辮對滿人來說最為實用。後來滿人入關,為了強調統治權,下令全國上下所有人將髮型改為金錢鼠尾辮。

清朝髮型真是“陰陽頭”嗎?看完史料,網友:我們被影視劇騙了

▲金錢鼠尾辮劇照

02

起初漢人並不肯剃髮,沿襲了幾千年的習慣怎能一朝改掉。所以百姓們怨聲載道,都拖著不願意剃頭。清政府見狀,隨即下令全國男子必須按照滿人習俗將頭髮剃掉。並且設立了嚴苛的標準,只留頭頂的一點頭髮結辮垂下,辮子粗細要剛好穿過銅錢的方孔。如果有人超過了這個標準就拉去砍頭。

順治年間,有一名男子名叫丁泉,他並不是什麼反清復明的惡徒,也絕非有意抗旨。因為丁泉在剃頭時,剃頭師傅的一時大意,把他頭頂的頭髮留多了兩寸,結果丁泉在上街時被巡查查獲,下了大獄。可丁泉不服要為自己申訴,當地官員也認為丁泉罪不致死便向上報告,最後這紙狀書竟直達紫禁城。順治在看到這紙訴狀後並未理會,只寫了四個字“依律法辦”。可憐丁泉年紀輕輕,就因為剃頭師傅的疏忽被當街問斬。打那以後,此事傳開,再沒有百姓敢抗旨不尊,都乖乖把頭髮剃了。

清朝髮型真是“陰陽頭”嗎?看完史料,網友:我們被影視劇騙了

▲順治劇照

03

現在我們在熒幕上看到的長粗辮子,則是滿人辮子頭演變後的成果,其實這也是逐漸被漢化的過程。清朝初期為了鞏固統治,政府才不得不下令嚴加整治。法令實行了一段時間後,漢人逐漸默認了剃頭改辮子一事。清政府看到人心一統,隨即也放寬了標準,這辮子長成什麼樣也就不再重要了。

因此,民間也逐漸將辮子頭改進了樣式,腦門的髮量由一枚銅錢增加到了手掌大小,再到整個後腦勺,而辮子粗細也由鼠尾,逐步增加到牛尾。

清朝髮型真是“陰陽頭”嗎?看完史料,網友:我們被影視劇騙了

▲清朝辮子頭演變過程

這場無人發起的蓄髮運動,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在不約而同地遵循。逐漸形成了熒幕中人們看到的“陰陽頭”。其實這一變化也是必然趨勢,首先金錢鼠尾形象太過難看。這是滿人為了不受風沙襲擾改變的,而天下統一後四海昇平,美觀就顯得更為重要了。第二是因為滿漢文化交融,在清朝做到大一統後統治者也逐漸認識到漢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這也是一場求同存異的運動。

清朝髮型真是“陰陽頭”嗎?看完史料,網友:我們被影視劇騙了

▲清朝百姓理髮舊照

結語

髮型的改變不但代表了王朝的更替,也代表了文化的進步。《荀子·哀公》有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從清朝政府強令改辮子,再到全國上下統一更改髮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世界文明的發展總要順應潮流,否則就是倒行逆施,不為社會所容。

參考資料: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荀子·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