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貽芳:對撞機一定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有欠考慮

世界上只有兩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稅收和死亡。——本傑明·富蘭克林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支撐其發展必不可少的資金來源必然是稅收。不論是西方國家還是中國對稅收都非常的重視。如果在封建王朝的過去,一個人生活在中國農村地區,或許還可以不與政府產生任何的瓜葛,但是現在幾乎是不可能的,任何人都與稅收有著密切的聯絡。中國即嚴把稅收的徵收,也嚴格控制稅收的支出。

稅收應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是一個所有人都公認的準則,幾乎不會有人反對這樣一條是稅收使用的原則。然而,取之於民是可以肯定的,不論是政府徵收自企業的營業稅,還是個人的所得稅,其最終的創造者都是勞動。可是,怎樣才算是用之於民呢?

王貽芳:對撞機一定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有欠考慮

關於用之於民,在古代社會就已經有了很多的爭端,現代社會中也有著非常大的分歧。比如說網民們時常就會說,中國還有那麼多吃不飽飯的孩子們,為何中國卻要花那麼多的錢去建一些大型科學裝置呢?這些錢花出去了,但是有沒有效果卻還是個未知數。

其實,關於大型科學裝置建設與否的爭端,不僅在民間和政府當中有分歧,就算是在科學家之間也同樣有著非常大的對立。比如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就曾經因為一樣裝置的建設而產生了爭端,這件裝置是什麼呢?

實際上,這件裝置就是粒子對撞機,兩位泰斗級的人物對於粒子對撞機都有著十分深刻的觀點。

一、基礎科學中的粒子對撞機

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時候,也就是新中國建立的初期,那個時候我國的科研人員就曾經有過一項任務,那就是建設粒子加速器。這種粒子加速器的主要原理,就是透過粒子的對撞束來獲取更高質心繫能力原理。

雖然當時我國的科學家已經透過外國的科研論文有所瞭解,但是當著手進行建設時,卻還是有很多難以突破的限制,因此在我國上個世紀建設出來的加速器,並不能滿足後來科研的需要。

王貽芳:對撞機一定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有欠考慮

不過,既然西方科學家在這方面也是艱難開拓,我國自然不能放過這種彎道超車的機會,於是在科研人員的努力之下,我國的科研人員終於獲得了突破性進展。並且進行了相應的實驗,也就是這一項進展,使得我國科研人員對於我國粒子對撞機的建設,有了更多的暢想和期待。

雖然當時我國的經濟和政治環境並不是非常好,但是在巨大的熱情鼓勵之下,我國的科研人員還是不顧一切的想要在這方面有所突破。為了減少對新中國的負擔,於是我國科研人員使用了價格比較便宜,而且技術要求也比較低的正負電子對撞機來進行建設。這是一種在現實和理想之中折中的選擇,新中國需要這樣一項科學技術,可是新中國又不能承擔太多的負擔。

終於,在相關科研人員的努力之下,1961年,我國科學家們建設出來的兩臺粒子對撞機正式開始運作。這給所有研究基礎物理學的人予以巨大的信心,畢竟,對於基礎物理學而言,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須進行大量的投入。

科技不像民生或者經濟那般,有投入就會有收穫,科技的發展往往是投入了大批次的資金,到後來卻可能什麼都沒有得到。這就需要一個國家和相應科研人員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

雖然我國的粒子對撞機開始了運作,然而相比之於歐洲國家的發展而言,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算比較滯後。

王貽芳:對撞機一定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有欠考慮

1983年的時候,歐洲粒子中心透過其改建成的反質子對撞機成功發現了ZO粒子W±,這樣一個重大突破,深深的讓我國的科研人員感到震撼。於是我國的科研人員這才開始討論,是否要建設一臺最為先進的粒子對撞機,用於支撐基礎科學的發展。

這種建設先進粒子對撞機的想法很快就迎來了爭論,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那麼他們雙方的觀點又是什麼呢?

王貽芳院士主張,對撞機一定要建!花360億怎麼了?透過見識粒子對撞機來促進我國基礎科學的發展,而楊振寧則認為有欠考慮,他是從現實的角度對這種建設提出了質疑。

二、雙方爭論的焦點

王貽芳院士畢業於我國的名校南京大學,他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進入到了瑞士的歐洲核子中心進行研究,正是在那裡他接觸到了當時歐洲最為先進的高能粒子相關研究,這使得他大為的震撼,以當時國內的研究水平來看當時歐洲科技的發展水平,幾乎可以說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科學技術是全方面的碾壓。

回到國內以後,王貽芳院士便一直從事高能物理研究,這是他極為擅長的一個領域。他也在這一方面做出了震驚世界的成就,他發現了中微子的第三種震盪方式,使得全世界都將目光投向了中國。

王貽芳:對撞機一定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有欠考慮

正是由於有著在西方國家研究經歷,所以王貽芳院士對於建設粒子對撞擊十分的熱情,他認為在我國境內建設這樣一臺大型粒子對撞機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刻不容緩。

而他給出來的理由,也非常的讓人信服,那就是雖然粒子對撞機的建設一時之間不會有什麼很高的成就,可是,這對於我國物理學未來的發展將會帶來巨大的改變。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科技工作同樣如此,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在這方面進行開拓,如果我們再不加緊建設將來,別說是反超,想要緊追不捨都已非常的困難。

而楊振寧卻從一些現實的角度,對粒子對撞機的建設提出了反對意見。

首先,就是建設這樣一臺大型裝置所需的預算。這自然要參照科技比較發達的西方國家,美國在粒子對撞機方面有著充足的經驗,其在上個世紀90年代時,這方面的建設預算就已經達到40億美元。而且這還僅僅只是預算而已,實際上的支出達到了82億美元。

王貽芳:對撞機一定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有欠考慮

這還沒有建成,在後續的評估當中,相關的專家給出了建議,那就是至少還需要200億美元才能徹底完成。於是美國也不得不停止了對這樣一個無底洞的投資。

連美國都支撐不下去,那我國在面對這樣一臺吸金無底洞時,又能有多大的支援力度呢?持續高強度的資金投入是這樣一臺裝置成功的關鍵,可是這樣的投資卻不會在短時間內收到效果,這就讓當時的人犯了難。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國家空間站同樣需要經費。

舉一個例子來說,科研經費就相當於是一塊大蛋糕,科研經費一般佔國家GDP比重的一定數量,增長緩慢,在蛋糕不增加的情況下,如何分配蛋糕自然會引起人們的爭論。

如果在粒子對撞機方面增加了投資,那麼在其他科研方面的投入就必然會相應的減少。因此在其他能夠見到效益的科研工作與建設有可能收到效益的粒子撞擊之間才會產生巨大的爭論。

王貽芳:對撞機一定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有欠考慮

第三點便就是楊振寧教授認為,發展高能物理並不一定就非得要從建設這種裝置開始,理論構建同樣非常重要,愛因斯坦也沒有辦法驗證其相對論的可能性,但是他的理論卻正在一點一點被證實。

小結

關於科學爭論,尤其是艱深的基礎科學上面的爭論,大部分的人都只能看一個稀裡糊塗。可以肯定的是,兩位科學家肯定都是為了我國的科學能夠更好的發展。

稅收的使用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需要頂層的管理者們高屋建瓴的來設計使用方法,希望他們最終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