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湖中馬缸,以及飼養心得分享~乾貨收藏

關於造景:

其實很多人對於造景的感覺都是無從下手。經常是擺到哪裡算哪裡,石頭擺的好不好看,也全靠碰運氣。

其實造景,如果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那就是:把合適的石頭放在 合適的位置。

那什麼樣的位置才是合適的,這個就需要你提前學會構圖。造景的道理其實跟畫畫是一樣的。如果你有美術基礎,那一定很好理解。

之前我在69的公眾號上發表過一篇關於造景的淺談,寫了大概有五千多字,這裡就不再多說了。也別問我怎麼造景,這就跟你去問美術老師,怎麼畫畫一樣。恕我直言,他也沒法用一句話教會你。

如果日後有機會,可以單獨開個帖子,寫上萬把字,估計能大概的說一下。這裡就先貼幾張我自己魚缸整體景的圖片吧。包括之前草缸的。多的就不說了。

我的三湖中馬缸,以及飼養心得分享~乾貨收藏

我的三湖中馬缸,以及飼養心得分享~乾貨收藏

我的三湖中馬缸,以及飼養心得分享~乾貨收藏

關於密度:

經常看到很多魚友才開缸的時候會問,我的魚缸能養多少條魚?

其實,養多少條魚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他取決於兩個因素。

①你的審美 ②你的過濾系統是否強大。

有的人覺得密度適中,才美觀。而有的人覺得魚缸不塞滿就不舒服,審美這個東西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

而過濾系統是否強大,又取決於你的濾材是否穩定高效。培菌效果是否夠好。當還取決於你的換水跟餵食頻率是否穩定。這一切的綜合,才奠定了水質的根本。

所以兄弟們,無需再糾結你的缸能養多少條魚了,去養你自己喜歡的品種,再根據實際情況去精簡,最後穩定下來的數量,就是最合適的數量。

我的三湖中馬缸,以及飼養心得分享~乾貨收藏

關於混養:

三湖打鬥的基本原則是:有同種先打同種,沒同種打同屬。同種同屬都沒有,會優先先打顏色相近或者是體型相近的魚。

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魚會優先攻擊他認為對自己有威脅,有競爭力的對手。包括競爭領地,競爭食物,競爭配偶。

所以我們在選擇魚種構建的時候,需要儘量避開一些死對頭,挑不同屬的來搭配。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他還是要取決於魚本身的性格。這就跟人一樣,有些人脾氣天生好,而有些人純屬暴躁老哥。每條魚的性格也都不一樣,在一起能否和諧相處,這個還需要你自己勤於觀察。去適當的進行調整。

原則上來說,不能因為一條魚,去破壞一整個缸的和諧。如果特別喜愛這個品種,那麼建議換一條,沒準就遇到一個好脾氣的魚也說不定。當然太弱勢性格的魚也不行,很多魚混養後褪色並不是因為品質不行,他只是一種暫時的示弱。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不去跟頭魚進行資源競爭。所以性格太懦弱的魚,恢復顏色所需要的時間也會相對更長。

所以玩三湖,一缸魚不是說你買好了就結束了。這一切只是個開始。你需要的是根據缸內情況,不斷的進行調整,直到穩定,直到你自己滿意。

關於魚的壓制褪色:

其實這是大家遇到最多的一個問題,也是原因最複雜的問題。

很多在魚商那全品髮色的魚,最後到你缸裡成了白條,其實很多時候也並不是魚商坑了你。

其實三湖魚髮色取決於他在缸內的地位,就比如我之前喜歡買繁殖組出來的魚,在繁殖組裡面確實很漂亮,但是一進我缸混養,大多表現的不如意。

還有很多魚商,他們調理魚的時候,魚在一個一個單獨的隔離盒裡面,特別是很多賣巖棲的魚商喜歡這麼調理魚,原理就是讓魚彼此相鄰,卻又彼此打不到彼此,時時刻刻處於戰鬥狀態,展示自己。

所以你看魚商那每條都發色很好,實際上你一混養,就不一定了。在魚本身品質不錯的前提下。髮色到什麼程度還是取決於魚本身的缸內地位以及它本身的狀態。

還有些魚,比如紅鷹,很多紅鷹10cm就髮色很好,但是一混養就非常容易褪色,其實這個是非常正常的,這個魚的性格就是這樣,一般來說當他13-15cm再次髮色的時候,就會很穩定不再褪色了。

樓上也提到過了,有些魚的褪色純屬是因為一種示弱的表現,保護自己。所以遇到褪色,有時候並不需要過多的擔心。我們需要分析出具體的原因,再加以調整。入魚的時候,後入的魚不建議入個體過小,或者比較弱勢的魚。

關於水質管理:

水質這塊,上文也提到過了,濾材是否穩定高效。培菌效果是否夠好。你的餵食跟換水頻率是否穩定。這一切的綜合,才奠定了水質的根本。

濾材這塊,不同品牌的濾材,具有不同的賠菌面積跟效率。一般來講是一分價錢一分貨。用細菌屋的朋友們注意大半年所有需要清洗一次,或者更換新濾材,他雖然便宜,但是卻容易跌酸。

換水的話,大多數的標準是每週換30%。很多人換水太懶,不行。過於勤快的大量換也不行。畢竟魚兒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生長環境。養活,跟養出好狀態,是兩碼事。

關於食物管理:

食物這塊,原先我是喜歡喂飼料的。莫斯特的主食,大蒜素,小球藻,綠意,漿果等等都買全了,還買了卓比克的36螺旋藻薄片,磷蝦薄片,肉食軟餅。

而現在這些我都不用了,中小馬這塊我就喂豐年蝦,糠蝦還有南極磷蝦三種輪流喂。

蝴蝶跟巖棲這塊我喂冰凍水蚤跟36%螺旋藻。

薩伊我是隻喂南極蝦王。

至於為啥這麼喂,或許你看了下一樓你就明白了。

另外我新入的魚每天都會用甲硝唑碾碎了泡魚食喂一次魚。一個星期後,會隔三差五的泡藥餌喂一下。

其實預防的作用大於治療。

關於野生魚收口:

很多野生魚回來後,特別是前一兩個月特別容易收口。其實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野生魚的收口分兩種。很多人一聽到收口就立馬說腸炎,其實這是不嚴謹的。

舉個例子,你是北方大佬,常年麵食吃慣了,我突然把你帶到南方天天給你吃海鮮,那麼很多人一開始也會不適應,腸胃不舒服,也不想吃東西。

魚其實也一樣。因為進缸之後我們所喂的食物跟他在原生環境的差異過大的時候,魚收口很正常。這種收口通常是屬於腸胃不適引起的,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及時發現,第一時間泡大白或者甲硝唑。那麼治癒率非常之高。

這種收口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現象,他也並不是病,你只需要及時發現並且第一時間治療就OK,很多魚在泡了1-2次後,其實是跟人工魚一樣皮實的。當然也有的魚耐藥性差一點,會泡掛,這也很正常。

很多玩野馬的大手,其實是希望自己的新魚早點收口,早點泡,早點度過這個階段的。

還有一種收口,是壓制跟打鬥引起的收口。這種魚泡好了之後,最好別立馬入缸 ,建議進大缸隔離盒讓他恢復下狀態再說。萬一再次被壓制收口,連續的泡魚,魚體質扛不住,很容易歸湖。

關於野生魚腹水:

腹水,其實屬於比較難治療的症狀。而且很多人發現的時候其實已經中晚期了。這時候不光需要下重藥,一到晚期還需要加上手術穿刺後再泡,才有可能治癒。(穿刺手術,貼吧裡面有一位魚友實驗成功,南美論壇三湖板塊有一位實驗成功。有需要的可以去檢視一下)

其實魚的病永遠是,越早發現治癒率最高。

講實話,我手裡過了N條野生魚沒有腹水過。腹脹我倒是有好幾條。我也完全相信,如果我不第一時間發現,不第一時間處理,那麼他一定會演變成腹水。

我腹脹的那幾條,都是因為我第一時間發現。也都是用甲硝唑泡好的。大白片給我的感覺是藥力溫和了一點,我下大白一般都是按照標準用量的3倍。甲硝唑是10L水每0。2g。

如果肚子比較大,一直泡不下來的話,可以加點硫酸鎂。切記。。。腹脹的魚仍然吃魚食會吃的一身勁,但在肚子每完全消下去之前。你可千萬別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