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蚯蚓”的賬單一次團滅50斤,土壤生態慘遭破壞,誰來買單

1、 電蚯蚓

電魚裝置,絕大部分人或多或少了解一些,但對電蚯蚓裝置知道者並不多。事實上,電蚯蚓裝置最早追溯到上世紀80/90年代。彼時的海南、廣東、安徽等地零星有人帶著簡易的裝置,或騎著腳踏車、或駕駛著電驢子在田間地頭忙活一通,而後提著幾斤,甚至十幾斤的蚯蚓“滿載而歸”。

“電蚯蚓”的賬單一次團滅50斤,土壤生態慘遭破壞,誰來買單

電蚯蚓裝置真正的“爆發”是2005年以後的事情。一方面網購興起後,電蚯蚓由圈子內的小眾產品透過網際網路的傳播逐漸被其他地方的人知曉,由過去以廣東、廣西附近為主的南方省份成功擴散到了河南、山東、河北等北方几個人口大省。現在開啟幾個主流的購物平臺,輕易能搜尋到電蚯蚓裝置,價格在100-300元之間,且毫無顧忌地標註著“殺傷力強大、捕獲率90%以上”。

“電蚯蚓”的賬單一次團滅50斤,土壤生態慘遭破壞,誰來買單

另一方面是技術實現了跨越性升級。起初的電蚯蚓裝置存在電壓不穩、電流過大的問題,擊打後的蚯蚓死亡率偏高,而且故障不斷、耽誤時間。但2005年後新推出的電蚯蚓裝置很好解決了這一問題,所過之處的蚯蚓可謂是“一掃而空”。

據說將電蚯蚓裝置效率提升至一個新臺階的是安徽亳州人朱某。安徽亳州作為我國最大的中草藥集散地,彙集了全國幾乎所有的草藥品種,而蚯蚓自古便有藥用的傳統,2003-2005年蚯蚓市場火爆、價格持續攀升,市場嗅覺敏銳的朱某萌生了捕捉蚯蚓的想法。

“電蚯蚓”的賬單一次團滅50斤,土壤生態慘遭破壞,誰來買單

在原有電蚯蚓裝置的基礎上,朱某經過反覆試驗、調整,加入了許多當時最新的電子元器件,成功摸索出了效率比老式裝置翻了5倍的電蚯蚓裝置。實際上電蚯蚓和電魚裝置的原理如出一轍,區別是電蚯蚓對土壤施加電壓,而電魚是對水施加電壓,前者電阻大、需要更高的電壓。電流為脈衝直流,且電流值要小,否則以蚯蚓的小身板只有被電流擊打致死的份。

“電蚯蚓”的賬單一次團滅50斤,土壤生態慘遭破壞,誰來買單

和網友設想的蚯蚓是怕被電流擊打而逃出土壤不同,其實電蚯蚓裝置是利用電流刺激蚯蚓的面板,而蚯蚓主要透過面板與殘存土壤裡的空氣交換氧氣,面板受損後蚯蚓呼吸不暢被迫爬到地面。所以當電蚯蚓裝置的兩個電釘相隔2-5米插入土壤後,不需要多長時間周圍的蚯蚓就會湧到地表,剩下的工作就是拾撿、裝袋了。

“電蚯蚓”的賬單一次團滅50斤,土壤生態慘遭破壞,誰來買單

2、 大量蚯蚓被逮捕及電蚯蚓治理的難度

蚯蚓可作為藥用在我國醫學名著《本草綱目》中有明確記載,不過每年的需求量有限且穩定。除了藥用外,廣東部分地方有吃食蚯蚓的習俗,蚯蚓在當地俗稱地龍,經過“煎炒烹炸”後被當地人看作是一道款待賓客的名菜。另外鮮活的蚯蚓也可用作魚餌、鳥餌,需求量每年呈遞增態勢。

“電蚯蚓”的賬單一次團滅50斤,土壤生態慘遭破壞,誰來買單

電蚯蚓投資小,而收益卻並不低。2015-2020年佛山、中山的電蚯蚓者曾一度達到高峰,參與者以中老年人居多,起初他們在居住地附近的區域活動;後來本地蚯蚓越來越少,開始向周圍幾十公里的地方蔓延,最高遠赴100公里外的地方。

據新聞報道,從業者每天捕獲的蚯蚓少則七八斤,多在幾十斤,最高時達到上百斤。為捕獲更多蚯蚓,他們幾套裝置迴圈作業,而人不停歇地來回拾撿蚯蚓。

“電蚯蚓”的賬單一次團滅50斤,土壤生態慘遭破壞,誰來買單

部分電蚯蚓者聚集在一起,甚至演化為了一個社群或組織,有專人負責收購、銷售。新鮮的活蚯蚓每斤能賣到5元左右;大約10-12斤的活蚯蚓能灑出1斤幹蚯蚓,而價格則攀升至100多元,輝煌時曾達到每斤2/3百元,不少人憑電蚯蚓小賺一筆。

“電蚯蚓”的賬單一次團滅50斤,土壤生態慘遭破壞,誰來買單

大量電捕蚯蚓的後果很快顯現出來。原本極易發現的蚯蚓,尤其是夏季雨後蚯蚓會爬出地面換氣,如今已經很難發現一條。蚯蚓常被稱作土壤裡的耕耘者,對改善土壤的透水性、透氣性效果突出,還能吞食土壤的有機碎屑、淨化部分農藥殘餘。農業專家指出,全世界絕大部分的肥沃農地,土壤裡都分佈在蚯蚓,兩者屬於共生關係、形影不離。

“電蚯蚓”的賬單一次團滅50斤,土壤生態慘遭破壞,誰來買單

然而戶外工作者調查發現,越是電蚯蚓的重災區土壤的板結程度越高,農作物常有萎靡不振的情況,種植戶不得不新增更多的化肥,而隨著化肥增多、殘餘在土壤裡的有機碎屑增加,失去蚯蚓的淨化,土壤活力進一步降低,最終進入一個死迴圈。

為保護土壤生態,我國農業部門及地方相關部門已開展了治理活動,但效果並不老理想。電蚯蚓和電魚相比,兼具了機動性和靈活性:只需要一個腳踏車或摩托車,外加一個盛放裝置、蚯蚓的麻布袋,這就是所有的裝備,裝、拆簡單、迅速,見到執法者立馬能逃之夭夭。

“電蚯蚓”的賬單一次團滅50斤,土壤生態慘遭破壞,誰來買單

更困難的是,蚯蚓喜歡棲息在陰暗、潮溼的環境,所以在偏僻的林地、山坳蚯蚓數量多、密度大,引來更多的電捕者,但對執法人員而言無異於大海撈針。

另外對電蚯蚓裝置的源頭治理本是一個捷徑,問題是目前並沒有對電蚯蚓裝置的明確定義,更沒有具體的執行標準,再加上製作電蚯蚓裝置的門檻低,近十幾年的時間裡電蚯蚓裝置市場反而是擴張、數量增多的一個過程。現在但凡有點名氣的網店平臺都能購買到電蚯蚓裝置。

“電蚯蚓”的賬單一次團滅50斤,土壤生態慘遭破壞,誰來買單

其實近年來人工養殖蚯蚓的企業、個人逐年增加,像北方的山東、河北、河南等地都湧出不少,完全沒必要捕捉野外蚯蚓。2017年天津某街道更是一次投資3000萬,引入國際先進的蚯蚓養殖技術、裝置,以養殖品質更佳的蚯蚓。2019年內蒙古別出心裁投資了蚯蚓工程,一方面利用蚯蚓強大的淨化能力處理多餘的廢棄物,另一方繁育的蚯蚓也可獲得經濟效益,一箭雙鵰。

“電蚯蚓”的賬單一次團滅50斤,土壤生態慘遭破壞,誰來買單

慶幸的是對電蚯蚓的治理也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相關人員已把對濫捕蚯蚓治理建議提報了全國政協,而重點則是圍繞電蚯蚓裝置的使用。

原創: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