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求敗那麼強,為何五絕沒聽過他?看看金庸在北大的演講就明白

只要是編出來的故事,就一定會有漏洞,因為編出來的故事就如同是一句哄人的謊話一般,需要一千個謊言來圓,即便是金庸的武俠故事也不例外,金庸作為武俠小說界的宗師,也承認自己的作品不完美,他先後兩次修改自己的作品就能夠證明這一點。

獨孤求敗那麼強,為何五絕沒聽過他?看看金庸在北大的演講就明白

(王語嫣劇照)

甚至在改書之後仍留下了不少難以解釋的劇情,比如在新修版《天龍八部》的結尾改寫了王語嫣的結局,讓王語嫣離開了段譽,回到慕容復身邊,此舉當然是為了讓段譽“求不得”,但卻忽略了王語嫣與慕容復的關係的變化,此時的他們已經成了仇人,怎可重新在一起?何況慕容覆成了瘋子,無論如何也難比段譽,所以這等於是填了一個坑,又挖出了一個新的坑。

但金庸筆下另一些坑卻是可以填上的,比如“獨孤求敗那麼強,武林中卻無人聽過他的名號”這個疑問,這設定看起來也是漏洞,其實不然,金庸其實解釋過。

一、

獨孤求敗的生平

獨孤求敗在整個金庸武俠體系中的定位是獨一檔的,金庸從來沒有對另外一位高手給予“一生不敗”的評價,只有獨孤求敗做到了。

獨孤求敗那麼強,為何五絕沒聽過他?看看金庸在北大的演講就明白

(獨孤求敗劇照)

“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 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他這墓誌銘都透露著一種霸氣,但在霸氣之餘,卻也有點兒尷尬,尷尬的點就在於為何他這麼強卻無人知曉?

他是個自吹自擂的騙子嗎?應該不是,畢竟楊過、風清揚、令狐沖在學了他的武功之後武功都有突飛猛進的成長,但為何無人知曉他的存在。

二、

獨孤求敗生存的年代

如果說獨孤求敗生存的年代與五絕不在同一個時代,所以武林中無人知曉他,這一點說得過去嗎?

書中楊過曾對獨孤求敗生存的時代提出了猜測,原著道:“楊過心想:‘這位獨孤前輩的遺言之中稱雕為友,然則此雕雖是畜生,卻是我的前輩,我稱它為雕兄,確不為過。’於是說道:‘雕兄,咱們邂逅相逢,也算有緣,我這便要走。你願在此陪伴獨孤前輩的墳墓呢,還是與我同行?’神鵰啼鳴幾聲,算是回答。楊過卻不懂其意,眼見它站在石墓之旁不走,心想:‘武林各位前輩從未提到過獨孤求敗其人,那麼他至少也是六七十年之前的人物。這神鵰在此久居,心戀故地,自是不能隨我而去的了。’”

獨孤求敗那麼強,為何五絕沒聽過他?看看金庸在北大的演講就明白

(楊過劇照)

如果僅僅只是因為獨孤求敗生存在六七十年前就無人知曉他,這樣的情況說得通嗎?當然不是,比如謝遜在《倚天屠龍記》中辱罵武林前輩的時候連華佗、達摩、岳飛都罵了一番,可見武林後輩對於那些強大的武林前輩是有一番瞭解的,如果獨孤求敗有一生不敗的戰績,後輩無疑會記住他。

三、北大演講

金庸曾經在北京大學有過一場演講,演講的主題雖然不是他筆下的武俠故事,但其中也提到的一些與他作品相關的內容,而最讓武俠迷興奮的莫過於提到了獨孤求敗這個角色的設定。

《金庸北大演講記錄》:“我的小說中寫過一個人叫‘獨孤求敗’,獨孤求敗很驕傲,他一生與人比劍比武從沒有輸過,所以他改個名叫求敗,希望失敗一次,但卻總沒有敗過。這個‘獨孤’就是鮮卑人。‘鮮卑’這兩個字,有些學者說‘西伯利亞’就是‘鮮卑利亞’,鮮卑人原本住在西伯利亞那一帶。但這不是很一致的意見。”

所以答案揭曉了,獨孤求敗之所以沒有被五絕高手提及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因為他是鮮卑人,而古代交通不便,他雖說自己是縱橫武林三十餘載,卻未必踏足了每一個地方,也就是活動範圍有限,未能觸及絕對意義上的“所有高手”。

獨孤求敗那麼強,為何五絕沒聽過他?看看金庸在北大的演講就明白

(金庸)

二是因為他曾經改過名,他也許一直都姓獨孤,但“求敗”這個名字卻是後來改的,等於說他闖天下的名號和最後自封的名號不是同一個,所以後世之人自然就沒聽過他改名之後的名字了。

金庸故事的魅力除了本身的劇情足夠精彩之外,還有他的一些設定都是經得起推敲的,儘管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但金庸的確是在盡力的自圓其說了,光這一點就足以讓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