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規定沒有錯誤,但是卻不人性化

為什麼很多規定沒有錯誤,但是卻不人性化

2021-12-02

我們常說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但是實際上,規定之所以是死的,或許有其他的原因。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好像是一個新聞報道,說的是交規的事情,說是不同地方的交規是不太一樣的,主要看目的是什麼,有的地方是為了改善交通,而有的卻是相反,目的他不是為了交通更改善,而是為了罰款。當那個執法者他的利益跟這個犯錯誤的人的行為之間形成一種正相關的時候,那他也要考慮一個投入產出的問題?所以,一方面為了提高這個收入的話就可能儘可能多的製造各種各樣的規定,去製造各種各樣你犯錯的可能性的那一些條款,最後你發現這些條款越來越見錢,但是實際的狀況呢一點都沒有改變。

這讓我想到很多年前,我在老家坐車的時候,有很多隱藏的攝像頭,這個攝像頭被無數人詬病,很多人說就是擔心每個人都如此,所以要隱藏,那麼就可以讓別人知道了。但是隻要是開車的都知道,知道你有了之後,就會注意,但是並不是注意超速,而是注意你這一塊,那你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為什麼很多規定沒有錯誤,但是卻不人性化

如果是明著來的話,那麼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大家第一時間知道並反應,我知道的確有很多人開車不規範,既然你都控制不了,那麼就直接規定,但是這個規定符合條件就可以了,因為重點是控制那一段路的速度,起到交通管制的作用,而並非只要罰款!

那個時候我聽說過一個謠言,當然,也只是謠言,也只是那個時候,現在這個謠言可能需要終結一下。

就是有些地方為了搞這個探頭,但是這個探頭是要投入的,後來大家說乾脆集資吧,我們幾個人集這個資去搞這個探頭,那這個探頭拍下來的行為,罰的款裡面百分之多少歸投資人所有,我認為這是個謠言,我朋友跟我講。當然,這也可能是一種誇張的,一種漫畫式的方式表達了一個觀念,就是說有些時候光制定一些條款是不太管用的。

而因為大家不清楚,所以就會衍生無數的謠言,去述說那些所謂的亂七八糟,因為不清楚,所以就會瞎想,然後就會有更加離譜的謠言誕生。

罰款是為了管理交通,還是管理交通是為了罰款?

這兩種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導致的這個結果,這是可想而知的。

這是很不一樣的。所以我覺得啊,呼籲更嚴格的管制,增加違法成本,這肯定是有用的,但是我覺得我們在意識上,我們千萬不要迷信外在的這些東西。它有用,但它的用處還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東西我覺得應該是內心的那些條款,就我自己給自己擬定的這些條款。但怎麼來形成這些條款,當然第一個我們要改變這種世界觀。

就是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的社會,尤其是教育的這個機構啊要有意識地覺醒,廣告商為了賣他的產品而過度強化的無所畏懼的自我中心主義會提高整個社會的運營成本。它在輸入某種商業產品和服務的時候,它無形當中會輸送一些價值觀,而且是潤物細無聲的長年累月的這種輸入會改變我們的那個心智模式。當然這不可能像路易十四說的那種:“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那樣一種極端的形態”,但是我們經常會無所顧及、無所敬畏,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眼下的這種效果,這樣一種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是一定要從教育的每一個環節裡頭儘可能地剔除。

————完————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

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

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