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0年,再讀《射鵰英雄傳》原著,才明白老頑童有多不愛瑛姑

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先白頭,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桃花島上,老頑童中了蛇毒,命在旦夕,他神志已經不清了,口中卻斷斷續續念著這幾句詩。這幾句詩,乃是段皇爺的妃子劉貴妃送給老頑童的定情詩。當老頑童清醒的時候,他但凡聽到這幾句詩,就是一個逃字,可在他生死之間,危難之際,他念念不忘的卻也是這幾句詩。那時候想,老頑童在內心深處還是愛著瑛姑的。

時隔20年,再讀《射鵰英雄傳》原著,才明白老頑童有多不愛瑛姑

可時隔多年,於情之一字,有了太多理解,才慢慢明白:

老頑童不愛瑛姑。一個心智停留在“孩童”的男人,是不懂“愛”這個字的。因為不懂,於是事發時,沒有是非觀念,事發後,便只想著概不負責,一味逃避。

年少時,讀老頑童,對他十分喜歡。老頑童天真爛漫,實乃全書中最可愛的人物。至於他和瑛姑的那段孽緣,因為他的喜劇色彩,那悲劇也沖淡了很多。如今時隔多年,再重讀老頑童和瑛姑這段孽緣,才驚覺這是何等大的一個悲劇。我們可以一直喜歡老頑童這孩童般的可愛,但你一定要懂:

天真如孩童,絕非一個人的優點。

時隔20年,再讀《射鵰英雄傳》原著,才明白老頑童有多不愛瑛姑

奪朋友之妻。

王重陽帶著周伯通到大理王宮,與南帝段智興切磋武功。老頑童悶的發慌,便在宮裡四處遊蕩。他在宮裡發現了練武的劉貴妃,並用點穴之法,贏了劉貴妃。後來,老頑童便開始教劉貴妃點穴的功夫。兩個人肌膚相接,日久生情,有了夫妻之實。

這整個過程老頑童是什麼都沒想過的。他跟劉貴妃接觸的時候,沒想過她是宮中的妃子,只覺得有人陪自己練武,陪自己玩,很是開心。他與瑛姑在一起的時候,也從未想過這件事的後果,只是隨心而起,覺得很好玩而已。

正如王重陽所說:

若不是早知道他傻里傻氣,不知好歹,做出這等大壞門規之事,早已一劍將他斬了。

時隔20年,再讀《射鵰英雄傳》原著,才明白老頑童有多不愛瑛姑

不肯娶?瑛姑。

段皇爺先知道了這件事,卻礙著王重陽的面子,假裝不知。可週伯通天真爛漫,從來不知這件事是一件壞事,便口無遮攔告訴了自己的師兄。王重陽大怒,綁了周伯通,讓段皇爺處置。

段皇爺秉持著義氣為重,女子為輕的原則,不僅饒了周伯通,還把劉皇妃叫來,讓他們兩個結為夫妻。這時候,周伯通再次發揮了孩子的本性,他開始大嚷:

“我本不知道這是錯事,既然這事不好,那就殺我頭也決計不幹。”

他死活不肯娶劉貴妃,哪怕段皇爺再三成全,他依舊不肯。他見段皇爺不肯殺他,便把劉貴妃給他的繡帕扔給了她,只說了一句“給你”,便揚長而去。

他為什麼死活不肯娶劉貴妃?

時隔20年,再讀《射鵰英雄傳》原著,才明白老頑童有多不愛瑛姑

原著裡他勸郭靖不要娶黃蓉,有這樣的一段話:

美貌女子見不得,一見就會得罪好朋友,惹師哥生氣,決不能讓她摸你周身穴道,否則要倒大黴。

周伯通根本不懂愛,更不懂什麼是責任。他為人處世的標準就是這件事要好玩。如果這件事不好玩,不僅讓師哥生氣,還得罪朋友,那麼他決不做這件事。當王重陽和段皇爺逼著他為這件事承擔責任的時候,他本能地逃了,不僅逃了,他還覺得自己倒了大黴。

至於瑛姑,他從未想過瑛姑的下場。

時隔20年,再讀《射鵰英雄傳》原著,才明白老頑童有多不愛瑛姑

為了一個?問題,去見瑛姑。

周伯通這一走,就二十年未見瑛姑。但凡瑛姑出現,他就馬上逃走。一直到楊過告訴了周伯通瑛姑為他生了一個兒子,而那個孩子還慘死在裘千仞手裡。

周伯通終於想通了要去見瑛姑。不是他幡然醒悟,而是他要問瑛姑一個問題,如果他不問這個問題,他便會寢食難安。

這個問題,不是瑛姑過得好不好?不是他們的孩子如何慘死,而是一個跟這些完全不相關的問題:

“瑛姑,咱們所生的孩子,頭頂心是一個旋兒呢?還是兩個旋兒?”

時隔20年,再讀《射鵰英雄傳》原著,才明白老頑童有多不愛瑛姑

瑛姑答是兩個旋兒。周伯通竟然大喜:

“好,那像我,真是個聰明娃。”

很多年前,讀到這段內容,只覺得這是神來之筆,又覺得周伯通果然是周伯通,如此與眾不同。可如今再讀,只覺得淒涼。周伯通這樣的人,不懂負責,亦不知情愛,他的關注點,永遠都在那些“好玩”的事情上。

而一個女人愛上這樣的一個男人,這一生又該是何等悲苦。

最可怕的是,一旦女人愛上的恰恰是老頑童的這種“不諳世事”的天真,如同瑛姑一樣,那麼這一生為了他受盡了苦楚,卻連一聲怨恨都道不得。因為,她的苦楚,也全不在老頑童理解之中。

時隔20年,再讀《射鵰英雄傳》原著,才明白老頑童有多不愛瑛姑

老頑童?愛不愛瑛姑?

瑛姑發現了裘千仞就是殺她兒子的兇手,她跟裘千仞打了起來。她心知自己不是裘千仞的對手,便想跟對方同歸於盡。老頑童眼見瑛姑有危險,完全忘記了自己對師哥的誓言,施展《九陰真經》裡的武功,救了瑛姑。正如同他生死之際,念著瑛姑送給他的定情詩一樣,他始終記得他和瑛姑的這段情分。

可這是愛嗎?

孩子有一個心態,就是會選擇自己的心之所向。可是當你讓他為他的心之所向負責任的時候,他多半會嫌煩,嫌累,然後放棄。

孩子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徵是,他是沒有是非觀的,他的是非觀需要在他成長過程中慢慢形成。

周伯通是不懂愛情的,他記住了他跟瑛姑在一起的快樂,也記住了這件事帶給他的麻煩。他可以想念瑛姑,可以救瑛姑,卻不想對她負責任,亦不想讓自己陷入麻煩之中。

時隔20年,再讀《射鵰英雄傳》原著,才明白老頑童有多不愛瑛姑

最後他得知段皇爺沒有救他的孩子,便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段皇爺也做錯了事,兩個人做的錯事完全可以抵消了。於是,他馬上拉著瑛姑和段皇爺去百花谷看他指揮蜜蜂。

少時讀,只覺得這是最好的結局。如今重讀,只覺得這是最不可思議的結局。

老頑童依舊只知道玩,瑛姑終於得償所願守在了老頑童身邊,而成為一燈大師的段皇爺則大度地跟他們比鄰而居,成了朋友。這場孽緣裡,段皇爺出家為僧,瑛姑大半生悽苦,唯有老頑童始終自在快樂。

周伯通是個壞人嗎?

不是。他只是一個頑皮的孩子,一個不想有憂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