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餵養會釋放供需訊號,吃飽和吃好是兩種概念,媽媽要分得清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吃奶”是寶寶與生俱來的一種超能力,沒有經過任何人的培訓就知道該如何吸吮媽媽的R頭,從而獲得自己所需的能量。但不少媽媽也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剛出生的寶寶他們好像除了睡覺,一直是走在吃奶或者正在吃奶的路上。

可對於母乳餵養的媽媽來說,因為母乳餵養的特殊性,媽媽無法估量寶寶每次所食入的奶量,不知道他們吃了多少;也不知道自己能分泌多少乳汁,夠不夠食用,這就成了媽媽餵奶上的一個難題。

初生兒沒飽腹感該喂多少?吃飽和吃好是兩種概念,會有表現差異

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講,他們有著強烈的吸吮需求,這也就造成一些寶寶會一直吃個不停,最後吃到撐。這是因為初生兒是沒有飽腹感的,所以不願意停口,成人如果吃撐了會有消化不良、腸胃不適的症狀,而寶寶吃撐同樣會加重寶寶的腸胃負擔。

對沒有飽腹感的寶寶來講,我們需要多觀察寶寶的一些表情、動作,以此來分辨寶寶是否吃好。

我們先來了解下寶寶的胃到底有多大,這樣才能夠掌握每次的餵奶量,同時也可以間接地瞭解寶寶是否已經吃飽。

新生兒餵養會釋放供需訊號,吃飽和吃好是兩種概念,媽媽要分得清

寶寶胃容量隨著發育不斷變化,媽媽要搞清楚

出生1天的寶寶:胃容量只有5-7毫升,大小就像一顆豆子

出生3天的寶寶:胃容量增長到22-30毫升,大小就像一顆葡萄

出生7天的寶寶:胃容量大概在44-59毫升,大小就像一顆草莓

出生30天的寶寶:胃容量大約80-100毫升

出生2個月的寶寶:胃容量大約120-150毫升

出生3個月的寶寶:胃容量大約160毫升

出生4個月的寶寶:胃容量大約180毫升

出生5個月的寶寶:胃容量大約200毫升

出生6個個月的寶寶:胃容量大約220毫升

當然,每個寶寶身體情況略有不同,在胃容量上面也會有一定的差異。所以,除此之外,媽媽還需要知道正確的餵養方式。

1)出生0-3個月的寶寶“按需餵養”

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講,他們吃奶是毫無規律,通常都是睡了吃、吃了睡的節奏。母乳餵養的媽媽在這段時期不要限制寶寶喝奶的次數和量,也就是說只要寶寶有需求,我們就可以給他們餵奶。

初生兒前幾天的奶量是很少的,每天的食入總量大約在100-200毫升,通常情況下每天要吃8-12次奶,平均間隔2-3個小時左右就要吃一次。

新生兒餵養會釋放供需訊號,吃飽和吃好是兩種概念,媽媽要分得清

2)出生3個月之後的寶寶“規律餵養”

隨著寶寶日益長大,他們的胃容量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3個月以後我們就要有意識地、有規律地給寶寶進行餵養。

比如每隔3個小時吃一次,每次儘可能讓寶寶把一側的乳房吃空,這樣更利於乳汁的分泌,然後下次再吃另一側的乳房。

如果3個月之後媽媽仍然不規律地餵養,高頻率的餵奶很容易消耗媽媽精力和體力,而且也不利於寶寶身體的健康發展。

小貼士:

如果媽媽感覺胸部比較漲,而寶寶又有張口吸吮的表現時我們就可以餵奶,這時會有充足的奶量,寶寶也會在最佳的狀態下進行吃奶。

這時候有的媽媽會說,“按需餵養”和“規律餵養”我們知道了,可是我們如何才能知道應該睡眠時候喂寶寶吃奶,又如何知道寶寶有沒有吃飽呢?彆著急,咱們接著往下看。

新生兒餵養會釋放供需訊號,吃飽和吃好是兩種概念,媽媽要分得清

學會了解、掌握寶寶的飢餓和飽腹的訊號

第一步:識別寶寶的飢餓訊號

對於寶寶來說,如果餓的時候沒有及時吃到奶會嗷嗷大哭,這無形之中就會加大餵哺的難度,對於母乳餵養的寶寶來說,哭鬧會影響他們吸吮,喝奶的時候還會嗆到,這時候發現寶寶的飢餓訊號就尤其的重要

初級訊號——-身體表現出不安,嘴巴會不停的張開,還會有覓食的動作;

中級訊號——-身體的活動增加,還會有一些肢體的伸展動作,有時還會悄悄的吃自己的手指;

高階訊號——-身體開始瘋狂的扭動,面部憋的通紅,更會哭鬧不止。

細心的媽媽當發現孩子有初級的飢餓訊號時,就應該及時給寶寶餵奶,這樣才不至於讓寶寶因為飢餓而哭鬧不止。

新生兒餵養會釋放供需訊號,吃飽和吃好是兩種概念,媽媽要分得清

第二步:發現寶寶吃飽的訊號

相對於飢餓訊號來說,吃飽的訊號就會變得簡單一些,當然吃沒有吃飽只有寶寶自己知道,我們無法瞭解,但是當他們有停止吸吮、張嘴、頭轉開的這些動作時,就代表著寶寶差不多已經吃好了,這個時候媽媽就不要強迫寶寶再吃一些了,避免加重腸胃負擔。

其次,這些訊號也可以看出寶寶是否已經吃飽:

①看媽媽R房形態

媽媽的R房在餵養之前硬硬的,很容易就擠出乳汁,當寶寶吃過母乳後,如果乳房已經排空,那媽媽的R房就會變軟,並有輕微的下垂。相反,如果寶寶吃了很長時間,媽媽的乳房還是沒有變軟,那寶寶可能沒有吃了多少。

②聽寶寶吃奶的聲音

寶寶在吃奶的時候,都會發出有節律性的吸吮聲音,平均每吸2-3次就可以聽到咕咚下嚥的聲音。如果在吃奶的時候我們發現寶寶只是吸吮並沒有吞嚥的聲音,或者吃了好多口才吞嚥了一次,這就說明媽媽的奶量沒有滿足寶寶的需求。

③看寶寶大小便的次數

俗話說的好“吃的多 拉的也多”,所以寶寶每天拉幾次、尿幾次也是可以看出他們有沒有吃飽。出生3天后的寶寶,他們24小時內可以排尿6-12次,拉粑粑的次數也在2-3次或者更多,如果寶寶排便和尿尿的次數過少,就說明他們吃的不夠飽。

對於配方奶粉餵養的媽媽來說,寶寶一次吃多少媽媽就很容易掌握,如果每次衝調的奶粉寶寶一小會就吃完,還吃的精光,這就表示寶寶有可能還沒有吃飽,下次衝奶的時候可以給寶寶再加一些。

相反如果每次衝調的奶粉寶寶都沒有吃完,那就說明寶寶沒有那麼多的需求量,媽媽也可以適當地為他們進行調整,根據月齡變化在慢慢增加需求。

每個月我們都應該密切地關注寶寶的體重增長,如果寶寶呈現一個穩步增長的趨勢,也是判斷寶寶吃的夠不夠的一個標準。0-6個月的寶寶體重增長速度很快,如果間隔一個月都沒有變化的話,媽媽就要考慮自己是否奶量不足而導致寶寶吃不飽。

新生兒餵養會釋放供需訊號,吃飽和吃好是兩種概念,媽媽要分得清

吃飽≠吃好,吃飽和吃好是兩種概念

在媽媽的意識裡普遍認為,讓寶寶吃飽就好了,所以關注點都是“吃飽沒吃飽”。事實上,我們不僅是要讓寶寶吃飽,而是讓寶寶達到一個理想的狀態“吃好”。

所謂的吃飽,就是寶寶滿足了身體的需求,可以讓寶寶身體的新陳代謝以及發育得到一個基礎的保障,這是“餓與不餓”的關係。與此同時,也可以說明媽媽的奶量屬於一個理想的狀態,沒有攝入不足的風險。

可是沒有“攝入不足的風險”,並不代表寶寶就是“吃的滿足”了,如果寶寶自己有“心滿意足”的表現時,才能夠更好的說明他們是“吃好”了。

一:寶寶吃好的表現

1、清醒時精神狀態好

吃好的寶寶無論是從神情還是精神狀態上,都會有一種“心滿意足”的感覺,這個時候他們會對著媽媽笑、自己咿咿吖吖的左顧右盼,或者能夠在清醒狀態下自己玩耍一會,再或者吃著吃著就情不自禁地睡著了。

2、睡眠質量好

吃好後寶寶入睡非常的容易也會更踏實一些,睡眠的時間也會在2-3小時(月子裡的寶寶睡1-2小時),醒來後狀態也是非常的愉悅,這也就可以看得出來,寶寶吃好了。

而且吃好的寶寶他們會逐步的形成睡眠規律,到寶寶兩三個月大的時候,他們每天白天可以睡3-4覺;3-6個月以後,可以穩定的睡三覺,然後逐步的過渡到兩覺,非常的規律。

3、吃奶的頻率高

如果媽媽的奶量比較理想,那寶寶吃起來多數的時候就會出現連續吞嚥的動作,讓人一看就感覺吃的特別香,當吃好後也會主動鬆口。

新生兒餵養會釋放供需訊號,吃飽和吃好是兩種概念,媽媽要分得清

如果寶寶的大小便正常、吃奶後的表現也良好,但是他們體重增長和睡眠狀態都不是很好,還會出現哭鬧的現象,我們可以排除寶寶“沒有吃飽”的可能性。這時候我們就應該從其他的方面檢視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出現這些情況。

例如:寶寶的肚子不舒服、或者受睡眠環境的影響,這些都會逐漸地影響寶寶吃奶的體驗,當達不到寶寶的日常需求時,就會影響到他們正常身體發育。

小編叨叨:

對於寶寶來說“吃好”比“吃飽”更重要,對於媽媽來說細心一點,不僅可以及時地瞭解是否滿足了寶寶的需求,更有助於媽媽為寶寶建立規律性的哺乳模式,讓寶寶達到一個非常理想的吃奶狀態。

寶媽們你家寶寶“吃好”了嗎?你會識別寶寶的餵養供需訊號嗎?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