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慧的人,從周圍取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予快樂

人生在世,那些善於借別人智慧的人往往能夠集眾人智慧於己身,成就常人無法成就的事業。

有智慧的人,從周圍取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予快樂

漢高祖劉邦曾經說過一句話:“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油,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三國時期的劉備,智謀比不上諸葛亮,勇猛比不上關、張、趙、黃、馬等五虎將,可他卻能借用他們的智慧和才幹幫自己建立功業。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問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幹涸?”弟子答不上來。釋迦牟尼說:“只要把它放到大海中去就可以了。”

有智慧的人,從周圍取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予快樂

弘一法師說:一個人,不管他有多大能量,他的智慧和才能都是有限的。唯有藉助他人的能力和智慧為己所用,廣採博集,取長補短,發揮集體的智慧,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只要每一個人都發揮才智,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就會無窮無盡。而藉助別人的智慧來解決問題,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讀過《聖經》的人都知道,摩西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導者之一。他懂得一個道理:一個人若能得到其他人的幫助,就能做成更多的事情。

有智慧的人,從周圍取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予快樂

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亦有一得”,一個人無論怎樣博聞強記,所能擁有的知識總是有限的。所以,聰明的人學習知識和本領時會有所側重,也許對你來說很陌生很難做到的事情,別人卻是司空見慣,輕而易舉就可以做到。

所以,個人也好,集體也罷,不要因為別人的能力比你強就去嫉妒他、排擠他,而應懂得藉助他人的力量與智慧,為己所用。當遇到難事的時候,不光要靠自己絞盡腦汁、冥思苦想,還要懂得不恥下問、集思廣益,這樣既能解放自己,也更能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有智慧的人,從周圍取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予快樂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可以做到“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我們可以充分地利用他人的智慧為己所用,以成就偉大的事業。遍數歷朝歷代的賢君名將,往往都是透過充分利用部下的智慧和潛能來成就自己的事業的。

臺灣鉅富陳永泰說得好:“聰明人都是透過別人的力量,來達成自己的目標。”一個人大部分的成就總是承蒙他人之賜,他人常在無形之中將希望、鼓勵、輔助投入我們的生命,啟用我們的精神世界,使我們的各種能力日漸趨於完善。

有智慧的人,從周圍取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予快樂

一個成功人士,肯定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他的背後肯定有著發達的關係網。所以,一個人力量有多大,不在於他能舉起多重的石頭,而在於他能獲得多少人的幫助。

任何人在跨入社會時,都應該學會待人接物、結交朋友的方法,以便互相提攜、互相促進、互相尊重,單槍匹馬是很難獲得長足發展的。

最後,獻上鋼鐵大王卡耐基曾經親自預先寫好自己的墓誌銘:“長眠於此地的人,懂得在他的事業過程中起用比他自己更優秀的人。”

有智慧的人,從周圍取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