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爾巴阡和布切奇,老司機最為痛恨的卡車,除了毛病還是毛病

在上個世紀,東歐的許多國家都憑藉雄厚的工業實力,陸續發展起了自己的汽車工業。位於東歐的羅馬尼亞也是其中之一,該國著名的羅曼卡車公司生產了不少經典的卡車和軍用車輛底盤,可以說是該國最知名的汽車企業了。

不過今天文章提到的主人公,雖然也是來源於羅曼卡車公司,但這款車卻在進入我國後惡評不斷,許多老駕駛員都是一臉無奈,這就是有著\“拐彎就翻\”的\“喀爾巴阡\”SR-131卡車,以及後續的SR-113\“布切奇\”卡車。

二戰後,為了擺脫國家經濟落後的局面,當時的羅馬尼亞政府決定發展本國的重工業,希望其他國家能夠給予幫助。期間蘇聯曾想考慮幫助該國走出二戰後的困局,但當時的政府可能處於特殊原因未能和蘇聯達成一致。

之後不久,大洋彼岸的\“白頭鷹\”嗅到了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於是派人與羅馬尼亞方面商討重工業復工的事宜,其中又以汽車製造業為主要幫扶物件。1951年,美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福特公司便於羅馬尼亞布拉索夫汽車廠(羅曼卡車公司前身)合作,採用歐美技術生產一些新式的民用和軍用卡車。

喀爾巴阡和布切奇,老司機最為痛恨的卡車,除了毛病還是毛病

喀爾巴阡和布切奇,老司機最為痛恨的卡車,除了毛病還是毛病

該款卡車推出後,在民間反響還算不錯,因此在1955年進行了大規模量產。此後布拉索夫汽車廠之後又將SR-101進行了升級,又衍生出了SR-109型和採用4×4驅動的SR-104型。其中後者一般被改為消防車底盤,在羅馬尼亞和東歐多國的消防隊進行服役。

喀爾巴阡和布切奇,老司機最為痛恨的卡車,除了毛病還是毛病

採用了法國技術後,布拉索夫汽車廠對於新卡車的研發進入了快車道。1958年,一款新型的3噸輕型卡車開始進入研發階段,根據高層要求,此車採用了美國福特的Y塊式140匹馬力的V8汽油發動機,駕駛室構造和技術採用法國考松工業,變速器採用4級變速模式,最快公路行駛速度達到每小時90公里,其油耗也達到了驚人的百公里25升。

喀爾巴阡和布切奇,老司機最為痛恨的卡車,除了毛病還是毛病

在對外宣傳時,布拉索夫工廠也是不遺餘力地宣稱這款車是\“羅馬尼亞最好的卡車\”之一。為了彰顯品牌氣勢,經過一直討論,新卡車被命名為\“喀爾巴阡\”(英語:Carpati),官方型號為SR-131。之所以稱作\“喀爾巴阡\”,是因為這是橫亙在羅馬尼亞領土上的一座巍峨雄偉的山脈,如此大手筆來命名一款卡車,看來羅馬尼亞人是很認真的。

喀爾巴阡和布切奇,老司機最為痛恨的卡車,除了毛病還是毛病

此後在\“喀爾巴阡\”的基礎上,布拉索夫工廠又研製了一款升級版本的SR-132。與SR-131不同的是,SR-132是一款四驅載重量為2。5噸的卡車,之後兩款卡車就一直被廣泛用於民用運輸和軍事車輛的底盤上,羅馬尼亞軍隊中許多專用車輛也多半採用這一底盤。

喀爾巴阡和布切奇,老司機最為痛恨的卡車,除了毛病還是毛病

喀爾巴阡和布切奇,老司機最為痛恨的卡車,除了毛病還是毛病

喀爾巴阡和布切奇,老司機最為痛恨的卡車,除了毛病還是毛病

喀爾巴阡和布切奇,老司機最為痛恨的卡車,除了毛病還是毛病

看起來\“喀爾巴阡\”和\“布切奇\”在羅馬尼亞應用很多,但令外界沒想到的是,這兩款被賦予眾望的卡車在進入我國後,居然迎來了一通罵名,各種關於兩款卡車的段子可謂層出不窮。那麼這款車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呢?列位看官不如往下繼續欣賞——

上世紀60年代,兩款卡車根據我國要求,從海外進入到我國進行服役。因為資料上顯示的優異效能,因此兩款卡車入列後就被派往部隊和運輸行業中,主要負責物資運輸和重型武器的底盤。

不過使用一段時間後,許多開過這款車的司機紛紛反映:這兩款卡車的效能實在是太差了。雖然是採用歐美卡車的技術,但是這款車既沒有美國卡車的穩定性和牢固性,在耐用性上也不如蘇聯卡車皮實。快速行駛時,\“喀爾巴阡\”卡車和\“布切奇\”卡車很容易翻車,尤其是在地形顛簸的路段時,只要速度一快,汽車肯定會翻下去,因此許多司機都起了這樣一個順口溜:喀爾巴阡,坑人不淺!或者喀爾巴阡,拐彎就翻!

喀爾巴阡和布切奇,老司機最為痛恨的卡車,除了毛病還是毛病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雖然布拉索夫工廠號稱採用了最先進歐美技術進行卡車製造。但在實際操作中,不少工人為貪圖便利,在製造零部件問題上投機取巧,使得卡車的整體效能不僅沒有提升,反而小毛病不斷。據傳言說工人之間技術水準都參差不齊,用同一款精密儀器製造出來的同一種零件居然還有偏差,可見該廠部分人員的管理和水準是何等狀態。

喀爾巴阡和布切奇,老司機最為痛恨的卡車,除了毛病還是毛病

這樣的製造工藝使得\“喀爾巴阡\”和\“布切奇\”卡車一旦在野外或維修條件較差的地區發生故障時,進行搶修會花費大量時間。因此這款卡車與蘇聯的嘎斯-63卡車一起,被許多老司機稱為\“最爛的外國卡車\”,於是另一條順口溜便開始不脛而走:喀爾巴阡,一壞八天。

而在\“布切奇\”身上,問題也是一大堆:首先該車車身較長,這使得該車對於路況的要求就極為嚴格,而我國當時許多地區公路情況很差,一些路段都是\“搓板路\”和大坑路,因此長時間行駛,\“布切奇\”的底盤大梁就會變形,鉚釘也會鬆動,這時就不得不進行焊接或者減重的工作,延長它的使用壽命。

喀爾巴阡和布切奇,老司機最為痛恨的卡車,除了毛病還是毛病

另外就是最關鍵的動力問題,該車使用的福特V8發動機雖然能提供140匹馬力的動力,但是受限於國內汽油品質問題,因此經常會出現發動機爆震和回火從而燒壞發動機的汽缸墊,這時司機就只能用銅皮自制汽缸墊來解決。再有就是\“布切奇\”耗損情況大,當相關配套配件無法及時供應時,司機只能臨時用解放卡車零件來代替,並對車輛佈局和構造進行大改,方才可以正常上路行駛,所以有\“布切奇,不爭氣\”的段子。

因為兩款車名聲很差,因此此後我國就停止進口這兩款車型,轉而用其他卡車品牌進行代替。而羅馬尼亞在經過一系列評估後,也認為兩款卡車存在不同情況的問題,最終在1975年停止了\“布切奇\”的製造,另一款經典卡車DAC 6135正式取代了它的位置。

雖然\“喀爾巴阡\”和\“布切奇\”在我國罵聲一片,但在當時那個環境裡能夠有這樣的外國卡車支援,已經是一件十分了不得事情了。這些經典的老舊卡車,不僅幫助我們在國防等方面縮短了差距,也為我國汽車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也算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代表了。

參考資料

1。《羅馬尼亞汽車工業史》

2。《羅曼卡車的中國歲月》

3。《喀爾巴阡卡車:故障與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