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是何道理?古人的經驗

經驗,製造一切未來;經驗,是所有過去的成果。——阿諾得

愛看古書的同學一定會發現,我國古代的一些科技成就,並不是來自於科學的探索,而是來自於生活經驗的積累。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叫,中國古代的科學往往都是經驗科學。由於我國古代學制、社會經濟、等級制度,等等,許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很多百姓都上不起學。所以為了讓這些經驗永久的流傳下去,人們編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順口溜,俗語等等。其中有一些俗語是關於生產經驗,還有一些是關於自然天氣,更有一部分俗語是關於人與人之間交流交往的。如果家裡有老人的話,或許我們現在還能聽到這些俗語。今天我們就分析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是何道理?古人的經驗

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是何道理?古人的經驗

我們都知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們的一生大多數情況下,不總是一帆平順的。對於金錢和財富的積累也是這樣,很多人的財運蒸蒸日上,但同樣的也有一些人時運不濟,所以有富人也有窮人。社會貧富階級的問題一直都存在,那麼面對貧窮和麵對富有,我們的先人給我們留下了“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的經驗。

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是何道理?古人的經驗

人窮不省三錢

我們先來分析前半句,人窮不省三錢。第一個不省的是飯錢,我國古人云,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由此可見,吃飯對於人類來說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當人們只有滿足吃飯時,才會有體力和精力去思考未來。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連飯都吃不飽,他對生活還會有著怎樣的期望嗎?

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是何道理?古人的經驗

第二個不能省的是穿衣錢,衣食住行,衣服放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見,我國古人對衣著的態度。我們都知道第一印象對人很重要,如果我們邋里邋遢的去見別人,那麼別人首先會覺得我們這個人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對方。哪怕我們有滿腹的才華,第一印象讓對方失望的話,我們就很難再扳贏全域性。這就告訴我們,在有限的條件下,一定要讓自己的衣著乾淨整潔。當然,這並不是助長攀比之風,而是希望我們在經濟條件的範圍內,將自己打理的整齊端正,用一個嶄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自己,也去迎接他人。

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是何道理?古人的經驗

第三個不能省的錢就是份子錢,人類是一個社會群體,我們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少不了別人的幫忙。因此,到身邊的親朋好友有生喪嫁娶的,我們一定不要捨不得份子錢。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隨份子錢,不但能夠表達自己的心意,而且也能展現我們對朋友的態度。如果有一天我們遇到了難事,這些朋友們也會回頭來幫助我們。

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是何道理?古人的經驗

沒錢不串三門

後半句,沒錢不串三門,這就更好理解了。第一個是不串遠親戚,我們常說遠親不如近鄰,讓我們很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幫到我們的往往是我們身邊的鄰居。所以便對那些並不是特別親密的聯絡,可以做到斷舍離,不但省心,而且省錢。

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是何道理?古人的經驗

第二個不串的就是矛盾門,人和人之間相處,不可能說一點矛盾都沒有。人們常說冤家宜解不宜結,所以當我們和人家有矛盾的時候,如果這個矛盾沒有想到化解的方法,那麼我們要儘量減少和有矛盾的人接觸,以免激發更大的矛盾。廉頗藺相如回車巷的故事,就是這個道理。

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是何道理?古人的經驗

第三個就是不串輕視門,當我們貧困時,要減少和那些愛輕視別人的人接觸。不論什麼時候總有很多人是金錢至上,金錢對於他們來講是第一位的。和這樣的人接觸,他們只會打擊生活在貧困裡的人,而不會為他們提供幫助。因為在這裡人眼裡,貧困的人永遠沒有出人頭地的時候。所以越是貧困,我們越是要奮發圖強,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去拼搏自己的未來。

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是何道理?古人的經驗

結語

這句諺語經過時間的洗禮流傳到了現代,我們依舊能夠發現她對生活的總結和啟發是那麼的一語中的。我們聽取古人的經驗和教訓,相信自己,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