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褚的兒子被鍾會殺死,為什麼沒人求情

許褚是曹操身邊威風凜凜的大將,曹操的貼身保鏢,擔任保護曹操之責。公元220年,曹操去世,許褚痛哭不已,後來曹丕稱帝,念其忠心,遂升他為武衛將軍,繼續保護曹丕。後來許褚死後,他的兒子被封為關內侯,看似是件大好事,其實不然。

公元263年,許褚的兒子,擔任鍾會的開路前鋒,誰料,在經過一座橋的時候,鍾會的馬蹄陷入坑中,鍾會勃然大怒,下令斬首許儀。其實是一件小事兒,鍾會都不顧及許褚的面子就把許儀給殺掉,而且還沒有人求情,我認為是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許褚的兒子被鍾會殺死,為什麼沒人求情

許褚在時得罪的人太多,很多人懷恨在心,恨屋及烏沒有人想去給許儀求情。許褚為人耿直,當初曹仁從荊州回來,想要拜見曹操,許褚就直接拒絕了曹仁。曹仁這樣的宗族許褚都不放在眼裡,那其他人也是一樣了。而且人心難測,雖然許褚也提拔過很多的人,但是許褚已經去世,恩情顯得也沒那麼重要。而且鍾會是當時的大將,得罪大將也沒有好下場,所以沒有人願意去出頭給許儀求情。《三國演義毛宗崗批評本》記載許儀的描述也只有‘’武衛將軍許褚之子,官致牙門將,承其父牟鄉侯爵位。”沒有太多的話語,可能許儀沒有他的父親那麼厲害,比較中庸,也不懂得去處理人際關係,他的父親也已經去世,而且曹魏家族已經被司馬氏徹底架空,所以當鍾會執意斬首許儀的時候,自然沒有人想要去給他求情。

許褚的兒子被鍾會殺死,為什麼沒人求情

許褚的兒子被鍾會殺死,為什麼沒人求情

從鍾會的角度去分析。鍾會原本是許褚的手下將士,在《三國志·魏書·王貫丘諸葛鄧鍾傳》中,曾提到:會問松王所能,松曰:“博學明識,無所不貫。”會乃絕賓客,精思十日,平旦入見,至鼓二乃出。出後,王獨拊手嘆息曰:“此真王佐材也!”從此句話中可以看出,鍾會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博學多識。在伐蜀打仗的時候,軍隊需要的其實更多的是一個有威嚴的將領而鍾會年紀輕輕便可以當上大將,軍中自然是很多不服氣的人,所以鍾會必須要立軍威,必須要有個殺雞儆猴的雞,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三把火燒起來了,才能讓眾人信服,而許儀則成為了犧牲品。而且,伐蜀在當時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兒,許儀的責任就是遇山開山,遇水搭橋,大將的馬蹄陷入坑中,本身就是一件不太吉利的事兒。鍾會第一次帶兵出征,就“馬失前蹄”對軍中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好的意頭,對於士兵計程車氣和接下來的戰況可能都會受影響,而且古代的人又是非常迷信的,大戰在即,出師不利,非常的忌諱。所以,不管是為了鼓舞人心,整頓軍況還是為了樹立鍾會個人的威信,許儀也都非死不可了。況且許儀本身就犯了一個錯誤,雖說罪不至死,但是特殊情況特殊對待,他犯的錯誤放在當時的情況下,就是至死的。而且鍾會為人十分直接,其他將士又不傻,大家心裡也都明白鍾會的用意,如果最後沒有伐蜀勝利,責任誰也擔當不起,所以就算是想求情也得掂量掂量,鍾會當時在氣頭上,求情也是火上澆油,所以沒有人敢於冒險,也沒有人願意去冒險,畢竟槍打出頭鳥,一不小心就成為了下一個許儀。

許褚的兒子被鍾會殺死,為什麼沒人求情

許褚的兒子被鍾會殺死,為什麼沒人求情

政治方面。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曹爽一黨被殺光,架空了曹魏政權。此後王凌、毌丘儉、諸葛誕反對司馬氏專權,起兵對抗,是為“淮南三叛”,不過三人皆被司馬氏平定。在司馬氏的控制下,門閥士族勢力崛起,曹操啟用的寒門老臣受到排擠打壓,而且司馬昭掌權以後,野心也非常大,居然殺了曹髦,所以曹魏被司馬氏取代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了,而鍾會則是司馬昭身邊的紅人,許褚是曹操身邊的重臣,許儀又是許褚的兒子,是曹魏的人,又不是門閥士族,也不是司馬氏的人。鍾會是司馬昭身邊的人,他作為大將,簡直是隨便找了個理由就把許儀殺了,這樣既可以樹立自己的軍威,又可以向司馬昭示好,正所謂是一箭雙鵰,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就算是有人想為許儀求情,也是自討苦吃,權衡利弊,沒有人願意去當這個出頭鳥,沒有人想去為許儀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