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劉備的恩人,後代成了五姓望族,閥閱高得讓李世民懷疑人生

東漢末年,有一位大儒、教育家,名叫盧植。盧植是當世大儒,孔廟配享的二十八位大儒,其中就有他的位置。正史《後漢書》記載,朝廷幾次三番召盧植入仕,盧植不想當官,只是“學終辭歸,闔門教授”。

古往今來,教授多了去了,能被稱為教育家的人,卻寥寥無幾。教授要想被稱為教育家,必須要教出幾個拿得出手的學生來。比如《法書要錄》記載的史陵,就因為教出了李世民和褚遂良兩個學生,所以被稱為教育家。

盧植能被稱為教育家,也是因為他教出了劉備和公孫瓚兩個學生。盧植在老家涿郡開館授徒,頗有孔聖人“有教無類”的遺風。“家世兩千石”的公孫瓚來求學,盧植悉心教導。窮得叮噹響的劉備來求學,盧植也悉心教導。

曹操和劉備的恩人,後代成了五姓望族,閥閱高得讓李世民懷疑人生

盧植劇照,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盧植教出劉備和公孫瓚兩個學生的故事,不是小說段子,而是出自《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的記載,原文是:“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植。”

黃巾軍起義,被史學界認為是三國亂世的開端。天下大亂的時候,盧植放棄了教授的教鞭,拿起了刀劍去保家衛國。盧植投筆從戎,擔任中郎將職務,立下了赫赫戰功。盧植“連戰破賊帥張角,斬獲萬餘人”,是剿滅黃巾軍的主要指揮官之一。

盧植在剿滅黃巾軍的戰爭當中,對曹操有獎掖之恩。那個時候的曹操,只是一個小小的議郎。盧植慧眼識人,舉薦曹操擔任騎兵部隊指揮官(騎都尉)。曹操因此得到了朝廷的委任,開啟了叱吒風雲的軍旅生涯。

曹操和劉備的恩人,後代成了五姓望族,閥閱高得讓李世民懷疑人生

劉備劇照,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資治通鑑》記載,董卓要廢立漢帝的時候,滿朝文武都不敢吭聲,只有盧植敢據理力爭。董卓要殺盧植,手下人對董卓說:“盧尚書海內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

殺人狂董卓聽了手下的話,懼怕威望極高的盧植,不敢對盧植下殺手,只能讓盧植告老還鄉。盧植回到老家之後,佔據河北的袁紹,執弟子禮,請盧植出任軍師。

初平三年,盧植病逝。曾經擔任尚書,桃李滿天下的盧植,在去世之前窮困潦倒。盧植的兒子沒錢厚葬盧植,只能是“儉葬於土穴,不用棺槨,附體單帛而已”。

曹操和劉備的恩人,後代成了五姓望族,閥閱高得讓李世民懷疑人生

董卓劇照,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盧植聲望隆重,對曹操、劉備、袁紹、公孫瓚都有恩德。曹操、劉備、袁紹、公孫瓚,無論是誰得了天下,都會善待盧植的子孫。曹操統一北方之後,特意去祭奠恩人盧植。

《後漢書》記載,曹操釋出告令曰:“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昔武王入殷,封商容之閭;鄭喪子產,仲尼隕涕。孤到此州,嘉其餘風。《春秋》之義,賢者之後,宜有殊禮。亟遣丞掾除其墳墓,存其子孫,並致薄恤,以彰厥德。”

曹操重修了恩人盧植德墳墓,並且把盧植的兒子盧毓徵召入仕。盧毓後來官拜司空,位列三公之位。盧司空之後,盧植的子孫詩書傳家代代顯貴,歷經一千多年,形成了著名的五姓七望之一的范陽盧氏。

曹操和劉備的恩人,後代成了五姓望族,閥閱高得讓李世民懷疑人生

曹操劇照,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隋唐時期,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是一等一的高門令族,並稱“五姓七望”。范陽盧氏作為五姓七望之一,就尊奉盧植為始祖。

古代的時候,一個人有五品功名,就可以在門口立一根柱子,名曰閥。一個家族連續三代人有五品功名,就可以在門口再立一根柱子,名曰閱。兩根柱子加起來,就叫門第閥閱。家族富貴的時間越久,門第閥閱就越高。

范陽盧氏從盧植開始算起,到了隋唐時期,已經富貴數百年。盧家代代出大官,光是宰相級別的官員,就出了二十幾位。《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范陽盧氏子孫,在唐朝出了八位宰相,史稱“八相佐唐”。

曹操和劉備的恩人,後代成了五姓望族,閥閱高得讓李世民懷疑人生

李世民劇照,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隋唐時期,人們寧願娶包括范陽盧氏在內的五姓女,也不願意娶李世民家族的公主。《資治通鑑》記載,李世民面對這種情況,說了一句懷疑人生的話:“我於崔、盧、李、鄭無嫌,顧其世衰,不復冠冕,猶恃舊地以取貲,不肖子偃然自高,販鬻松檟,不解人間何為貴之?”

李世民說這句話的時候,李家剛當皇帝沒多久。到了唐文宗時期,李家當了二百年皇帝了。士大夫依然寧願和五姓七望聯姻,也不願意和李唐皇室聯姻。唐文宗面對這種情況,也像祖宗李世民一樣,說了一句懷疑人生的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

唐高宗劇照,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文宗等李世民家族的皇帝,一而再,再而三把范陽盧氏抬出來做比較。就是因為盧植的子孫爭氣,讓盧家積累了數百年閥閱。盧家的閥閱太高了,高到讓李世民家族懷疑人生的地步,才會被李世民家族抬出來做對比。

盧植廣樹恩德的時候,大概沒有想到子孫會因此受益數百年,也沒有想到子孫會成為五姓七望之一的高門令族。范陽盧氏發家的際遇,讓我想起了一句古話。筆者今天的貼文,就用這句古話作為結尾,送給盧植和范陽盧氏子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本文史料來源:《中華姓氏大全集》《資治通鑑》《後漢書》《三國志》《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