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南歸之初所作的第一首詞,寫的是什麼?為何能成為千古名作?

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辛棄疾從金國歸於南宋,據說他南歸之初所作的第一首詞就是這篇《漢宮春·立春》。

這首詠春詞,別開生面,通篇怨春,又寫得曲折深沉。透過描寫立春時特有的景物和風俗,抒發時不待我的感慨,並透過象徵和隱喻,寄託對故國的思念。

辛棄疾南歸之初所作的第一首詞,寫的是什麼?為何能成為千古名作?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嫋嫋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餘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辨、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閒。閒時又來鏡裡,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辛棄疾南歸之初所作的第一首詞,寫的是什麼?為何能成為千古名作?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嫋嫋春幡。

春天歸來,看佳人的頭上搖曳著美麗的春幡。在立春時節,按照當時的風俗,婦女們多剪綵為燕形小幡,戴在頭髮上作為頭飾,歐陽修曾寫過“

共喜釵頭燕以來

”。

辛棄疾南歸之初所作的第一首詞,寫的是什麼?為何能成為千古名作?

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餘寒。

沒有緣由的又來了一陣風雨,使得陣陣寒氣無法退去。這兩句表面上是說自然界的氣候多變,實際上是暗指南宋朝廷驚魂不定、碌碌無為之態,宛如為餘寒所籠罩。

辛棄疾南歸之初所作的第一首詞,寫的是什麼?為何能成為千古名作?

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

如今已是立春,去年秋日南來的燕子正在往北飛,或許它們今晚會在西園裡棲息休息。這裡的“西園”是指北宋都城汴京西門外的瓊林苑,而在當時,汴京仍然被金人所佔。作者雖然思念家鄉,卻不能返回故里,頗為淒涼。

辛棄疾南歸之初所作的第一首詞,寫的是什麼?為何能成為千古名作?

渾未辨、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在立春時節,古人經常用黃柑釀製成臘酒。將蔥、蒜、韭菜等五種辛辣食物放在一起生吃,取“迎新”之意,稱作“五辛盤”。

而這些作者卻無心準備,因為他剛回到南宋,生活還沒有穩定,再加上強烈的思鄉之情,使作者完全亂了方寸,連節日的應酬也無心去為之。

辛棄疾南歸之初所作的第一首詞,寫的是什麼?為何能成為千古名作?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閒。閒時又來鏡裡,轉變朱顏。

立春過後,春風就開始忙了,忙著吹開梅花,忙著染綠楊柳,時時刻刻

忙碌著。而春風偶爾清閒的時候,不過是把鏡中人的“朱顏”轉換成衰老的模樣。

在這春天越來越華美而作者越來越衰老的對照中,表現了作者初歸南宋,急於報國,收復失地的決心,他深怕自己蹉跎歲月,虛度年華。

辛棄疾南歸之初所作的第一首詞,寫的是什麼?為何能成為千古名作?

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

作者引用“解連環”的典故,表明自己不斷滋生、越積越重的憂國憂民的情懷,正像一個首尾相連的連環一樣,不打碎則無法解開。

但是,環顧當前,誰是能做出打碎南宋小朝廷安逸享樂局面,做出破釜沉舟、全力抗金正確決策的英雄人物呢?一句“問何人”,

含蓄地

表達了作者對南宋統治者不思進取的憤懣。

辛棄疾南歸之初所作的第一首詞,寫的是什麼?為何能成為千古名作?

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作者害怕見到花開花落,更是害怕見到去年由塞北來的大雁卻先他而北還。

詞的最後一句,表達了作者對抗金事業的擔憂,深恐這一年花由盛開又覆敗落,而失地卻未能收復,有家仍然難以回去,言語中流露出一絲惆悵。

辛棄疾南歸之初所作的第一首詞,寫的是什麼?為何能成為千古名作?

這首詞處處緊扣“立春”這個題目,透過寫民間立春的歡樂習俗,將辛棄疾對於抗金大業的深切關注、激昂奮發的情懷都真切

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