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治世僅十三年,如流星閃過,究其原因,且看眾人評說

秦朝,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由秦王嬴政吞併六國所建立,經二世胡亥,三世子嬰,到三秦分治,至漢朝建立,秦王朝存世不足20年,除去諸侯紛爭三秦分治的幾年亂世,秦王朝存世實際只有十三年。

秦朝治世僅十三年,如流星閃過,究其原因,且看眾人評說

始皇嬴政,莊襄王之子,因父母質押在趙國,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名為政,姓趙氏,年至十三歲時,莊襄王死,嬴政代立為秦王。一統天下前,在秦國王位有26年,先後在謀臣呂不韋、李斯等輔佐下,逐漸壯大秦國並平定六國,天下歸於一統,秦皇認為其所建功業,自上古未嘗有,“五帝三王”所不能及,於是命國號不變,將王位更名為皇位,王者稱皇帝,自稱“始皇”,後世繼皇位者,以數排次,二世三世乃至萬世,這也是“秦始皇、秦二世”等稱謂的由來

秦皇平定天下,登基皇位約有11年,在巡行途中駕崩,後由幼子胡亥襲帝位,秦王朝繼續維持約3年,嬴氏政權覆滅,剩西秦小國,被義軍分立為三秦諸侯小郡,經亂世的諸侯紛立,楚漢相爭,到劉邦建立西漢政權,秦王朝存世不足20年,短短的時間段,在歷史長河中宛如曇花一現,秦朝,應當算是最短存世的朝代了,但是,秦皇之名,卻是響噹噹,流傳至今,不輸給歷代大朝任何一名皇帝,據說在“世界名人排行榜”上也佔有一席位,究其原因:

因為,秦朝將數百年的東周亂世重新合而為一;首開先河廢除諸侯制,設立郡縣,建立了中央集權統治;廢黜百家之學獨存官學,愚世人而令他學聞風喪膽,制定了繁瑣嚴苛的一系列律法規制,更是修築了被現代人譽為“世界奇蹟”的中國萬里長城,這些都是後世頻頻稱道或效仿借鑑的典範之作;當然,秦皇的那些“收兵入庫制鐵人,修極廟通驪山甬道,建阿房宮,嫉古賢毀湘山,求長生耗財殃人,等等許多被當時和後人怒謗懷恨的行跡也不乏見諸於史冊典籍。

秦朝治世僅十三年,如流星閃過,究其原因,且看眾人評說

秦朝,隨著秦始皇,迅捷的建立和消亡,是否都應當歸咎於其後世繼位者的暴虐無能?嬴政本人功過如何?且看古人如何評說:

一向常伴嬴政左右,為始皇求長生不死藥的盧生這樣說始皇:“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上不聞過而日驕,下懾伏謾欺以取容”。

從文中可見,嬴政因為過於專橫好殺,剛愎自用,不聽他言,生活在一片阿諛虛詐之中,又怎能有一個清晰妥切的安邦定國良措,世人只是一時畏懼其兇名,暫時安息無事罷了。

秦皇的大臣們對始皇的評語則多為歌功頌德之語。諸臣曾隨始皇巡遊各地,樹碑石銘刻於石上,以頌秦德,比如,始皇28年(登基皇位第3年),始皇率群臣遊於琅琊,群臣獻詞刻於金石,向始皇進言曰:

“古之帝者,地不過千里……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遠方,實不稱名,故不久長……今皇帝並一海內,以為郡縣,天下和平。昭明宗廟,體道行德,尊號大成。群臣相與誦皇帝功德,刻於金石,以為表經。”

碑 石上銘文內容摘其一二:“皇帝之功,勸勞本事……器械一量,同書文字。日月所照,舟輿所載。皆終其命,莫不得意。應時動事,是維皇帝。匡飭異俗,陵水經地。憂恤黔首,朝夕不懈……皇帝之德,存定四極。誅亂除害,興利致福……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功蓋五帝,澤及牛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秦朝治世僅十三年,如流星閃過,究其原因,且看眾人評說

司馬遷為大史官,對秦始皇的評說,應當有確切見解,自然引世人矚目:

“秦以區區之地,千乘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夫併兼者高詐力,安定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秦離戰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異也。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

盧生的評說,或許因為預感到求藥無果,唯恐秦皇降罪欲逃亡的推卸之言;司馬遷的論斷也難免摻雜個人主觀;但秦始皇的所作所為,卻是史實可鑑,雖有集權、律法等體制之創新,但行之極端,上下迥別,又罷黜百家,築長城,酷刑法,制鐵人、毀湘山等等,非專橫之君所不能為,始皇在世所留朝野積怨,在嬴政死亡後,逐漸顯露和爆發,繼位者胡亥也非明君之人,再加上任用趙高專權朝政,為所欲為,秦朝滅亡,只是時間問題,非後人所能制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