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越來越“俗套”的劇,卻是京味十足

簋街

,麻小兒?”

“走著~”

傍晚時分,什剎海畔,幾個女孩相約去吃宵夜。

新劇《什剎海》

開頭這一幕,雖是三言兩語,但這抑揚頓挫的京腔兒一出,這京味兒就來了。

《什剎海》越來越“俗套”的劇,卻是京味十足

劇一播出就衝上了

電視劇播放排行前三

,大家的評價雖褒貶不一,但劇裡濃濃的生活氣息讓人很難不愛。

劇情其實很簡單,就是老北京人莊家一家開飯館、搞事業的故事,講述一家人瑣碎而又充滿煙火氣的日常。

而這次邀約的演員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老演員了,如

《大宅門》白三爺、《慶餘年》範閒奶奶、《破冰行動》馬雲波等等。

《什剎海》越來越“俗套”的劇,卻是京味十足

有這幾位熟臉演員壓軸,陣容是足夠了,但作為一部京味兒劇,還得“俗到底”,才有味道。

這種“俗”不是貶義詞,而是指接地氣。這一點導演做的特別到位。

首先,說話夠“俗”。

劇裡很多演員都是北京人,比如關曉彤,就是地道北京姑娘,一聽就假不了,特入戲。

《什剎海》越來越“俗套”的劇,卻是京味十足

想想年輕時看過的狗血愛情劇,非要把舌頭撇彎了說話假裝留學海龜,就這還把小維看的眼淚一把鼻涕一把,太尬了。

其次呢,劇裡的生活很“俗”。

莊老爺子在什剎海公園下棋、關曉彤爸媽為老宅鬥嘴,這些吵吵鬧鬧平平淡淡的生活比那些個霸道總裁愛上我,職場小白變精英的劇接地氣百倍。

《什剎海》越來越“俗套”的劇,卻是京味十足

什剎海公園、後海酒吧,這些真實存在的地方也特別有代入感,感覺好像真有此事一樣~。

對北京不熟的觀眾看劇的同時還能看到最真實的北京風貌。

《什剎海》越來越“俗套”的劇,卻是京味十足

最後就是劇裡的吃食了,各種地道北京味兒。

有些網友還說《什剎海》又名《舌尖上的什剎海》,回憶一下看過的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京味兒片,無一不帶著帶著

衚衕、北京話、北京小吃、四合院

這些元素。

這些基本元素到位了,煙火氣也就來了。

而說起這帶著京味影視劇,還有這幾部也是值得一看的,都是細節很到位,劇情不浮誇的正宗京味兒片。

01芝麻胡同

承用

《情滿四合院》

原版班底,劇組實地考察老北京傳統四合院,從嚴宅到大雜院基本按照原型設計。

《什剎海》越來越“俗套”的劇,卻是京味十足

一磚一瓦,一器一具,都顯出了

老北京的年代感、斑駁感。

街邊的黃包車,天橋雜耍、豆汁兒早餐店。

《什剎海》越來越“俗套”的劇,卻是京味十足

包括主角們的民國服飾,都精緻得恰當好處,不浮誇不造作,彷彿就是那個年代的人。

這群穿梭在醬菜鋪、芝麻胡同的老北京平凡人可太有味道了。

02正陽門下小女人

光看故事結構,《正陽門下小女人》有點

女版《茶館》

的意思。

《什剎海》越來越“俗套”的劇,卻是京味十足

1995年,徐惠珍(蔣雯麗飾)的丈夫和表妹私奔了,公公被氣死了,剛剛生產不久的她擔起了養家的重擔,經營起自家的小酒館。

一壺酒外加一盤花生米或蒜腸兒,是來此消費的酒客們的最愛,任何人都消費得起。酒館不僅是民眾消費場所,也代表著

京派市井文化。

《什剎海》越來越“俗套”的劇,卻是京味十足

徐惠珍的小酒館自從開始營業就經歷了公私合營、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文革、改革開放這幾個重要時期,命運也隨之起起伏伏。

極具特色的

市井文化

,街坊四鄰之間濃濃的

人情味兒

,也讓觀眾們在這個愈加商業化的寡情時代體會到一絲暖意。

03老炮兒

沒空追劇的親,推薦一部說到京味兒不得不提的

電影

——《老炮兒》。

《什剎海》越來越“俗套”的劇,卻是京味十足

老炮兒在北京話中,是指提籠遛鳥,無所事事的“老混混”。他們個個爺們兒又爽快,

老了卻不服老,想要在世俗裡堅守江湖道義。

講理講義氣的老炮兒、毫無章法的小炮兒、男人味兒的張涵予,風情萬種的許晴,電影裡每個人的形象都特迷人。

《什剎海》越來越“俗套”的劇,卻是京味十足

劇中人物的名字也很有北京味兒,悶三兒、燈罩兒、話匣子,摸不著頭腦但趣味十足。

最後頤和園冰湖茬架的戲段也是熱血名場面。

現在一身傲骨俠肝義膽的老爺們兒真不多了,值得一看。

看膩了服道化誇張的古裝劇、十八級磨皮的偶像戀愛劇,還有侮辱智商的職場逆襲劇,偶爾吃點

“粗茶淡飯”

真的舒服多了。

當然,如這種京味十足的影視劇還有很多,而以上幾部卻是極具代表性,也是非常不錯的片子呢,你看過的帶有京味的電視劇還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