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感應》贏了,溫子仁“崩”了

作為一個被恐怖片影迷尊敬的導演,溫子仁一向是輕易不出手,出手必然不凡。回看他的每一部作品,大都有著讓人眼前煥然一新的感覺。影迷們的反饋挺不錯,市場上的反饋更不錯。溫子仁作為一個成功的商業片導演,從《招魂》系列一路走來,逐漸的在影迷們的心中塑造出來了一個高口碑的創作者的形象。然而這個形象,似乎也是有保質期的,時間過了之後,形象便自然而然的崩塌了。當然,這個詞語有點過。

《致命感應》贏了,溫子仁“崩”了

《致命感應》作為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本質上並沒有跟一般的商業片有太大的區別,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本片歸屬於溫子仁導演創作的吧。《致命感應》說的是一個有著兩種人格以及心神的女人,被這兩種人格交替的操控自己的肉體,從而引發一系列惡性犯罪的故事,本片的故事創作靈感由溫子仁主導,然而本片的口碑卻在萬眾期待中,有下滑的趨勢了。

《致命感應》贏了,溫子仁“崩”了

首先,評價《致命感應》我們可以用一般的恐怖片的邏輯框架來套用,也可以不用。為什麼這麼說,這並不是饒舌,而是本片的創作者特殊的身份。溫子仁一向被認為是靠著恐怖片發家的,同樣的故事梗概,溫子仁創作出來的就比一般的故事要好得多。而之前的《招魂》、《潛伏》系列口碑都不錯,因此,影迷們對於這部《致命感應》的期待還是有的,對於這部電影的期待越高,溫子仁就必須有創作出來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的能力,否則,這種期待就會反噬,毫無疑問,就本片的質量來看,這種反噬已經發生了。

《致命感應》贏了,溫子仁“崩”了

《致命感應》真的就不好嗎?也不是這樣的,作為一部商業電影,本片的質量是過硬的,基本上影迷們的訴求本片能做到一一滿足,就這一點來看,本片質量沒話說。套用恐怖片的邏輯,有著嚇人的場景,有著合乎邏輯解釋的結局,期間發生的故事循序漸進,這幾點《致命感應》都踩著了,因此,本片的質量沒得說。然而正是因為踩著了這些點,但卻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再加上本片的導演是一個“聲勢浩大”的人,因此,本片一定意義上來說,也算是失敗了。

《致命感應》贏了,溫子仁“崩”了

說本片的失敗,就不得不說一下什麼叫做成功。溫子仁之所以在影迷們心中有著一定的地位,原因還是在於過硬質量的作品。從《電鋸驚魂》,《死寂》等商業電影出身的溫子仁,對於商業電影有著輕車熟路的駕馭功底。這樣的功底之下,我們很容易看到溫子仁透過一個簡單的故事,可以讓其煥發出來更多的商業片真實魅力。

《致命感應》贏了,溫子仁“崩”了

換一種說法,溫子仁在處理故事,或者是將故事商業化的過程中,做的非常的出色,他知道如何將一個故事進行商業包裝後,讓故事煥發出來新的魅力,同時這種魅力對於影迷來說,就是濃重的個人色彩,因此,在《招魂》、《潛伏》等影片之後,溫子仁逐漸的積累了一些口碑,恐怖片愛好者對於這個創作者是刮目相看的。

《致命感應》贏了,溫子仁“崩”了

然而溫子仁建立的這個口碑,我們需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並非是溫子仁創作能力有多出色,不過是因為他善於將一部電影最大限度的商業化,這就足夠碾壓很多商業片導演了。之所以很多商業電影被觀眾吐槽,原因就是在商業化的過程中,創作者不能很好的完成。而溫子仁完成了,因此,他收穫了成功。然而,為什麼到了這一次就不行了呢?

《致命感應》贏了,溫子仁“崩”了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溫子仁的創作能力,或者是包裝能力在迎合當下的影迷觀影心態的同時,卻沒法兼顧商業片的改編了。以往在短影片還不是很發達的時候,溫子仁的創作能力重心還是集中在對於影片的整體把控上的,然而面對著當代影視行業的困境,溫子仁並不能做到這種把控,因為他需要在整部故事中增加進去別的內容,當別的內容成為了吸引觀眾的元素之後,整部影片的整體性就會被破壞了。

《致命感應》贏了,溫子仁“崩”了

舉個例子,當我們過分強調某一場戲的突出性質,那麼對於整部電影來說,他的整體性與某一場戲勢必會形成對立關係,如何處理好這種對立,或者說如何平衡這種對立,這才是挑戰,然而溫子仁面對著這樣的挑戰,面對著觀眾們日益增長的需求,他的改造能力跟不上了。

《致命感應》贏了,溫子仁“崩”了

眾所周知,觀眾們的觀影基礎是越來越高的,然而溫子仁卻並沒有持續的創作能力來迎合觀眾們的觀影需求,這其中就形成了一種不對稱的關係,最終,當溫子仁的創作能力或者說改編能力不能適應觀眾們日益增長的觀影需求的時候,口碑自然就會崩塌。

《致命感應》贏了,溫子仁“崩”了

《致命感應》確實還不錯,但因為創作者是溫子仁,或許觀眾們多了一些期待,這樣看來,《致命感應》就差強人意了。因而,溫子仁也就不那麼“溫子仁”了。或許是這個道理。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