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黑人喬治·弗洛伊德被謀害的事件就像是一個導火索,再次點燃了美國長存已久的種族歧視、階級矛盾,但這些問題宛如一座活火山,即使這次危機處理妥當,隱患也依然存在。

回到美國本土,抗議現場升級成騷亂現場,那些在電影中曾經令觀眾熟悉的片段,一次又一次在現實上演,如芝加哥斷橋封城、超級英雄扮演者現身,甚至將《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劇照和新聞圖片放在一起,也很難分辨出哪個是電影,哪個是現實。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小丑》

而近些年來,聚焦於種族歧視問題的電影層出不窮,《悲慘世界》中法國本土的暴力對抗,《綠皮書》裡跨越種族的真摯友誼,電影創作者希望用自己的方法改變現實,可電影只能映照現實,卻無力改變。

坐落於美國洛杉磯的好萊塢,這個世界電影工業的中心,又嗅到了上述所反映的主流思想,生產了一批指向黑人群體、指向心懷不滿的觀眾的作品,它們大都以黑人為主角,或展現出美好的願景,或探討種族問題,或揭露現實。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悲慘世界》(2019)

是否有電影真正為黑面板的人民們爭取權益呢?

我想以三部電影為切入點,聊一聊這個問題。它們分別是在商業上取得卓越成績,有著最高關注度的超級英雄電影

《黑豹》

,和描繪白人與黑人之間和平共處的

《綠皮書》

,以及由斯派克·李執導,致力於揭露種族矛盾的

《黑色黨徒》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綠皮書》(2018)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將三部電影放在一起討論,是因為它們都有著同樣的標籤——

好萊塢

《黑豹》作為首部以黑人為主角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自立項起就飽受關注,而特查拉一角也早在《美國隊長3:內戰》中亮相。

作為出品方的迪士尼和製作方的漫威影業很清楚這部作品的特殊性,因此賦予了《黑豹》較強的創作自由,最鮮明的一個特點便是整部電影的核心製作團隊以及演員9成以上都是黑人,而故事也不是單純用來銜接漫威電影宇宙,反倒是填補了世界觀,並創造了瓦坎達這樣一個以黑人為主導的烏托邦世界。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黑豹》的出現彷彿回答了一直以來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沒有以黑人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黑人為什麼成為不了超級英雄?”,但其實已經有很多的影視作品否定了疑問,只不過沒有達到《黑豹》這樣的影響力。

在這個前提下,《黑豹》成為了一種噱頭,它刺激著第三世界的觀眾,刺激著那些黑面板的非洲族裔們。而漫威影業則做的異常謹慎,除了那段羅斯探員被搶救的不起眼的小段落外,主線劇情也不再是以往傳統題材中白人拯救黑人,或黑人拯救白人的套路,而是黑人世界的內部鬥爭和黑人走向世界。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通常來講,科幻電影或超級英雄題材作品代表著故事背景中該地區高度發達的科技,以及進步思想,而好萊塢工業製作的一批作品,讓觀眾潛移默化的接受了美國(白人)就是科幻世界主人公的觀念,當有色人種主導科幻世界時,一切都變得如此新奇。

這樣的現象能夠解釋為何《流浪地球》上映時,中國觀眾會反響強烈,同時又有人表示非常彆扭,《黑豹》亦是如此。它成功的收割一批黑面板觀眾的目光,同時又靠著非洲大陸文化的基礎,將非洲未來主義的思想灌輸進電影中的每一處細節,如族群生活特性、服裝風格。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黑豹》的完美在於該作精湛的好萊塢戲劇結構,立體的角色塑造,都使其擁有進軍頒獎季的實力,而更“完美”的是為黑人構建的烏托邦世界,如影片結尾處特查拉在聯合國的發言:瓦坎達將開啟國門為受壓迫的人民提供幫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放在現實中由黑人建立的國家而言,這種情節可能只存在於電影之中。好萊塢則用電影這個造夢的工具,讓那些被吸引的觀眾完成了一場科學幻想。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綠皮書》是由另一家好萊塢巨頭環球影業發行,旗下的夢工廠影業,以及來自中國的阿里影業參與制作,以上世紀60年代一本為黑人而設的旅行指南為靈感創作而來。

如果說《黑豹》的完美依託於漫威電影宇宙和科幻世界的土壤,《綠皮書》的完美則是給種族主義的殘酷性蓋上了一層遮羞的紗簾。

影片中的兩個主人公,一位被僱傭的白人司機和一位黑人音樂家老闆,黑人富有且受過良好教育,白人失業,性格雖然粗魯但是善良。這樣的人物設計與關係,頗具戲劇性,尤其是在美國南方還沉浸於種族主義心理的白人和黑人眼中,黑人又如何成為白人的老闆呢?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正如馬丁·路德·金分析的那樣,種族主義與生活的不平等是互相交織影響的。影片中的僱傭關係一反舊格局,打開了重新調整種族歧視和等級秩序的視窗,呈現為旅途中二人的種種互動和彼此理解。

《綠皮書》把種族歧視問題,與貧富差距、階級固化、黑人自我意識結合起來,置於一個跨越膚色的友情故事裡,好理解,好接受,而這片被蓋上的紗簾又隨時可能被吹起。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相比前兩部作品,《黑色黨徒》顯得較為陌生,導演斯派克·李作為當今金字塔頂尖的黑人導演,其作品軌跡都是為黑人族裔爭取權益,如今這部電影依舊保持著尖銳、直白、激進的態度。

在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當評委念出最佳影片是《綠皮書》時,斯派克·李憤然離場又被工作人員勸回,他只留下一句自嘲:“每一次有人開車,我就會輸。”因為早在30年前,他的代表作《為所應為》敗給了《為黛西小姐開車》,這部作品和《綠皮書》一樣,有著黑人主角,以及開車的戲碼。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斯派克·李

但其實《黑色黨徒》敗給《綠皮書》根本不意外,撇去《羅馬》這部神作,前者故事中的黑人主人公看似解決了問題,卻沒有改變現實,影片末尾的紀實影像直白的告訴觀眾種族問題並未消失,而後者故事裡那個較為溫和且美好的結局,更符合美國夢的精神。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但如果我們將視野放得更遠一些,就能發現《綠皮書》和《黑色黨徒》的奧斯卡之爭,背後都只有一個贏家——

環球影業

《黑色黨徒》的出品方和發行方是焦點影業,這家公司從製作李安的《推手》起家,逐漸與一眾知名導演合作,如科恩兄弟、索菲亞·科波拉、阿莫多瓦、賈木許等,成長為有影響力的獨立電影製片公司,但最終也難逃被好萊塢巨頭收購的命運。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焦點影業

當焦點影業歸屬於環球影業後,所有的一切投資都變成了大公司為爭奪名譽權的棋子,就像福斯旗下的福斯探照燈一樣,為扶持獨立導演的小成本藝術電影為重心,目的就是在頒獎季能分得一杯羹。

所以一年前的那場奧斯卡頒獎禮的結局根本不難猜,環球影業一邊派出旗下夢工廠製作的《綠皮書》參賽,一邊讓焦點影業扶持導演斯派克·李的《黑色黨徒》,兩部作品有著類似的議題,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處理方法,無論評委的選票、觀眾的熱度傾向何方,環球都為自己買下了雙重保險。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斯派克·李

這也自然不難理解,為何迪士尼和漫威影業要大力度的為《黑豹》造勢,獲得評委的選票。

經歷百年的滄桑,電影一直都無法擺脫作為一種商品帶來的負面效果,而這點在其他的藝術形式上亦是如此,只是進入千禧年後,電影的商品屬性顯得尤為重要,觀眾也開始對作品產生質疑,是否真正表達觀點?是否為利益驅使?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在《綠皮書》和《黑色黨徒》的奧斯卡之爭上,很多在美國黑人社群生活的黑人們表示並不希望前者拿獎,他們解釋到這不代表不尊重這部作品,而是他們希望看到講述黑人自己經歷或被認可的電影,不是那些為了白人觀眾去善待黑人的電影。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黑色黨徒》

如果從這個觀點上來看,《黑色黨徒》確實提供了更好的文字,它對現實問題的看待方法雖然尖銳,卻直白講述出了黑人群體真正的遭遇。尤其是斯派克·李在影片中將3K黨組織搬上舞臺,從中追查種族主義的歷史。

在影片結尾處的那些紀實影像,與如今的美國社會,竟然有著驚人的相似性,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美國會一次又一次爆發抗議種族歧視的大遊行,因為這些遊行往前推5年、10年,甚至更久,都絲毫沒有改變過。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黑色黨徒》片尾紀實影像

可就是這樣一部拿下奧斯卡最佳劇本、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的作品,依然遭受著許多質疑。一位網友向留言:“我不認為黑人和猶太人一起搞垮白人組織是在為黑人爭取權益。”

這樣的批評不在少數,也正是《黑色黨徒》這類作品帶有的通病。

尖銳和直白的方法,很容易讓電影給觀眾滋生負面的情緒,尤其是對新生一代。但無論怎樣,過於完美的故事會讓人們活在不切實際的假象中,過於激進又容易產生仇恨,

有沒有一部電影能夠真正揭露種族歧視,或處在兩種極端中間去為黑人群體爭取權益呢?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黑色黨徒》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參考在戰爭電影上親戰與反戰的區分。

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曾說:

世界上並不存在真正的反戰電影

。而斯皮爾伯格卻說:

所有的戰爭電影無論好壞都是反戰電影。

關於此的討論自從戰爭電影誕生之初就開始了,而同時也有很多的學者去總結親戰與反戰作品上的特點。通常來說,反戰電影會重點描述士兵或個體在戰爭中的經歷及體驗,而不是整個戰爭世界。反之,那些帶有觀點性,專注於戰爭場面的電影被認作為親戰電影。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野戰排》

回到那些以黑人為主角的電影上,美國早期的一批黑人剝削電影雖然提高了黑人的影史地位,卻加深了黑人的刻板印象,看似為黑人爭取權益的作品也會被冠以“剝削”的名稱。追溯到更早的時期,甚至會有《一個國家的誕生》這種觀點更為激進的作品出現。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一個國家的誕生》(1915)

但其實放在現在的環境來討論,我們很難再去確認一部電影作品,究竟是否有著自己獨特的思想與觀點,就像曾經那些為了宣揚戰爭而出現的政治性電影滅亡在歷史長河一樣,電影越來越受到商品性的制約,好萊塢的出現也限制了創作者的觀點。

這當然是一件好的事情,因為電影開始遵守社會倫理道德,不再會有《一個國家的誕生》那樣可以明目張膽的表達種族主義的電影。因此無論給這些作品什麼樣的定義,你對一件事物的態度早在觀影前就決定了該作會帶給自己的影響。

就像大多數戰爭電影都處在兩種極端立場之間,但評價一部電影是親戰還是反戰,更多展現的是觀眾對戰爭的態度,而不是電影本身的立場。同樣的,

觀眾在觀影前對黑人的態度如何,對種族主義的態度如何,決定了該作所傳達的意義。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綠皮書》

無論是《黑豹》,還是《綠皮書》《黑色黨徒》,它們都在某種特定的立場上為黑人發聲,或是科技,或是階級、種族的地位,但同時,我們也都能指出這些作品中所有的弊端和問題。

可電影終究是電影,所有的創作者都希望自己作品中的悲痛消失,美好成為現實,這是他們作為社會中一份子所做出的努力。

或許作為黃種人的我們能夠理解黑面板的人民們受到的歧視和壓迫,但很難做到感同身受,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沮喪地發現當事者的感受不是局外人能完整體會的,而願意傾聽和溝通卻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態度。

【娛樂】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如活火山,《小丑》中打砸搶燒的哥譚市?

在網上流傳的一個短影片中,30多歲的黑人給未成年的黑人青年說不希望他擁有憤怒,而是讓年輕的一代去改變現實。

這個青年或許可以實現《綠皮書》中的美好,實現《黑豹》中那種由黑人喊出的口號,但不能忘記《黑色黨徒》所揭露的矛盾。

或許沒有電影為黑人爭取權益,又或許所有的這些電影都在支援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