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兩個小國,為何能成為春秋最強國?它們的成功有何啟示?

春秋初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現在的洛陽),王室逐漸衰微,再也沒有實力和能力管理各諸侯國了,各諸侯也不大聽中央招呼。此時諸侯林立,彼此之間互相兼併征伐,而地處中原地帶的晉國,也在這場弱肉強食中不斷征服兼併小國,勢力迅速崛起強大起來。

春秋時期的兩個小國,為何能成為春秋最強國?它們的成功有何啟示?

到了晉獻公在位時期,為了奪取崤函戰略要地,進一步擴大勢力範圍,於是又把吞併目標鎖定在位於晉國南部的兩個小國虢國和虞國。

《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

大意是:晉國用厚禮重寶賄賂收買虞公,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 ,而在滅虢後的回師途中,把虞國也滅了。後以“假虞滅虢”泛指以向對方借路為名行滅亡對方之實的計謀。

當時的虞國和虢國雖小,卻是西周分封的姬姓諸侯國,說起來和晉國還是同宗。而要順利實現吞併兩國這一目標其實並不容易。

春秋時期的兩個小國,為何能成為春秋最強國?它們的成功有何啟示?

怎麼說呢,虢、虞兩國雖然地狹人稀,國力弱小,但卻是同姓毗鄰,結有同盟。晉國同其中任何一國開啟戰端,都意味著要同時和兩國之師相抗衡。如何拆散虢、虞兩國的同盟關係,使自己避免陷於兩線作戰,這是晉國在吞併兩國軍事行動中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

正當晉獻公猶豫難決之時,晉國大夫荀息想出了一條一箭雙鵰之計,荀息說:“請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產的良馬作為禮物贈給虞公,然後去請求借路,虞公就一定會同意。”晉獻公說:“垂棘之璧是先君傳下來的寶貝;屈地所產的良馬是我的坐騎。如果他們接受了我們的禮物而又不借路給我們,那可怎麼辦?”

春秋時期的兩個小國,為何能成為春秋最強國?它們的成功有何啟示?

荀息說:“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我們晉國強大,虞國如果不借路給我們,一定不會接受我們的禮物;如果他們接受了我們的禮物就一定會借路給我們,再說了,把垂棘之璧,屈地產的良馬送給虞國,就好像我們把垂棘之璧從內府轉藏到外府,把屈地產的良馬從內廄牽出來關到外廄裡。有什麼好擔憂的呢?”晉獻公聽完就同意了,派荀息把屈地出產的良馬及垂棘之璧作為禮物送給虞國,以借路攻打虢國。

於是,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晉獻公派荀息攜帶著良馬、美玉等奇珍異寶出使虞國。到了那裡,在晉見虞公之後獻上珍寶,並向虞公正式提出借道攻虢的要求。

春秋時期的兩個小國,為何能成為春秋最強國?它們的成功有何啟示?

虞公一看寶玉和駿馬,就一口答應了荀息。大夫宮之奇勸虞公說:“不能答應呀,虞國跟虢國,就像車牙跟車輔,車牙依賴車輔,車輔也依賴車牙,這正是虞虢相依的形勢。古人有句話說: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唇亡齒寒的來歷)虢國不被滅亡,靠的是有虞國;虞國不被滅亡,靠的是有虢國。如果我們借路給晉國,那麼虢國早晨滅亡,晚上虞國也就會跟著滅亡。怎麼能借路給晉國呢?”虞公不聽宮之奇的話,把路借給了晉軍。

春秋時期的兩個小國,為何能成為春秋最強國?它們的成功有何啟示?

公元前658年夏,晉大夫裡克、荀息統率晉國軍隊透過虞國的土地去攻打虢國,而虞公不敢開罪晉國,也派出軍隊同晉軍會師,然後協同晉軍展開軍事行動。晉軍在虞軍的積極配合下,進展順利,很快攻佔了虢國的下陽(今山西平陸境),一舉控制了虢、虞之間的戰略要地,並透過此事進一步摸清了虢、虞兩國的虛實,為下一步行動創造了條件。

春秋時期的兩個小國,為何能成為春秋最強國?它們的成功有何啟示?

過了3年,公元前655年,晉獻公又一次向虞國提出了借道伐虢的要求。這時虞國大夫宮之奇更透徹地看清了“假道”背後所包藏的險惡用心。指出“虢國如果滅亡,虞國必然跟著完蛋”。警告虞公“晉不可啟,寇不可翫”。再次以虢、虞兩國“輔車相依,唇亡齒寒”的利害關係勸阻虞國假道於晉。可是虞公利慾薰心,根本不採納宮之奇的建議,反而以晉為自己的同姓國,必不會害己作理由,又答應了晉國借道的要求。宮之奇見虞國滅亡近在旦夕,為避禍計,便率領族人逃離了虞國。

春秋時期的兩個小國,為何能成為春秋最強國?它們的成功有何啟示?

這次晉獻公親自統軍借道虞國攻打虢國,聲勢浩大超過前次,可見其志在必得。晉軍進展迅速,很快兵臨虢都上陽(今河南陝縣境)城下,將城池團團圍困。虢國弱小無援,數個月後即為晉軍所滅,虢公醜率公族家眷突圍奔京師(今洛陽)。晉軍隨即凱旋迴師,行經虞地駐紮時,即乘其不備發動突然襲擊,生俘虞公,輕而易舉地滅亡了虞國,最終達到了吞併兩國的目的。

春秋時期的兩個小國,為何能成為春秋最強國?它們的成功有何啟示?

晉軍之所以能夠輕易滅亡兩國,是因為明白“必勝之兵必隱”,以借道的假象巧妙掩蓋自己各個攻滅虢、虞的真實企圖。除了它戰略戰術高明之外,更重要的是虞公昏聵庸劣,貪圖眼前小利,破壞與虢國的戰略同盟關係;又文過飾非,拒納諫言,終於引狼入室,可謂自取咎殃,最終亡了自家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