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一個訊息:電視劇《天龍八部》開播了。

老實講,初看到這個訊息的時候,我和大家一樣疑惑:這究竟是第幾版的《天龍八部》了?怎麼悄無聲息忽然就殺過來了?

更有人疑惑說,金庸劇已成經典的數不勝數,在這個時代,還有重拍的必要嗎?

或者說,在這個時代,還有再看金庸的必要嗎?看網文、看耽美、看爽劇,難道不香嗎?金庸武俠劇改編來改編去,還能出什麼新意呢?

不管是不是有色眼鏡,至少對大多數人而言,包括我,這是看這部新版《天龍八部》的心理準備。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天龍八部》真不是在開盲盒?

如何形容我開啟《天龍八部》的感受?我想到了一個詞:開盲盒。

畢竟,《天龍八部》的劇情我們實在太熟悉了,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段譽和喬峰,看戲,很大程度上看的是和自己的設想是不是一致。

首先是喬峰出場,楊祐寧,我剛在《真三國無雙》裡看過他演的劉備,當時的感覺是找楊祐寧來演劉備是不是過於英武了?

但看到他演喬峰……粗獷的形象和身上的俠氣好像還是挺適合的。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然後是段譽出場,你對段譽的印象是什麼樣子,“呆得可愛”是不是?畢竟想用教人向善來阻止廝殺的事,也只有他能幹得出來。

但這版《天龍八部》給我的第一感覺有點詫異,雖然說這版段譽是完全按照小說來拍的,但佩戴耳釘和劉海的造型,還是讓我感覺有點新奇。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難道我開到的就是不上海報的隱藏款?

但或許這就是開盲盒的好玩之處,有失也會有得,畢竟木婉清、康敏等人的選角都很不錯,尤其是朱珠的康敏,可算是讓我看到,最像想象中的馬伕人的馬伕人了。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這部《天龍八部》能讓我堅持看下去,還是因為它可能是我見過的對原著最為尊重的一個版本了。

一個簡單的例子,即使是段譽,他的故事線也相當還原小說,沒什麼逃婚之類的附加情節,言語對白也如同從書中直接扒下來一般。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而與之同時出場的鐘靈,和小說一樣,出場就是嗑瓜子;第一次出場的虛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貼心護下喬峰腳下的一隻小蟲,這都是讓原著黨心頭一喜的細節。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相對原著來說,唯一的,也是最大的改變,可能就是所有的角色都提前出場了。

但這是壞事嗎?或許未必,《天龍八部》是部什麼樣的小說?與金庸的其他小說都不同,這是一部人人都是主角的長篇。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阿朱、阿碧的出場都寫得靈動飄逸

原著里人人都有一段主角時光的方式,看起來有趣,但拍成電視劇未必合適,你能想象很多集後喬峰才出現嗎?你能想象拍了喬峰,段譽鍾靈這些角色就忽然“消失”嗎?

所以第一集主要人物悉數登場,就連“神仙姐姐”王語嫣、慕容復這些後期角色都出來走了個過場,不過半集,就塑造出了一個江湖群像。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這種方式未必不可,畢竟還是有很多新觀眾捋不清這些人物關係。而且,劇集都是實景拍攝,沒有時下流行的慘白濾鏡大磨皮,畫面看起來舒服多了。

這大概就是開到限定款盲盒的驚喜吧。

從阿紫到阮星竹

其實對我們這些老天龍粉來說,這一版《天龍八部》最大的隱藏款,不是喬峰段譽或者虛竹中的任何一位,而是一個很配角的配角:阮星竹。

阮星竹是誰?阿朱和阿紫的母親,段正淳的情人之一,性情頑皮,心地柔軟,似乎沒什麼特色。但飾演阮星竹的演員卻讓人眼前一亮,她是97《天龍八部》阿紫的扮演者,劉玉翠。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是的,阿紫已經“升級”成了阿紫的娘

這是個有些情懷殺的致敬,同時阿紫的悲劇性沒法不讓人正視。她讓很多人討厭,當年倪匡代金庸寫《天龍八部》的連載,甚至把阿紫的眼睛給寫瞎了,但她身上又有著讓人同情的因素。

三毛都說:“可偏就是此等狠絕毒辣的小妖精,卻最最讓人心疼、心痛、心傷。”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所以,選擇“阿紫”來演“阿紫的娘”,其實讓人想起的,便是這麼多年來,各個版本《天龍八部》的流變。

最早影視化的《天龍八部》是哪部?

我印象裡,可能是1977年鮑學禮導演的那部同名電影,只簡單選了段譽的故事。當然,這部電影看過的觀眾不多。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第一部可以稱得上成功的改編,是1982年梁家仁、湯鎮業與黃日華主演的TVB劇集,分為《六脈神劍》和《虛竹傳奇》兩個部分。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對於年歲稍長的人來說,這才是《天龍八部》最好的樣子,陣容豪華,幾乎無可匹敵。

陳玉蓮的王語嫣美得驚豔、謝賢的段正淳風流瀟灑,木婉清則是楊盼盼演的,可以說它完全不考慮原著情節,但卻有一幫讓人痴迷的演員。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而到了1990年,臺灣中視也推出了一版《天龍八部》,這一版之離奇在金庸所有改編裡都能排上號,關禮傑飾演的段譽,可以在夢中和人交流,後來失憶之後還變成了虛竹……總之就是,能看下去算我輸的程度。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多年之後,TVB再出《天龍八部》,這一IP的高峰就來了。

長久以來,97版和03版到底哪一版最好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這裡面有演員的因素,也有劇集本身取捨的緣故。

97版《天龍八部》走的是TVB武俠風,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這一版裡有大量的動作戲,而到了03版,走的卻是恢弘大氣,它更接近原著的表達,也依然有不少改編的地方。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但發現沒有,相對於前幾部,這兩部“巔峰之作”已經收斂起了魔改的屠刀,至少在大體上已經復原原小說的表達了,似乎是大家終於意識到了《天龍八部》的好在於其複雜性,而不是什麼離奇的情節。

新版《天龍八部》其實在理念上是更進一步的,它豐富了喬峰身世之變前的人物細節,對慕容復和康敏這些“非正義”角色的深挖,都是在向原著“魑魅魍魎人間世”靠攏。

不是簡單的立個大眾熟知的人設,而是在努力做到小說所呈現的原本的樣子。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前幾集不斷出現的“保家衛國”的表述。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天龍八部》的核心是什麼?

在《射鵰英雄傳》裡金庸曾經引用過樑啟超的一句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到《天龍八部》中,這個核心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而這一版的《天龍八部》,顯然把“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俠義精神貫穿始終,有江湖紛爭也胸懷天下。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與此同時,三線並進的結構調整又能帶來觀感上的順暢,這樣一來,說一句“忠於原著”似不為過。

總的來說,四十年來,有關於《天龍八部》的改編都是越來越往忠於原著的方向上靠近,這與金庸越來越被認可的地位有關,也與人們對這部小說的認知程度越來越深有關。

誰是喬峰?

說到“忠於原著”,其實更需要提及的是,原著的表達到底是什麼?更直接一點說,所謂“天龍八部”,到底指的是什麼?

金庸的原著中早有表述,這個書名來自佛經,“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這裡重點是“非人”這個詞,是八種神道怪物,是魑魅魍魎,也是小說中所有的角色化身。其實也是人世間的種種宿命與掙扎,所謂“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試想一下《天龍八部》裡幾乎所有的角色,有誰不是在掙扎?每個人都有身世與身份的困頓,喬峰自不必說,阿紫也有所表述,虛竹得到的都是根本不想要的,慕容復揹負著父輩的責任發了狂,就連段譽,總是有情人皆成“兄妹”。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是不是很沉重?但又能影射到每個人身上。很多人覺得《天龍八部》是金庸最好小說的原因就是在於這份沉重與現實意義。但問題來了,你要用什麼辦法讓觀眾進入到這個世界呢?

難怪有人說,《天龍八部》是金庸最難改編的一部小說。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但即便如此,《天龍八部》也偶有經典出現,是因為它們各自選擇了最顯而易見的辦法:注重當下性。

拿喬峰舉例,從梁家仁到黃日華到胡軍直至楊祐寧,不同的喬峰,其實體現了不同的當下選擇。

梁家仁當然是那個時代的代表,英雄豪邁,略顯粗壯,“頗有風霜之色”,可能是最接近小說的人物,也是彼時港人的想象。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而到了黃日華版喬峰,則是TVB武俠劇的高峰期,人們愛看好人受苦,愛看悲情與無奈,於是有過“郭靖”經歷的黃日華便很容易讓人帶入其中,憨厚柔情,高大豪邁便退居其次了。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胡軍版的喬峰則又是另一番景象,胡軍是有著北方人的特質的,他有著頂天立地的男子氣概,彼時內地武俠劇開始興起,格局的擴大更容易讓觀眾接受。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而新版的楊祐寧呢?他自己對喬峰的理解是“非常正,沒有一點雜質”,楊祐寧骨相上的硬朗和堅毅,氣質上的純淨和正直,倒也符合。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所以你問哪個版本的喬峰才是最好的喬峰?我可能無法回答,因為任何一個喬峰的選擇都是當下的結果,你可以從喬峰的選擇看到那個時代,而不是脫離了時代來比較是非優劣。

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如何吸引年輕觀眾對經典武俠的興趣?那必然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斷努力,不斷試錯。

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經典作品的影視化也僅僅是我們瞭解經典的第一步,或許你可以先入為主,覺得自己看過的那一部《天龍八部》永遠是最好的那部,但你卻不能就此認為,看過一部,就瞭解了整個故事。每一次呈現,都會讓更多人對它有更多理解。

一個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任何一版《天龍八部》,都沒辦法還原小說“珍瓏棋局”那一段的精彩,更遑論小說“江湖奇俠”式的結構之妙完全沒有辦法在影視劇裡出現了。

但有了第一步才會有第二步,有了走馬觀花的愉悅才會有靜思欣賞的前提,這也是我們依舊在關注每一部金庸劇的原因。

結 語

金庸的厲害之處,無論哪個時代,總能根據不同的理解來解讀這部作品,從最早的愛恨情仇,到後來的俠義江湖,直至家國大義,解讀在發生變化,氣質也不斷地在發生改變。

這也是影視化作品不斷呈現的意義,給不同時代的人專屬的武俠體驗,童年回憶。

所以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這個時代,改編金庸作品還能改出什麼花樣?甚至於這個時代還有人看金庸劇嗎?

對於這些疑問,我們都可以給予肯定的回答,因為無論什麼時候,你都能在金庸小說中找到不一樣的資訊,都能從新的劇中加深對故事的理解,獲得不同的感悟和體會,這恐怕也是金庸老先生之所以有如此成就的原因之一。

畢竟,金庸的小說,才不是什麼快餐武俠。

今天的話題是:

你最喜歡《天龍八部》的哪個角色?

來評論區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