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綺珊的“行為藝術”,對比林憶蓮究竟是為了什麼?

六年前,聽了黃綺珊的《小霞》,頗為震驚。自她被大眾熟知,緊接著爆紅,再到口碑迅速下滑的整個過程中。原來身為歌手的她,被詬病的一切問題與缺點其實她並非無知或無能為力。我一面震驚於她在《小霞》這張專輯中的細膩語感與微妙情緒把控,與之從前的演唱形象反差之大,又不解於她並非無知無能卻又為何這麼多年來不曾以這個音樂形象示人,更迷惑於,她明知自己在音樂形象上出現殘缺,卻執意以歌手“小霞”的名義發專輯,而不是以黃綺珊之名來填補自己藝術形象上的殘缺。(今天你搜黃綺珊,都找不到《小霞》這張專輯,必須搜小霞才能找到《小霞》)。

黃綺珊的“行為藝術”,對比林憶蓮究竟是為了什麼?

《小霞》做得真好,從詞曲到演唱清新卻不寡淡,編曲豐盈又剋制,以至於你很難想象這是黃綺珊的專輯,如若換做是張惠妹,恐怕那一年的金曲獎真的能封后。

但黃綺珊日益減少的關注度與迷惑的行為藝術加持下,這張《小霞》果不其然沒掀起什麼浪花。你能看出黃綺珊多麼熱愛自己的小霞系列,恨不得《小霞》剛發不到一年,就開始畫餅自己的《小霞2。0》。

時隔六年,《小霞2。0》釋出,依舊出色。甚至在製作概念與藝術形象延展性上比《阿密特》系列還要好。可操作依舊是令人摸不著頭腦,依舊是以小霞之名發表,連前期宣傳都讓人匪夷所思。甚至在前不久還迷之自問自答,把自己與林憶蓮做比對。單純與情商低在黃綺珊身上早已是舊聞,倒也見怪不怪。

黃綺珊的“行為藝術”,對比林憶蓮究竟是為了什麼?

可就算單純固執如黃綺珊,就算她對自己的定位再不清晰,我相信她也不會傻到一時興起拿林憶蓮做對比,除非,這個執念久存於其心底。她在《小霞2。0》釋出前,拿林憶蓮出來與自己做比對,無非是想說,林憶蓮能做到的細膩她也可以,只不過在大眾審美里林憶蓮的聲音更美而已。而這個“美”的對比,我相信她只說出了一半,有另一半哪怕自己借了酒勁兒也會欲言又止。

《小霞》系列始終在強調著一件事“迴歸自我”。可,如果小霞是黃綺珊的自我,那黃綺珊又是什麼呢?

黃綺珊的“行為藝術”,對比林憶蓮究竟是為了什麼?

無非就是一個技術逆天的悲情女人,藝術形象簡單到九個字就可以將其概括。可就是這個形象,給予了黃綺珊一切。我曾經在聊迪瑪希的時候說:“當一個歌手的技術佔據了他90%藝術形象的時候,這是非常脆弱且危險的,迪瑪希最大的問題是他太年輕了”。結果因為這句話,讓我在第二天醒來時,短暫的體驗了一把“火的快感”。

其實這句話直接就可以放到黃綺珊身上。不同的是,如今的黃綺珊早已知道什麼是好,也早已不是二十出頭的年紀。

25歲的黃綺珊不懂,她認為自己是《China の惠特尼》。她把自己的技術視作全部,向外推廣自己卻以失敗告終。45歲的黃綺珊也許懂了,但市場卻把她的技術作為唯一賣點向外推廣,終於成功了。成功來得快,去得也快,幾個月光景,輿論與審美的風向就變了,技術開始反噬她。陰差陽錯與世事無常在黃綺珊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黃綺珊的“行為藝術”,對比林憶蓮究竟是為了什麼?

《小霞》問世的時候,黃綺珊年近半百。我也許能理解黃綺珊為什麼執意以小霞的名義發專輯,而不是用黃綺珊的名義。也許,小霞是她對自己藝術形象最好的想象,是她經歷了幾十年陰差陽錯後的執念化作的藝術形象。黃綺珊的大號練崩了,小霞是黃綺珊內心的自己。張惠妹釋放了內心的阿密特,黃綺珊卻是把一切的美好留給了小霞,留在了心裡。於此,她明知自己沒有張惠妹的關注度,卻不惜拿如此好的兩張專輯搞“行為藝術”。

黃綺珊的“行為藝術”,對比林憶蓮究竟是為了什麼?

聽完《小霞2。0》,還是那樣的清新,豐盈。即便黃綺珊的聲音早已不似全盛時期。當一個女人50多歲時,唱著心裡二十多歲的自己,她是在唱給自己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