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溫儒敏這樣評價《平凡的世界》:語言一般,情節老套,不講究寫作技巧,顯得很粗糙,但是衝擊力很強

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這樣評價《平凡的世界》:語言一般,情節老套,不講究寫作技巧,顯得很粗糙,但是衝擊力很強。

北大教授溫儒敏這樣評價《平凡的世界》:語言一般,情節老套,不講究寫作技巧,顯得很粗糙,但是衝擊力很強

換句話說就是:《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又臭又長,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讀它?

溫教授專門調研過這件事,他發現《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的讀者中,大部分是底層民眾和大學生。

這就很有意思了。

一方面,《平凡的世界》這本書自問世以來,讀者數量不斷增加,累計銷量已達到2000萬冊,甚至被媒體和院校評價為“人生必讀的一本書”。

另一方面,《平凡的世界》並沒有受到文史學家和評論家的重視,他們認為這本書寫作粗糙,根本沒有達到“文學標準”。

對《平凡的世界》的質疑聲,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這本書從剛寫出來開始,就一直飽受質疑。

路遙僅在創作第一部的時候,就被多個出版社的編輯退稿,並被批為又長又臭。

北大教授溫儒敏這樣評價《平凡的世界》:語言一般,情節老套,不講究寫作技巧,顯得很粗糙,但是衝擊力很強

在當時,頗具影響力的雜誌《當代》的編輯,曾這樣評價《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和路遙過去的作品相比,內容平淡,節奏感不強,且人物眾多而龐大,情節也不是很感人,很難讓人有繼續讀下去的慾望和興趣。

儘管遭受到質疑,但《平凡的世界》還是在1991年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因為從這本書的受眾來說,它是當之無愧的史詩級作品,狠狠的打了那些質疑他人的臉。

北大教授溫儒敏這樣評價《平凡的世界》:語言一般,情節老套,不講究寫作技巧,顯得很粗糙,但是衝擊力很強

清華大學的校長,第一次給清華新生推薦書籍的時候,也是推薦《平凡的世界》這本書。

《平凡的世界》講述了80年代的孫少平和孫少安等人的生活歷程,展現了以他們為代表的普通民眾艱苦奮鬥的故事。

《平凡的世界》雖然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巧妙的文學設計,但是它貴在真實,讀者能夠感受到書中人物的內心世界,並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北大教授溫儒敏這樣評價《平凡的世界》:語言一般,情節老套,不講究寫作技巧,顯得很粗糙,但是衝擊力很強

可以說,書中人物透過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故事,觸動了讀者的內心,正是這種“平凡”,引起了讀者情感的共鳴,感動了很多人。

一個文學作品好不好,不在於它有沒有華麗的辭藻,更不在於它是否符合標準,而是看它能不能經受住時間的檢驗,看它是不是觸動讀者的內心。畢竟,書是用來讀的。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才是真正適合我們讀的一本學本書籍。

北大教授溫儒敏這樣評價《平凡的世界》:語言一般,情節老套,不講究寫作技巧,顯得很粗糙,但是衝擊力很強

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很平凡、普通的人,一生會經歷困難、痛苦、磨難,為生存而奮鬥,稍有不慎,就會跌入低谷,放棄自己,非常需要《平凡的世界》這樣一本書來激勵自己不放棄,並勇敢前行。

而路遙寫《平凡的世界》的創作理念也是如此,他想寫一本關於平凡人的書,想要告訴他們平凡的人才是最偉大的人,只要奮鬥,生命就有意義,想要給那些平凡的人帶來信心、希望與光亮。

北大教授溫儒敏這樣評價《平凡的世界》:語言一般,情節老套,不講究寫作技巧,顯得很粗糙,但是衝擊力很強

為此,他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路遙僅僅42歲,就英年早逝,這和他寫《平凡的世界》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80年代,沒有電腦,全靠手寫,整整100萬字,每天通宵寫到早上5點,這樣的狀態路遙維持了6年,長時間的透支也導致了他的手最後像雞爪一樣難以伸開,在寫第三部的時候,路遙近乎是一邊咳血一邊寫的。

那個時代,總有人要走出去,總有人要給雙水村和下一代帶來希望。那麼,孫蘭香就是路遙寫下的希望。

《平凡的世界》所用的是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雖然文中講述的是窮人的故事,卻講的是各個不平凡的人生。

北大教授溫儒敏這樣評價《平凡的世界》:語言一般,情節老套,不講究寫作技巧,顯得很粗糙,但是衝擊力很強

平凡的世界,人更不同,理解不同,高度不同,認知不同,鏡子不同,意境不同,萬千不同卻都包含了自己對平凡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今天,我們重讀路遙,會更加深刻地懂得努力奮鬥的意義。

重讀路遙,我們會看到一個底層青年拼搏向上的艱辛歷程,他的每一步都飽含著改變卑微命運的倔強。

北大教授溫儒敏這樣評價《平凡的世界》:語言一般,情節老套,不講究寫作技巧,顯得很粗糙,但是衝擊力很強

重讀路遙,我們會看到,在改變命運的艱難行進中,他是如何克服傷痛、迷茫和孤獨,一步步去完成人生的救贖。讀一讀這本書,也許可以帶你走出人生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