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惠子愛吃瓜#

如果有一個機會可以讓你看到已經去世的親人,你願意為之付出代價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

《水星記》

的MV,因為一場意外車禍,女孩小艾失去了爸爸,媽媽也因此一蹶不振。

為了讓母親重新振作,小艾壓抑著內心的悲傷和對爸爸的思念,透過VR技術使媽媽透過機器人的眼睛看到了離世的爸爸好景,生活又重新走上正軌。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直到某一天,一家人駕車出遊時,媽媽重新想起那場奪走爸爸生命的車禍,倒地前一秒VR失靈,她終於看到那個陪伴自己的機器人……

當年看這個MV的時候,驚歎於創意,也為故事的結局感到悲傷。

無獨有偶,去年有一部短小精悍的臺劇也用了這個創意,它就是——

《預支未來》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這部科幻懸疑臺劇一共

8集

,講了

三個不同的故事

,節奏緊湊明快,毫不拖泥帶水,開篇直接進入正題:

一位知名的暢銷書作家在家中離奇身亡,死前被捆綁成自己書中的經典“懺悔”姿勢……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嫌疑人有同居一室的丈夫,命案第一發現人妹妹,與死者糾纏不清的前男友,和癲狂的書迷。

每個人都有嫌疑,但好像都是無辜的……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配合審訊過程中不斷轉換的鏡頭與視角,使氣氛充滿壓迫,成功營造出懸疑感。

但我們今天的主角不是這個故事,而是第二個故事。

01.

警局裡,一位女士和平常一樣,做著行政文書工作。

打著打著字,眼睛有些乾澀,她一如既往的拿起眼藥水,準備滴眼藥。

不過這次的眼藥水和之前的不同,這瓶新買的眼藥水的包裝比一般眼藥水大很多。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她只疑惑了瞬間,便沒有多想,直接滴了。

沒想到剛滴完,一輛玩具車卻出現在辦公室裡,並撞到她腳邊。

按理來說,警局是不可能有玩具車的,也沒有文書警員會帶孩子上班。

那這個玩具車是從哪裡來的呢?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她很疑惑,仔細一瞧,才發現那是兒子小杰最愛的玩具車。她非常驚訝,為什麼兒子的玩具車會在這裡?

更離奇的是,伴隨著玩具車出現的,還有那首她非常熟悉的,兒子哼過無數遍的歌謠。

覺得事情有點不對勁的她循聲而去,一路來到資料室,正要繼續尋找聲音來源時,歌謠卻戛然而止……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她想這肯定是自己的幻覺,畢竟兒子已經去世十年了,可能因為最近生辰快到了,幻覺才越來越嚴重。

正當她揉著太陽穴準備走出資料室時,忽然,身後出現了一雙小手,拉了拉她的衣服。

她驚愕地轉過頭,竟然是早已去世的兒子!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明明兒子已經去世十年了,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

她這麼想著,不敢相信的蹲下身來摸摸兒子的臉,捏捏兒子的身體……

兒子撲上前,跟她說:

“媽媽,我好想你。”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沉浸在親子團聚的她很開心,轉身就去給兒子拿玩具車,然而回來的時候,兒子卻已經消失了。

這樣的情況,最近頻繁發生,已經故去的兒子總是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每次都是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只有她一個人的地方……

而且,詭異的是,之前幾次出現時,兒子還是7歲的模樣,可是近期卻一下子變成了14歲、18歲……

除了她,沒有人能看到兒子,也沒有人能聽到兒子說話、和兒子對話。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她的丈夫一直認為她是憶子成狂,所以產生了嚴重幻覺。

只有她發現了真相——

還記得前面我們說過,她換了眼藥水,新買的眼藥水包裝比較大嗎?

這款眼藥水叫

“眼靈”

,每當她滴一滴,就能看見兒子。她還發現這瓶眼藥水並不是這個時代的產物,

而是出自2046年,來自一個名叫futmall的神秘網站……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眼靈”的神奇之處不止讓人產生幻覺,滴了眼藥水之後明明流出眼眶外,卻會自動倒流;

明明和兒子拍了合照,但是重新檢視時,照片裡只剩下自己一個人……

這位失去孩子的母親,因為眼藥水的作用,短暫地享受了與兒子團聚的時光。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十年來,她無時無刻都在思念著已經離開的兒子,始終保持兒子還在時的生活習慣。

直到夜深人靜,才肯放過自己,悄悄在客廳裡一遍遍地看兒子的影片、錄影,邊看邊哭,邊哭邊笑……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即使和日夜思念的兒子見了面,她也有手足無措的時候。

第一次見面,兒子7歲,還是那個讓她操心的小孩,長得可愛又貪玩,還是個愛哭鼻子的調皮搗蛋鬼;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可到了第二次見面,那個7歲的孩子已經是14歲的少年,眼看著孩子突然變成14歲的模樣,她既開心又無措,不知道該怎麼和兒子相處。

叫兒子乖乖,晚上想和兒子一起睡覺,卻被兒子嫌棄;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第三次見到兒子,他已經是一個18歲的青年,剛好是喜歡跟朋友出去玩的年紀。

他說:不要過十點就一直打電話給我,拜拜。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她既欣慰又心酸,如果兒子還在世,原來已經長那麼高了,肯定是個學業有成的好孩子。

三次見面,帶給她不同程度的衝擊,看著18歲的兒子離開家門,她意識到自己再也沒法見證兒子慢慢長大了……

這種母子之間的對話,對別人來說有多平常,對她而言就有多珍貴。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丈夫以為妻子失心瘋了,結果在妻子的慫恿下,他特地請了個假,坐在客廳的沙發上,謹慎地滴了一滴眼藥水……

睜開眼,兒子出現在眼前,他瞬間泣不成聲。

“你想與故去的親人見面,彌補內心的遺憾嗎?”

02.

滴眼藥水就能看見去世的親人?《預支未來》確實是大開腦洞。然而,看似天方夜譚的劇情,卻與現實重合。

只不過和眼藥水無關,而是

靠VR技術

去年2月,韓國一位母親在VR技術的幫助下,就像《預支未來》中滴了眼藥水的母親一樣,時隔多年,終於見到了因為血癌去世的女兒。

去世時,孩子才7歲,還是那般可愛伶俐……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因為被病痛奪走了生命,當年孩子還沒過上生日,這也是這位母親多年來的心結。

她一直渴望著能為女兒再過一次生日,此時此刻,夢境與現實重疊,無數日夜的思念和渴求,終於實現了。

“媽媽,和我一起過生日吧。”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她笑著點頭,目不轉睛的盯著女兒的臉,是記憶中的小女孩,生龍活虎,沒有躺在病床上。

千言萬語盡在心頭,但她也不過只想問一句:

娜妍過得好嗎?

和《預知未來》裡的媽媽一樣,想做的不過是簡單的摸一摸、抱一抱,再碰碰孩子……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聽到女兒問她自己漂不漂亮,然後又自己回答:漂亮吧!

她不禁會心一笑,還是那個臭美的小丫頭。

短短十幾分鐘的見面,媽媽笑著哭了,哭著笑了,迴圈反覆,眼淚從VR眼鏡裡掉落。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眼前的女兒依然唸叨著家裡的每一個人:爸爸不要抽菸了,對身體不好;哥哥和姐姐不要吵架,讓媽媽少點操心;媽媽不要再哭了……

讓活著的親人好好活著,是離開的人最大的心願。

此刻彷彿角色對調,女兒像長輩一樣向媽媽交代著“遺言”,媽媽像孩子一樣安靜的聽著。

場外的爸爸聽到“女兒”的話,先是笑了一下,然後低下頭壓抑著悲傷。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媽媽含淚答應:不哭了,媽媽不會哭了,不想你了,很愛你。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最終,在媽媽的視角里,女兒變成蝴蝶飛走了……

夢始終要醒,慶幸的是這個夢讓媽媽放下心結,得到了解脫。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無論是科技還是科幻,所有的研究,最終指向的其實是人類求而不得,內心深處對某人、某事、某物的渴望。

我們總希望可以控制時光,隨時回到過去,隨時預知未來,可以永遠和摯愛親朋在一起。

但世界沒有永遠,離別、孤獨、遺憾才是人生常態。

正因為這樣,我們才需要這樣獨一無二的溫暖,哪怕只有十幾分鐘的“相見”,哪怕只是存在於科幻片的眼藥水……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哪怕只是別人為我們造的夢,也想和故去的人來一場正式的告別。

正如這位韓國媽媽,和《預支未來》裡的爸爸。

爸爸見到兒子後,親口說出那句遲到十年的對不起,得到兒子的回答,他終於釋懷了。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而兒子也說:

爸爸,這次可以說再見了。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最後,兒子消失在他懷裡,他相信兒子會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很好。

有時候我在想,

科技、科幻與人類到底是什麼關係?

或許,它們的存在不僅是為了促進人類社會發展,也在溫暖著人類的心靈。

03.

說回《預支未來》,這部劇在豆瓣的評分只有

6.7

,而且

結局爛尾預警

,本來我很猶豫要不要推薦。

但這部劇第一個故事和第二個故事確實不錯,尤其是第二個故事,將父母對兒子的思念表現得淋漓盡致。

透過滴眼藥水就能看到已經離開的親人,這個設定很科幻,隨著劇情發展,會慢慢被故事帶動情緒。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而第一個故事也很有意思,不知道屍體被擺成懸疑小說描述的死亡姿勢這個橋段,是不是借鑑了港劇

《法證先鋒》

和第二個故事不同,第一個故事的核心是

偷了別人的未來

,內容與劇名掛鉤,是值得一看的單元。

總的來說,這部只有8集的臺劇變現還算不錯,而且劇組也很用心,特地搭建了一個警察局,作為影片主要取景地。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各個單元的演員演技不尷尬,這部劇整體不錯,除了爛尾。

近幾年的臺劇跳出了古早偶像劇的舒適圈,不再拍那些小情小愛的瑪麗蘇,開始探討人性的弱點。

例如爆款劇

《我們與惡的距離》

、女性創業勵志劇

《她們創業的那些事兒》

、還有最近推出的奇幻劇

《天橋上的魔術師》

,都將焦點放在人身上。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看出來了嗎?以前的臺劇與近幾年的臺劇的區別:

人不再是因為一段故事而活在故事裡,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最精彩的故事。

即使故事有所殘缺,裡面每個角色的性格、人設都十分鮮明,演員得到充分的發揮空間。

反觀國內的電視劇,有些還停留在角色為故事服務,甚至某一角色可有可無。

如果可以彌補遺憾,你願意付出代價嗎?

尤其是翻拍《粉紅女郎》,人物設定上又與《歡樂頌》有幾分相似的

《愛的理想生活》

,裡面的觀點和臺詞簡直讓人覺得時光倒退了二十年都不止。

你能想象現在的劇,思想比十幾年前的劇還落後嗎?

只能說國內的編劇還需繼續努力,用腳來寫劇本的習慣得改改了。

但願今年不止年初有爆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