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院卻沒電影的180天后,要不要學學做導演、拍大片?

張藝謀導演動向一直受業內外關注,新片《堅如磐石》預告釋出便受到觀眾熱議。

一來張導迴歸現實主義首次觸電打黑除惡題材,二來預告中隨處可見的霓虹光影視覺表達,令人對什麼是電影世界裡所謂的標配置疑。

常常運用於類似《銀翼殺手》等科幻片中代表光怪陸離,賽博朋克空間的霓虹燈為何能在類似《南方車站的聚會》《江湖兒女》等現實主義作品中落根?光影作為電影中極富表現力的藝術語言,本就不能用約定俗成進行評判。

有影院卻沒電影的180天后,要不要學學做導演、拍大片?

2018年,取材於《三國。荊州》的張藝謀作品《影》登上大銀幕。電影有別於其他作品,以黑白灰為色彩基調,帶有濃濃的國風和水墨質感,將電影風格與美術融合在了一起。色彩明暗相接、層次分明的畫面渲染出一種氣勢,與電影歷史定調、環境背景完美契合。追求藝術美感之餘,透過光影勾勒出人物形象刻畫人物神髓,是影與畫結合的主觀表達。

從《紅高粱》到《英雄》再到《影》,張藝謀作品融入色彩與光的美學,塑造人物、強調主體,某種意義上它凸顯的是創作者內心想法與環境、人物間的互融,作品無非也是導演對藝術的私人化理解。

有影院卻沒電影的180天后,要不要學學做導演、拍大片?

在電影這門具有獨創性的視聽語言中,用色彩、光影突出主體不失為絕佳表現方式。而另一位流連於斑駁光影世界的導演作品更足以津津樂道。

《重慶森林》《春光乍洩》《花樣年華》,王家衛電影滿是光影斑駁陸離的迷情調,色彩+鏡頭語言組合完美匹配上時間與空間的層次。簡潔精煉的對白和看似隨意的表達常被比喻為特有港風,實際上在人與愛情的來回中,是一種利用光影色彩釋放情感,將主人翁意識填滿於無形的感覺。

有影院卻沒電影的180天后,要不要學學做導演、拍大片?

正如張國榮曾形容,王家衛導演的電影是一個具有獨特的、或者說是虛無的世界。霓虹光影和鏡頭語言正是試著透過光線敘述電影故事、表達情緒。一如《重慶森林》裡,流光溢彩如夢似幻中同時存在的真實市井;《花樣年華》光線、環境、服裝等異色感覺鮮明,有力表達著人物內心深處的痕跡。透過光影和色彩烘托電影氣氛,慾望、愛恨、孤獨等複雜情感,巧妙推動影片劇情發展,是導演用他的方式在表達它。

有影院卻沒電影的180天后,要不要學學做導演、拍大片?

電影中光影的表現功能在不同導演執鏡下獨有特點又千變萬化,美學襯托人物、氛圍之外創造出特殊戲劇效果、視覺效果。

現今現實主義作品中融入犯罪甚至暴力美學,相比霓虹燈在現實主義中的運用更為普遍。黑色犯罪領軍人物頭銜及優質作品為曹保平作品著色出現實主義+犯罪美學基調。

有影院卻沒電影的180天后,要不要學學做導演、拍大片?

從攝影角度勾勒敘事及人物群像,運用景別從畫面空間渲染場景氛圍,建立人物性格和推動故事邏輯,產生強烈的戲劇效果。如《烈日灼心》《追兇者也》,激烈刺激的暴力犯罪視覺下,是真實、自然的生活樣子。它顯現出的是犯罪商業片區別於類似王家衛導演那傾向於文藝片的又一獨有氣質。

有影院卻沒電影的180天后,要不要學學做導演、拍大片?

曹保平的黑色情調,還有類似於李安導演傾盡全身心佔據全球視效頂級高位的3D革新,婁燁導演用攝影+配樂的高水準表達強調時代特徵等等,導演對於電影的審美,必定保留強烈的作者痕跡,導演標誌性風格形成和作品間又存在相互輔助提升作用。縱然不刻意追求,卻已形成自成一派的風格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