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節的隨筆感悟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縹緲如煙的細雨,為這悽清的節日披上一層傷感而又銷魂的挽衣。熱一壺酒,添兩三抔土,扯四五枝桃梨,與你。願天堂的人安好,祝眼前的人安康。隨後,收起眼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的幸福。下面是隨筆網小編整理的《關於清明節的隨筆感悟》,歡迎閱讀。

關於清明節的隨筆感悟【第一篇】: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漫漫哀思,悠悠傷懷,在這淒冷的節日裡,迷惘的思緒如縷縷涼風吹拂到杏花村外。酒家的店後,定是一片荒涼的墳墓,那裡屹立著民族的魂魄。縹緲如煙的細雨,為這悽清的節日披上一層傷感而又銷魂的挽衣。

思緒紛飛,抵達汨羅江畔不朽的堤岸,聽屈大夫低沉地哀嘆:“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而猶不悔!”世態炎涼,統治黑暗,汙濁的現實中容不下屈原挺直的身軀,只有汨羅江滔滔巨浪才能讀懂屈大夫千瘡百孔的心靈。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人們用端午節祭奠屈原,然而在這清明落寞的節日裡,又有誰去聽聽屈原跳動的心?

滔滔江水,咆哮的不是豪邁,不是激情,是悲壯,是哀慟,是為屈原,一代民族魂魄逝去而奏響的輓歌。端午佳節,喜慶不是人們的過錯。汨羅江畔,龍舟拂水而過,人們的吶喊與助威卻與屈原投江的蒼涼悲壯形成強烈的反差。喜慶不屬於屈原,只有這清明的蕭瑟才足以撫慰逝去的靈魂。

“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弓兮射天狼。”青衫白衣,這是清明的裝束,是忠貞的色彩。沒有春節的聲聲爆竹,沒有中秋的朗朗明月,也沒有元宵佳節的張燈結綵。清明這個特殊的節日裡,有的是燃灰,是香薰,是淚水,是面對深邃蒼穹最真摯、最誠懇的緬懷和祈禱。

清明,屬於精忠報國的岳飛,屬於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屬於赤血丹心的文天祥——八百里路,開拓與進取是不盡的動力;三十功名,國家與民族是不滅的情懷。

收回思緒,站在列祖列宗的墓前,我為中華民族的脊樑燒一柱香。清明節,你們就是不朽的忠魂!

關於清明節的隨筆感悟【第二篇】:清明

清明節當天是返程的高峰期,這天我起了一大早,急急忙忙的去趕車。 返程的時候,母親先為我去打票。我便回了家,可惜那個時候我忘了帶鑰匙。只能去隔壁的親戚家待了一會。不久後,母親回來了。本想著做中飯吃的,可是阿姨打電話過來。說中飯在外面吃。美其名曰在我走之前加點餐。於是我們便去了個酒店,點了多個菜。我因為馬上就要上車,怕到時候顛簸幾下人會不舒服,便沒吃太多東西。吃完 飯後,趕到車站,已將近14點。車站滿是去長沙的人,其他視窗根本沒多少人,這兩大盛況形成巨大的反差。我排在後面,本想著這麼多人應該沒有車了(售票員說去長沙的車截止在下午五點)就想著回去。正當我猶豫要不要請假的時候,我看到與我同校的學姐。便與她商量這回不回去,如果實在沒車的話,可以做商務車走。 幸運的是,長沙的車來的比較勤,很快我們便等到車。上去了,等了好久才開車。我在車裡十分無聊,本來還帶了一本巖井俊二的《情書》想要看看,可是最後我還是選擇聽歌。不久後,瞌睡又來了,我靠在座位上,睡得十分不安穩。

到了益陽整個人就醒了,前方開車的司機抱怨前面的班還沒有到寧鄉就堵死了。這樣的話那我們後面的車什麼時候才到啊。最可怕的事還是發生了,本來長沙到益陽都挺順利的,沒有堵車。可是在益陽到長沙的那段高速公路上。堵的要死。幾乎每十分鐘前進2米。就這樣,等著天從一片光明轉化到一片黑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我的手機也快沒電了。但我最擔心的就是自己趕不到去學校的最後一趟末班車。還好下了高速,沒有堵車車速快了許多。停車後,我們連忙趕到公交車站剛好離學校的最後一趟車還有15分鐘。可是等了好久,這趟公交才過來。一上去後,人擠人。

在我記憶中,簡直沒有什麼能比擠公交更恐怖的事了。就這樣,我足足坐了半個小時,才到學校。學校有門禁,差點我就不能進去了。

回去後給家裡的人打電話報平安,他們都說現在才到啊。然後又說下次什麼時候回來。不過我後來想了很久,再也不會在節日高峰期返程。那個時候坐在車上,隔著玻璃看著身旁的車輛,像是不能前行的螞蟻一樣停留在原處。這真是一趟慘痛的經歷,它永遠提醒著我,要會選擇日子回去。最後一定錯過高峰期返程。這樣就不會釀成我今天的後果。

關於清明節的隨筆感悟【第三篇】:清明節感悟

對於清明節,世人或許都認為他是悲傷的代名詞,但是,我對他有著不一樣的感受。

的確,清明節充滿著悲傷的氛圍,想起了太多早已粉塵的記憶,早已被深埋在心底的記憶,視乎這一切都只能用眼淚來宣洩。或許也因此,類成了人們眼中清明的最深的記憶。

但淚往往有著不同的解釋,可往往人們認為清明誒是由無名的悲傷和蕭瑟灌注而成的。也許他們是對的,清明之類是悲傷的。但室,回憶過往的痛苦記憶對於現在的我們又有什麼意義,倒不如好好想想自己為什麼而存在,好好想想對未來的勾畫。

清明不應是對王室的追憶而是對未來的展望。試想如果人們一味的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悔,無奈,自責,哪麼世上又有幾人能抓住現在的事光,展望美好的未來。那麼世界將會變成一片哀傷之地。如果清明只是一個工人宣洩的機會,那麼我便是贊同。清明節的祭祖我看慣了一大對人大哭一場,可又有幾人是有感而發那?

如今這個社會充滿著欺騙,使我不得不懷疑。類還能表達自身的情感嗎?一幕幕電視劇,感人的情節卻再也不能讓我淚流滿面。人人清明流淚,究竟為了什麼?

現在早已沒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究竟是我太過敏感,還是人們的感情早已麻木。路上叫賣聲依舊,遊人笑語不絕。

人麼視乎麻木了,沒有感情的宣洩,沒有對過往的追回,更沒有對未來的展望了。

關於清明節的隨筆感悟【第四篇】:清明隨筆

農曆二月二十六,廟會,清明,桃梨花開。

柳綠桃紅醉清明,榆錢不甘進蒸籠。人間二月春風渡,輕打梨花煙雨中。回想起來,已經好多年沒有回家逛廟會了。今年好了,有大把的時間在家遊山玩水,賞花作樂。巧的是,由於氣溫原因,廟會期間山裡的桃花梨花在杏花之後相繼都開了,對於漂泊在外的遊子來說,清明小假期回家趕廟會同時賞桃梨花是件特別划算又美好的事吧。

長大了也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肆無忌憚的滿街玩耍了。廟前燒紙燒香的人換了一撥又一撥,還是小時候的香火味道;記憶裡大大的戲臺現在看來也不過幾步遠的地方,臺上唱著的卻依舊是記憶深處的那幾段戲曲;擺攤兒賣東西的,除了小時候的糖葫蘆、棉花糖、小飾品,又多了好些新鮮的玩意兒;臺前看戲的父老鄉親,歲月在他們身上留下深深的痕跡。看著到處玩耍的孩童,不禁把回憶拉長,回到兒時的畫面……

也就六七歲的樣子吧。小時候不管什麼民俗文化,不懂欣賞什麼桃梨花香,只知道有戲看,人多熱鬧。從下午戲班子開始搭戲臺,就跟爺爺拿著馬紮小板凳,早早的去佔個地方等著。那時候爺爺身體還算硬朗,一直到後來有了弟弟,每年都會跟爺爺去看戲。從讓爺爺揹著去,到扶著爺爺去。記憶裡的片段總有些是跳躍的。家家戶戶趕早吃晚飯,就見三五成群的人斷斷續續向戲臺聚集,戲還沒開唱,臺下已經坐滿了人。那時候還沒有路燈,只有戲臺上的幾個大燈,就照亮了好大一片天。小孩子聽不懂戲詞,便只管看熱鬧。小姑娘們一般就去後臺看看人家化妝,羨慕她們看似華麗的衣服和亮閃閃的頭飾,然後回家把毛巾搭在胳膊上,披著床單,學人家唱戲的樣子。男孩子都是愛調皮的,戲弄一下襬攤買東西的小販,趁天黑從背後嚇唬一個看戲正入神的大娘,然後一群搗蛋鬼笑哈哈的跑掉,只剩大娘的罵聲在戲聲裡漸漸湮沒。那時候沒有手機更沒有相機,所有的快樂,都存放在記憶體漸漸不足的腦袋裡,可以隨時翻出來回味一下。

桃花梨花是年年都開的,尤其是村裡那幾棵被保護起來的一百多年的老梨樹。可是對梨花桃花的情愫,是從前年看到親朋好友發的照片才有的。所以去年的清明節,在距離放假還很久的時候,就跟家裡天天打聽花開沒開。回家後一天沿著山間小路走好幾趟,對漫山的梨花百看不厭,拍不夠照片,生怕落下一點美麗的瞬間。忘了從什麼時候愛上家鄉的一草一木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變成了他們口中的文藝女青年。總之,情感細膩之處,都有家鄉的色彩。腦海中找不到十幾年前梨花遍野的景色,也想不起有沒有特意去賞過這些花兒。不過也有些零零散散的記憶。比如,花含苞待放的時候,爺爺會去扯些桃枝梨枝,放在盛有水的酒瓶裡,然後看著花開好長時間;村裡偶爾來個照相的師傅,他的喇叭裡總是單曲迴圈著那首《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曲子,每次看到那幾張小時候的泛黃老照片,媽媽都會跟我講當時讓我拍張照可費事了,所以照片上站在一棵開著花的小桃樹後邊的我,看起來都是滿滿的不情願。如今小桃樹長成了大桃樹,小姑娘長成了大姑娘,可是陪著姑娘長大的人吶,或蒼老,或離去,只有桃梨年年花香依舊。

廟會上依舊熱鬧。看戲的大多數是頭髮泛白的老人,有的用根木棍挑著裝東西的布袋子,有的懷裡攬著小孫子小孫女。戲唱的再好,沒有人鼓掌,不過每一個觀眾都看的很入神,眾人不時哈哈大笑,繼而安靜看戲,只有些年輕人拿著手機相機照來照去的。路過戲臺,忍不住往臺下的人群裡瞥幾眼,好些個熟悉的身影,看似故人,卻不是故人。若故人還在,定滿心歡喜。

清明雨潤桃梨開,香火隨風思故人。十年前,爺爺去世。也是從那一年,體會到了“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另一種傷感。爺爺或許還能看到桃花開,看桃花開的人兒卻再也見不到爺爺。十年之前,心淨無塵;十年以後,滿心瘡痍。時間不會等誰,歲月不會留情。迴歸自然,迴歸純真,讓自己的心靈得以放鬆和淨化,是種奢侈的享受。我喜歡這方淨土,就像喜歡這裡我親愛的人們。

熱一壺酒,添兩三抔土,扯四五枝桃梨,與你。願天堂的人安好,祝眼前的人安康。

關於清明節的隨筆感悟【第五篇】:清明節感想心得體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個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站在烈士墓前,我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

革命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的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前赴後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

“桃花雨紅英雄淚,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奮起,陵園千古慰忠魂。”在中國這方熱土上,有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英勇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篇篇悲壯Ji越的歷史歌泣的悲壯史詩。我們怎能忘記那一張張曾經鮮活的面容?讓我們靜靜的追思,深深的緬懷,把最深情的思念和崇高的敬意,寄託在這鮮花和話語中……

英雄們的事蹟在身邊回溫,的確,他們用行動註解了對人民的赤誠。他們強悍的手臂永遠指向遠方。太陽從東方升起,照耀一個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穿過空間的縫隙,同學們的臉上寫滿了剛毅與堅強:永遠不讓英雄們失望。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存死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鋼鐵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殊死拼搏。新中國的今天,更離不開我們最可愛的人們——英雄先烈們。如果沒有你們,我們的國家就不會如此迅猛發展,我們也不會有現在的幸福生活。

作為當今的大學生的我們,要以先烈為榜樣,深切緬懷先烈,牢記歷史,明晰黨史,雙肩擔使命,心頭記責任,努力學習,刻苦鑽研,把握現在,為新世紀祖國建設貢獻力量,讓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