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是這部《再見吧,孩子們》

法國人對於二戰的回憶總是有別於其他國家,作為西方大國中唯一政府投降的國家,法國人在二戰中的經歷顯得格外耐人尋味。1987年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項金獅獎便是授予了這樣一部講述二戰回憶的電影《再見吧,孩子們》。電影取材於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大師路易·馬勒的一段童年回憶,這段二戰中的親身經歷所帶來的心靈創傷讓導演在多年之後也無法釋懷。

1987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是這部《再見吧,孩子們》

1987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是這部《再見吧,孩子們》

電影《再見,孩子們》的時空背景被設定在二戰後期的法國,當時的有錢人家紛紛將自己的孩子們送往邊遠鄉村的教會寄宿學校,而大人們不得不繼續在淪陷後的巴黎謀生。在這個世外桃源一般的環境裡,孩子們過著與和平年代沒有差別的校園生活。

1987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是這部《再見吧,孩子們》

電影的前半部平靜得讓人感受不到這是一部和二戰有關的電影,這些孩子和天下所有的學生一樣上課學習、下課胡鬧,高年級的學生忙著和鎮上的女孩搞物件,低年級的小屁孩忙著在廚房偷吃零食。除了偶爾響起的防空警報,這個與世隔絕的教會學校看似與那場生靈塗炭的世界大戰毫無關係。

1987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是這部《再見吧,孩子們》

直到有一天,班上新來了一個學生,事情悄然發生著變化。電影的主角是兩個相貌俊美的小男生,富家子弟朱利安和身份隱晦的波奈特。新來的波奈特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藝術修養都在朱利安之上,這一切讓心高氣傲的朱利安嫉妒不已。與此同時,朱利安發現神秘的波奈特從來對自己的身世諱莫如深。而在教會的佈道儀式上,平日和藹可親的神父竟然拒絕為波奈特賜予聖餐。種種蛛絲馬跡,讓聰明的朱利安逐漸意識到波奈特是一個猶太人。

1987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是這部《再見吧,孩子們》

電影的下半部氣氛驟然緊張,平靜的小鎮上不時出現的德軍身影,時刻提醒著觀眾二戰中法國被納粹佔領的殘酷事實。無論是在鎮上的公共浴室,還是街邊的餐館裡,導演時刻在提醒我們這部電影是關於二戰法國淪陷區人民的生活。電影中有一段情節頗為耐人尋味,兩個法國“偽軍”闖入一家餐館檢查顧客的證件,並且對一名當地受人尊敬的猶太老人百般羞辱,而將這兩個狐假虎威的“偽軍”趕出餐館的卻是正在用餐的一位納粹軍官。

1987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是這部《再見吧,孩子們》

真正讓孩子們意識到戰爭殘酷一面的事情終於到來,納粹發現了這所教會學校的神職人員營救猶太兒童的真相,並且在一日清晨破門而入前來抓捕。納粹在教室裡嚴厲逼問著孩子們猶太兒童的下落,朱利安無意中的眼神暴露了波奈特的身份,於是納粹帶走了波奈特以及營救猶太人的法國神父。電影結尾全校師生列隊向神父和猶太同學致敬,英勇的神父平靜地告別,“再見,孩子們!”

1987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是這部《再見吧,孩子們》

1987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是這部《再見吧,孩子們》

電影在波奈特離開學校前的回眸一望中落下帷幕,百感交集的朱利安向自己的同學揮手告別,對於這些懵懵懂懂的孩子來說,終於明白了戰爭就在身邊。

1987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是這部《再見吧,孩子們》

1987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是這部《再見吧,孩子們》

作為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的導演路易·馬勒,在電影《再見,孩子們》中既沒有強烈抨擊納粹的暴行,也沒有深情歌頌法國神父冒險營救猶太兒童的英勇行為。作為一個二戰親歷者,路易·馬勒平靜地表達著法國普通民眾對於這段歷史的回憶。無論是在集中營中慘遭迫害的猶太人,還是在淪陷區艱難生活的法國普通百姓,戰爭給每一個親歷者帶來的創傷都是那麼的沉重。

1987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是這部《再見吧,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