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譚詠麟張國榮到黎明張學友都相繼退出的港樂頒獎禮,實質是腥風血雨的修羅場

當年港樂的輝煌,註定是一段無法複製的歷史。放在現在,我們根本無法想象,香港這麼小一個地方,當年的流行文化能達到那樣的盛況,金曲薈萃,巨星如雲,堪稱空前絕後。

從譚詠麟張國榮到黎明張學友都相繼退出的港樂頒獎禮,實質是腥風血雨的修羅場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巨星如雲,但地盤就那麼大,要成為頂級巨星,競爭也是相當激烈的。

前些天,參加《聲生不息》的李克勤在曬出自己的港樂記憶時,表示對1989年拿到第一個金曲獎杯最為難忘。當時恰好是宣佈不再領獎的譚詠麟為他頒的獎。所以當時的說法是,李克勤將會是譚詠麟的接班人。

從譚詠麟張國榮到黎明張學友都相繼退出的港樂頒獎禮,實質是腥風血雨的修羅場

可當李克勤也以為自己將接棒譚詠麟引領香港樂壇的時候,接下來的遭遇卻讓他深刻理解到了什麼是人生的不如意。在1989年拿到第一個金曲獎以後,進入90年代的第一年,他又順利拿到了第二個金曲獎,可再往後呢?他的第三個、第四個獎盃卻遙遙無期,往後整個90年代的“雙十大”頒獎禮,他僅僅在1993年入選了一首勁歌金曲,大多時候都是陪跑。直到四大天王退潮後,2001年他才再次入選金曲,2002年他終於拿到人生第一個“最受歡迎男歌星”獎……

從譚詠麟張國榮到黎明張學友都相繼退出的港樂頒獎禮,實質是腥風血雨的修羅場

李克勤說了,當年作為歌手,誰不在乎獎項呢,拼搏一年還不都是為了在年底的幾大頒獎典禮上爭點面子。

可就是這幾個頒獎典禮,讓那些歌手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形成了巨大的兩極分化

。像80年代的譚詠麟、梅豔芳、張國榮,90年代的四大天王,“拿獎拿到手軟”真的一點也不誇張,而很多歌手卻只能給他們充當背景板,更多的歌手是連充當背景板的機會都沒有,因為沒有獲得舉辦方的邀請。

從譚詠麟張國榮到黎明張學友都相繼退出的港樂頒獎禮,實質是腥風血雨的修羅場

眾所周知,上述多位頂級巨星,都有過拿獎拿到手軟後公開宣佈退出競爭的舉動。

譚詠麟退出競爭

1987年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譚詠麟公開宣佈以後不再競爭任何音樂獎項,他會繼續唱歌,但把獲得獎項的機會讓給更多的新人。

從譚詠麟張國榮到黎明張學友都相繼退出的港樂頒獎禮,實質是腥風血雨的修羅場

雖然有人說譚詠麟的退出是因為周潤發的一句調侃,但這顯然只是導火索,譚詠麟退出頒獎禮的想法絕對不是一時的衝動。在過去十年時間內,他拿了太多獎了,獎項既代表著榮譽,但同樣也會面臨一些爭議。既然以他的地位,已經無需更多獎項來證明什麼了,那何必再伴隨著爭議去爭這些獎呢,及早退出不是明智之舉嗎?

張國榮退出歌壇

譚詠麟宣佈退出競爭後,張國榮是沒有對手了,但同時所有的爭議都到了他身上。1989年,他也不再留戀,決定退出。而且他不只是退出頒獎禮,而是直接退出歌壇。當年,他在紅館舉辦了一連33場演唱會與歌迷告別。

從譚詠麟張國榮到黎明張學友都相繼退出的港樂頒獎禮,實質是腥風血雨的修羅場

在告別前的幾年間,張國榮也獲獎無數,成為譚詠麟在歌壇唯一的競爭對手。而譚詠麟退出後,沒有對手的比較,再多的獎項似乎也失去了意義,更多的爭議聲卻撲面而來……值得嗎?退出便成了當下最明智的選擇。

陳慧嫻告別歌壇

1989年告別歌壇的除了張國榮,還有24歲的陳慧嫻。

陳慧嫻退出倒不是因為拿獎拿到厭倦,恰恰相反,她應該算得上香港歌壇這種殘酷競爭的“受害者”。因為在那個時候,女歌手中梅豔芳屬於一家獨大型,其他女歌手都難於出頭,包括葉倩文、林憶蓮、王靖雯等,都只能慢慢熬,而天生公主病的陳慧嫻可等不了。

從譚詠麟張國榮到黎明張學友都相繼退出的港樂頒獎禮,實質是腥風血雨的修羅場

當年的“千夕之爭”,大家都以為這次陳慧嫻憑《千千闕歌》終於可以一舉超越梅豔芳了,然而在頒獎典禮上,“金曲金獎”與“最受歡迎女歌星”依然被梅豔芳穩拿……陳慧嫻徹底死心,加上她與家人在學業上的約定,她當即決定退出歌壇,去海外留學。試想如果她那次打敗了梅豔芳,很可能就會改變想法,留在香港繼續發展。

梅豔芳退出歌壇

陳慧嫻走後,1990年梅豔芳也效仿譚詠麟,在自己的生日會上公開宣佈,以後不再領取任何有競爭性質的音樂獎項。

這還不算,1991年,她又效仿張國榮,在紅館一連舉辦30場“告別舞臺演唱會”,宣佈從此告別歌壇。

從譚詠麟張國榮到黎明張學友都相繼退出的港樂頒獎禮,實質是腥風血雨的修羅場

梅豔芳和張國榮在幾年後都復出了,但在退出獎項競爭這一點上,是沒有改變的。

梅豔芳的退出,也是因為拿了太多的獎項,譚詠麟好歹有了張國榮這個勁敵,而她幾乎一直無人撼動,直到1988年葉倩文、1989年陳慧嫻的崛起。但陳慧嫻的退出告訴她,如果她不主動退出競爭,別人的空間還是有限。於是,梅豔芳在此時宣佈退出,無疑也是明智與大度之舉。

以上是80年代的競爭,屬於港樂修羅場的上半場;而進入下半場,這種競爭的殘酷程度絲毫未減弱,“四大天王”的橫空出世,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推向了白熱化的狀態。

從譚詠麟張國榮到黎明張學友都相繼退出的港樂頒獎禮,實質是腥風血雨的修羅場

為什麼李克勤1991年後很難拿到金曲獎?看看四大天王拿了多少就知道了。

從譚詠麟張國榮到黎明張學友都相繼退出的港樂頒獎禮,實質是腥風血雨的修羅場

從1991到1998,十大勁歌金曲與十大中文金曲共160首金曲,四大天王便佔了85首;尤其是1991-1994這四屆,他們就佔了50首。還有“金曲金獎”,獲得者大多為張學友,或黎明,“最受歡迎男歌星”,獲得者多為劉德華,或黎明郭富城,從未旁落他人。

從譚詠麟張國榮到黎明張學友都相繼退出的港樂頒獎禮,實質是腥風血雨的修羅場

除了雙十大,還有一個叱吒樂壇流行榜,其中最重頭的“叱吒樂壇男歌手”獎,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長年包攬金銀銅獎,後來雖有所變化,但也極少旁落他人,只有周華健拿過一次銅獎,古巨基拿過一次銀獎。

從譚詠麟張國榮到黎明張學友都相繼退出的港樂頒獎禮,實質是腥風血雨的修羅場

四大天王橫掃香港各大頒獎典禮,是90年代司空見慣且為大眾津津樂道的事情。這種壟斷局面,最終也是以當事人先後退出而結束這場轟轟烈烈的爭鬥。

黎明退出競爭

1999年,黎明在紅館舉辦一連23場演唱會之後,公開宣佈以後不再領取樂壇獎項,但會繼續專注音樂工作。

從譚詠麟張國榮到黎明張學友都相繼退出的港樂頒獎禮,實質是腥風血雨的修羅場

黎明率先表態,把機會留給更多新人,往後他也把主要精力轉向幕後,創辦音樂製作公司,為樂壇發掘新人。

張學友淡出競爭

自2000年之後,張學友也淡出了香港的頒獎禮。其實1999年的十大中文金曲《有個人》他就已經婉拒了。雖然張學友沒有刻意公開宣佈不再領獎,但明顯是沒有競爭慾望了,一是可能受到黎明的影響,二是他於當年領取了十大中文金曲的“金針獎”。

爭了這麼多年也累了,有了金針獎這個最高榮譽在手,其他獎項又還有什麼值得去爭的呢?

從譚詠麟張國榮到黎明張學友都相繼退出的港樂頒獎禮,實質是腥風血雨的修羅場

為什麼這麼多頂級巨星要一個個退出香港樂壇頒獎禮呢?我再來總結一下原因:

1、真的是拿獎拿膩煩了,對獎項沒有感覺了。

初次拿獎誰不激動,但如果每年拿獎成了例行公事一般,拿多了也會無感的,在他心裡,獎盃不再是莫大的榮耀,而只是一個數字了。

從譚詠麟張國榮到黎明張學友都相繼退出的港樂頒獎禮,實質是腥風血雨的修羅場

2、獎項背後的爭鬥讓人心累,想做個純粹的歌手。

頒獎禮表面是狂歡盛典,實則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巨星的背後,是各大經紀公司、唱片公司和媒體在利益上的明爭暗鬥。再耀眼的巨星,也只是他們手裡的棋子而已。沒有到達那個位置的歌手,當然夢想成為那樣的“棋子”,但對於已被操控多年的頂級巨星,在有底氣可以說“不”的情況下,他也想擺脫這種操控,好好地唱歌,好好地交朋友。

從譚詠麟張國榮到黎明張學友都相繼退出的港樂頒獎禮,實質是腥風血雨的修羅場

3、格局大,真的是想讓賢新人。

既然多一個獎少一個獎對於自己已沒有太大差別,而對於新人來說,一個獎項卻是如此重要,那為什麼不給他們一個機會呢?自己已經風光了一個時代,也該輪到別人了啊!那麼,退出這場爭奪,也算是為樂壇的長遠發展做貢獻了啊。

從譚詠麟張國榮到黎明張學友都相繼退出的港樂頒獎禮,實質是腥風血雨的修羅場

4、急流勇退的退場方式更體面。

長江後浪推前浪,歌壇新人換舊人,這本是正常的規律。任何明星都不可能永遠處在巔峰,與其慢慢過氣被後輩打敗,不如自己急流勇退;這樣既避免日後拿不到獎而引來負面聲音,還得了讓賢的美名,一舉兩得,多好!

從譚詠麟張國榮到黎明張學友都相繼退出的港樂頒獎禮,實質是腥風血雨的修羅場

必須承認,當年的各大音樂頒獎禮極大地推動了香港樂壇的勃勃發展,但輝煌的另一面,是一場場腥風血雨的造星大比拼;或許你只看到舞臺上的星光耀眼,卻看不到那“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血腥與殘酷。這種大躍進式的造星,也極大程度地透支了香港樂壇的資源,同時為樂壇走向盛極而衰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