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伐董卓的聯盟主持人,竟不是袁紹,而是一個科級小官

在《三國演義》第五集中,是曹操挾天子令諸侯透過J傳聖旨,號召眾雄起兵討董卓的故事。小說中,據說總共有十八位諸侯響應,一時聲勢巨大。他們在洛陽舉行了一次會議。曹操建議: “袁紹兄世家貴人,祖上四代以上任三公高位,漢代年老有名的學生多,有資格擔任首領。”袁紹表面上是謝絕的,後來也就同意就任了。

討伐董卓的聯盟主持人,竟不是袁紹,而是一個科級小官

這種敘述與真實的歷史事實大相徑庭。曹操實際上並沒假傳聖旨,雖然他在中平六年 (189年) 率先起兵,但影響力不夠,當時沒有家世。在當時的諸侯眼中,他充其量是個 二線水平。即使他真的傳了,也沒有影響力的。反對董卓的各種勢力,據史料記載,有14條路 (不是小說中的18條路),而且大多不在洛陽外圍,而是各自為營,並不團結。只有劉岱、喬豪、張超等五路人,在野棗 (今河南延津西南) 曾相遇,並表示結盟。

討伐董卓的聯盟主持人,竟不是袁紹,而是一個科級小官

當盟軍的主持人要推選時,問題又來了: 這些州長和太守一個個都怕董卓的氣勢,又怕傻傻地當領頭鳥,翻跟頭。所以,你推我,我推你,沒有人有勇氣站在舞臺上。後來,廣陵功曹 (科級小官) 臧洪受不了,於是上臺,擔任誓師主持。他大聲朗讀誓言,他含淚地讀了誓言。他慷慨而莊重 (言語激昂,縱橫淚下)。每個人都被他的忠誠所感動。如果不是臧洪站出來,這個聯盟成功與否,還不一定。因此,禚夢庵甚至以《義臧洪》為題寫了一篇文章,以表彰臧洪對這個聯盟的貢獻。當時各路人馬並不像《三國演義》中所說,集結在洛陽郊區。

討伐董卓的聯盟主持人,竟不是袁紹,而是一個科級小官

據《三國志》、《後漢書》記載: 小說中的首領袁紹此時遠在河內 (今河南武直西南)。人們根本不在場。聯盟只是借用袁紹的名聲,推他為首領。這場反董卓聯盟的偉大誓師會,歷史上真正的主持人並不是C位袁紹,甚至不是當時的二線太守刺史們,反而是三線的臧洪跳出來,在史書上留下一筆!

討伐董卓的聯盟主持人,竟不是袁紹,而是一個科級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