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社會學|虛假的滿足

作為商業,藝術只要能夠獲利,只要其優雅平和的功能可以騙人相信藝術依然生存,便會繼續存在。表面上繁榮的藝術種類與藝術複製,如同傳統歌劇一樣,實際上早已衰亡和失去意義,但官方的文化觀卻無視這一事實。……正如所預料的那樣,需求再次得到滿足,但只是一種虛假的滿足。

——阿多諾《美學理論》

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精算專業的呼蘭終於拿下《脫口秀大會第五季》總冠軍,他在這個舞臺已經拼了多年。

而他在脫口秀這條路上的領路人,是比他小兩個月的李誕。

李誕原名李瑞超。十年前,李瑞超進入脫口秀節目《今晚80後脫口秀》寫段子,給自己起了個藝名“李誕”,在成為該節目常駐表演嘉賓後,逐漸在演藝圈有了足跡。

李瑞超大學在廣州的華南農業大學就讀,專業社會學。他大概不會想到,多年以後,自己能成為未來家喻戶曉的脫口秀明星“李誕”。

他更想不到,自己當年所學專業,有心無心地將“脫口秀”節目,助推成線上線下結合的完整體系。如今李誕,演員們稱呼他“誕總”。

脫口秀社會學|虛假的滿足

誕總曾任董事的“笑果文化”,堪稱國內最著名的“脫口秀工廠”。

莫言說:“一個作家一輩子可能寫出幾十本書,可能塑造幾百個人物,但幾十本書只不過是一本書的種種翻版,幾百個人物只不過是一個人物的種種化身。”

熱播的“脫口秀”,塑造了越來越多有名氣的演員,他們一個一個就像李誕的翻版,是笑星工廠中一個又一個產品。

|脫口秀裡的“卡里斯馬”?

社會學家麥克斯·韋伯曾對依靠個人非凡魅力而獲得權威的人,稱之為“卡里斯馬”。

“卡里斯馬”原意為“神聖的天賦”,源自基督教的概念。

北京大學教授王一川曾這樣定義:“卡里斯馬是特定社會中具有原創力和神聖性、代表中心價值體系並富於魅力話語模式。它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人的素質,但都是在話語系統中。它是活躍的因素,以自身的獨特魅力起著示範作用,成為社會結構中舉足輕重的或中心的結構要素,也是意識形態衝突中的強有力的權威載體。”並著重指出:“一種社會結構是否穩固、富於生命力,根本上取決於它的‘卡里斯馬’是否魅力不衰。”

李誕,貌似如今脫口秀行業裡的“卡里斯馬”。

李誕的搞笑,算不算天賦異稟?至少在百度百科上,顯示他上大學時就在微博上寫段子,同時積累了一批粉絲,還曾收到單條微博廣告一兩千元的邀約。此外,李誕還斷斷續續寫了一系列《扯經》故事,說的是在一座清淨小廟,空舟澈丹師徒的詼諧生活。

大學實習期間,李誕到《南方人物週刊》小待過一段時間。他說自己看不慣同事利用職務之便搞春運火車票,畢業後轉投廣告公司的懷抱。

事後想想,這個從小調皮搗蛋,父母怎麼打都不服管,立志當諧星的李誕,和雜誌週刊的格調,壓根就不搭。

事業上兜兜轉轉,李誕進入《今晚80後脫口秀》,和王建國、賴寶給王自健寫稿。

五年前,自從擔任第一季《吐槽大會》的吐槽團成員、策劃人及編劇後,李誕的名字,被越來越多人記住。

李誕曾說,一個人的成功主要看運氣。的確,脫口秀說得好,觀眾未必認可你。線下你炸場,線上觀眾也未必買你的賬。

“今晚80後”時,王自健可比李誕紅多了。

比李誕大五歲的王自健,早在“今晚80後”成立兩年前,就成立了“相聲第二班”,每週末他都會在自己的小劇場裡演出。

觀眾對這個八字眉,還有點受氣包面相的演員,格外喜愛。

北京的相聲圈,當時流傳一句話,“聽相聲,要麼聽郭德綱,要麼聽王自健”。

同時,王自健還拜侯耀華為師。論輩分,他和郭德綱屬於平級師兄弟,岳雲鵬見他得叫“叔”。

脫口秀社會學|虛假的滿足

當時的王自健,人送外號“小王爺”。可見當時他有多紅。

接著,因參與錄製“今晚80後”,王自健迎來了自己在喜劇路上的高光時刻。當時,甘願當其綠葉的,就是他的供稿團隊。

王自健多次在節目中,提及“蛋蛋、賴寶和建國”。蛋蛋就是李誕。

事後想來,當時每一次被提及,無形中都為後來的李誕,鋪設了將紅的梯。

好漢不贏前三把。雖然紅得早,王自健今天已和脫口秀基本無關。

首先是2017年,“今晚80後”停播,孤獨的王自健在臺上留下一句“有你們真好”。

同時,他身後的綠葉蛋蛋、建國正在籌備一檔新的網路節目《吐槽大會》。

被王自健多次提及的撰稿人賴寶,2020年7月19日因突發心梗去世。

“今晚80後”為脫口秀的發展奠定了觀眾基礎。大家耳熟能詳的幾個能說脫口秀的人,一個下崗,一個離世,只剩李誕和王建國。

李誕相比王建國,對諧星的事業,更有野心。

李誕曾在採訪裡提到,他和王建國來到“今晚80後”這檔節目的初衷,只想“掙稿費”。

但隨著名氣的提升,尤其“笑果文化”創辦後,李誕已漸漸轉向老闆的角色。他為了拉投資,曾找王思聰交流。李誕曾說,他原本想帶王建國見王思聰,但王建國不想社交。兩人還有不同,李誕除了本職工作,還參與了多檔節目錄制,曝光度層層攀升。王建國也受到很多邀約,大多被他婉拒了。

後來,王思聰投資了“笑果”,李誕成了“誕總”。

不是上天選中了李誕,是這個行業的脫穎者當時實在太少。“誕總”孤獨求勝。

脫口秀社會學|虛假的滿足

節目上,王建國說自己討厭社交

|當語言有了秩序?

李誕曾說,他對幽默,最早受到啟發的是魯迅的《立論》。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脫口秀社會學|虛假的滿足”,“vid”:“l3363vpku0k”,“img”:“http://puui。qpic。cn/vpic_cover/l3363vpku0k/l3363vpku0k_hz。jpg/640”,“desc”:“”})

李誕說自己從中悟到想要說好喜劇的必備元素——嘲諷、反諷。

實際上,無論是《吐槽大會》還是《脫口秀大會》,無論是李誕還是笑果一眾演員,他們吐槽自己,同時反諷他人/社會。

脫口秀並非這幾年才有。人們對何種脫口秀語言模式喜愛,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清晰。

“脫口秀”是英語“talk show”的音譯,指主持人和嘉賓不念稿,而靠現場隨機應變。

美國早期的“脫口秀”以新聞評論為主,主要對近期發生的新聞熱點進行談論評說。1948年,由艾德·薩文莉主持的一檔娛樂型“脫口秀”節目《小城大腕》,開創了不談政治、輕鬆聊天的節目。

“脫口秀”逐漸分為兩個型別,新聞評論型和娛樂型。

脫口秀之所以受歡迎,充當了人們對疾苦和困難的傾訴。

脫口秀演員趙曉卉曾在節目中笑言,“脫口秀就是吐槽生活。”

《脫口秀大會》“吐槽生活”之前,國內脫口秀主要在主流媒體上呈現。

1992年,上海東方電視臺開辦的《東方直播室》是中國最早的電視談話類節目。隨後,各電視臺爭相開辦“脫口秀”節目。如央視的《實話實說》《藝術人生》《東方之子》,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魯豫有約》《有報天天讀》,東方衛視的《東方夜譚》、華娛衛視的《夜來女人香》、以及港臺的《康熙來了》《麻辣天后宮》……

這些在電視臺開辦的“脫口秀”很少走純娛樂化的路線,也有純講笑話的,比如東方衛視的《東方夜譚》。但這些節目的主持人大多是在唸稿子,不是真正的脫口秀,只是個主播而已。

20年前,崔永元對於談話類節目曾有感慨,“我看不到談話類節目的前途。”

這些年,隨著網路媒體、自媒體的發展,《曉說》《羅輯思維》等節目的出現,將脫口秀又往前邁進了一步。不過這兩檔節目,更像知識的傳播,觀眾相對小眾或精英。

這類節目的弊端,除了受眾相對小,還有很大的侷限,比如,他們節目的主講人只有一個,萬一人設崩了,節目一損俱損。

到了《脫口秀大會》的出現,集前面節目的精華,去除了軟肋。比如,突破了名人效應,普通人講普通人的故事,受眾更廣。

還有,“笑果工廠”簽約了很多脫口秀演員。即使有演員人設崩了,不怕,還有數百數千的脫口秀演員在池子裡候著呢。

而吸引著這些演員前赴後繼的,就是《脫口秀大會》節目的影響力。

李雪琴曾在節目上感慨,參賽很緊張,但身邊人都鼓勵她來,因為有飛黃騰達的機會。

《脫口秀大會》好看,還得益於演員線下開放麥的經歷,直面觀眾現場反應,他們越來越知道如何控制自己以及現場情緒。

線上線下結合,看上去完美的閉環之外,李誕出書、接受媒體採訪,不僅增加了節目影響力,還讓脫口秀的內容,貌似有了可探究的理論依據。

媒體也喜歡他,看一個爆紅的人,如何面對突如而來的名與利。那種眼見高樓起的感覺,當事人自己有沒有不適?

李誕先是上了許知遠的《十三邀》,無論許老師如何以知識分子的姿態看不上或理解不了這個紅極一時的脫口秀演員,不得不說,李誕借這個節目,借許老師的白眼,讓自己增加了諧星之外的知識分子氣息。

接著李誕上的談話節目,包括阿雅《奇遇人生》,陳曉楠《我的青銅時代》。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李誕:當老闆後孤獨是必然的”,“vid”:“w0044bu5gax”,“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15212003359_640480/0”,“desc”:“”})

女主持人還是太給他面子,不如羅永浩對他的評價一語中的。

有次李誕做客羅永浩帶貨直播間,羅老師笑裡藏刀,“他以前不光頭,頂著一頭紅髮。現在寫不出段子,就找一幫演員演,他觀戰……”

李誕從《十三邀》後,大概領悟到“借力”的重要性。

在最新一季《脫口秀大會》,節目找來著名作家劉震雲觀戰。與其說劉老師是“領笑員”,不如說,李誕找來一位語言幽默大師,給節目在文學與哲學的高度增色不少的同時,還為每位參賽選手的內容進行了語文老師般的點評。

劉老師評何廣智,“有結構”,分析楊笠的內容,“人與動物的關係”……

很多觀眾彈幕上留言,“看節目,一定要看劉老師的點評”“看了節目,還漲了知識”……

語言大師,一句頂一萬句。

甚至有網友留言,劉老師的演講是本季最好的脫口秀。句句充滿弦外之音,嘲諷盡在不經意間。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劉震雲純享】調侃李誕是前輩”,“vid”:“a0044dc04s3”,“img”:“http://puui。qpic。cn/vpic_cover/a0044dc04s3/a0044dc04s3_hz。jpg/640”,“desc”:“”})

劉老師接受採訪時稱,好作家好文字的根基,不是語言本身,而是哲學。

劉老師在節目上嘲諷的到底是誰,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脫口秀大會》借劉老師之口,再次告訴觀眾,好的脫口秀內容,不僅有嘲諷還有道理。

李誕聽了,很有可能會心一笑。他在去年出版的《李誕脫口秀工作手冊》書中專設一章:講故事也是一種價值觀。

他說脫口秀跟相聲的根本區別是,脫口秀是現實主義(至少目前是)創作,相聲很多時候(不知有多少無奈成分在)是魔幻現實主義創作。

“我們是現實主義,直接反映眼前生活。脫口秀一定是講價值觀的,講故事、講生活趣事也是一種價值觀——你認為這樣的生活是值得不值得過的。”

無論徐志勝、鳥鳥、何廣智、呼蘭、龐博、邱瑞、楊笠……他們的段子,幾本履行了李誕對現實主義,且有價值觀的原則。

他們的段子,在自己親歷故事的基礎上,加以改編、戲劇化。切中了大眾的情緒,就是流量的密碼。

表演的目的,就是讓人相信。

只有自己演自己,才更容易讓人相信。

如果說,脫口秀語言有秩序,假亦真時真亦假。

當呼蘭眾望所歸,成了脫口秀大王。

除了感慨一個精算專業畢業的脫口秀演員,如何有毅力能堅持之外,這檔節目幕後呈現的規則,越來越清晰。

脫口秀社會學|虛假的滿足

程璐在節目中評價呼蘭

當一檔脫口秀節目走過五年,評分越來越低,口碑也是現實主義的反映。

王爾德在《謊言的衰朽》裡主張形式是藝術的起點,將“語言”等同於“形式”,認為“語言是思想的父母”。

當劉震雲脫口秀的末尾,直接念起了廣告。哦,終歸還是娛樂,“娛樂至死”。

文學、哲學、戲劇結構、價值觀……玩轉語言的藝術,只是讓世界甘願受騙的佐證。

脫口秀,讓你快樂五分鐘,又何止快樂?

被娛樂的同時,誰不是傻悲?

脫口秀社會學|虛假的滿足

撰稿|Rubinstein

策劃 | 文娛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