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趙本山給易中天打了個電話:“老易,來瀋陽見個面吧,咱倆個大文化人整5斤茅臺,再切磋一下!”

一天,趙本山給易中天打了個電話:“老易,來瀋陽見個面吧,咱倆個大文化人整5斤茅臺,再切磋一下!”

結束通話電話,易中天趕緊告訴妻子李華:“猜誰給我打的電話?”

李華好奇的問道:“誰啊?”

易中天神秘的說:“就是我最喜歡的藝術家趙本山啊。”

一天,趙本山給易中天打了個電話:“老易,來瀋陽見個面吧,咱倆個大文化人整5斤茅臺,再切磋一下!”

一天,趙本山給易中天打了個電話:“老易,來瀋陽見個面吧,咱倆個大文化人整5斤茅臺,再切磋一下!”

一天,趙本山給易中天打了個電話:“老易,來瀋陽見個面吧,咱倆個大文化人整5斤茅臺,再切磋一下!”

李華有些不知所措:“趙老師怎麼會給你打電話呢?”

易中天有些得意,笑著說道:“那趙老師知道我要去瀋陽,這不請我吃飯呢?”

1990年,趙本山憑藉小品《相親》第一次登上央視春晚舞臺。

那時的易中天,還在武漢大學中文系當老師,趙本山的小品讓易中天覺得耳目一新。

從此,易中天就成為趙本山的忠實擁躉,幾十年都未脫粉,那些年,每到年三十春晚必保等著看趙本山的小品,這些年,隨著趙本山的淡出,春晚在易中天的眼裡,少了很多味道。

一次,易中天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非常喜歡趙本山的小品,我不同意那些附庸風雅之人,為趙本山的小品扣上俗的帽子,你說他俗,是因為你沒看懂他的小品。趙本山的小品,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小見大,用最淺近直白的話,去傳達人生至理。”

記者又問他:“那您喜歡他的二人轉麼?”

易中天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在反問當中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我覺得正常人都會喜歡,你覺得我不像正常人嗎?”

2010年,一次易中天接受採訪,表達了自己還沒看過劉老根大舞臺的二人轉,自己很期待與趙本山會個面。

當趙本山知道易中天有這個想法後,趙本山馬上給易中天打了邀請電話,惺惺相惜的兩人終於見了面。

兩人見面的那天,易中天到了本山傳媒門口,趙本山親自迎接出來,一路小跑到易中天面前,隨後給易中天來了一個大大的熊抱。

趙本山貼著易中天的耳朵說:“久仰久仰。”易中天也不含糊,對著趙本山一抱拳:“幸會幸會。”

來到飯桌上,趙本山大笑著說:“早就久仰你的大名,一直無緣得見,今天終於有機會咱們哥倆得好好說說話。”

易中天立馬謙虛道:“本山大哥說笑了,兄弟要感謝哥哥的盛情款待才是。”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好生愜意!

酒足飯飽之後,兩個人又到了書房品茶,易中天看到趙本山滿屋的書法,頓時來了興趣,趙本山也不吝嗇,當即大手一揮,寫下“精氣神”三個大字送給了易中天,可別小看這幾個字,要知道趙本山曾經一幅字也賣出過百萬的高價。

臨別之時,趙本山緊緊握住易中天的手依依惜別,還說:“中天老弟,下次有什麼新作品一定要給哥哥們先欣賞一下。”

老易哈哈大笑:“必須的,安排!”

會面結束後,趙本山帶著易中天去劉老根大舞臺看了二人轉《包公斷後》,看到動情處,易老師潸然淚下,連連說道:真是太感人了。

臨別時易中天拉著趙本山的手,表達了依依不捨之情,趙本山再次給了易中天一個結實的擁抱,兩位文化大家的會面讓人動容。

兩個人聊了很多,就是因為他們有著相同的經歷,其中易中天教授的磨難比較多。

當年易中天是被逼出走武漢大學的。可每次被媒體追問到當年出走的原因時,易中天總是用一句“武漢的天氣不好”搪塞,知識分子的操守告訴他:即便不能長相廝守也能相互傷害。

正是這種豁達,讓離開了武大多年的他,還能常常受邀回到母校參加各種活動。

易中天的學生們評價他說:先生是性情中人,他講義氣,眼裡容不下沙子,為人耿介,還有幾分孤傲清高,但如果你能走近他,就能發現他內心的柔情。

後來易中天去了廈門大學,學校見他們一家三口租著30平米的房子,便給他分了一套房子,但是有個前提:自己要拿出30000元。可偏偏,易中天手上,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

這件事刺激了易中天,也促成了他接受《百家講壇》的錄製,後來憑藉著《品三國》、《諸子百家》被觀眾記住。不過,易中天走紅之後,依舊選擇了低調生活,甚至,他為了完成一部作品,在2012年就開始“隱居”,65歲的老人耗費6年時間,終於完成了鴻篇鉅製《易中天中華史》。

易先生透過一生的凝練,在作品中滲透了三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趣味,第二個維度是理性,第三個維度人性。

《易中天中華史》保持了先生一貫的風格,敘事風趣幽默,通俗易懂;分析深入淺出,直達精妙;人性剖析犀利老辣,穿透靈魂,是先生一輩子心血的高度凝練。

人民網評價他把歷史講得“千轉百回、恣肆汪洋”,《青年網》評價:這是一部孩子可以輕鬆閱讀,大人讀了受益的宏篇鉅作,以史為橋,使讀史深入為鑑史、學史、用史、悟史。

冬天了,一家人飯後讀讀書,品味下歷史,其樂融融的同時,還能學到豐富的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易中天中華史》全套22冊,一頓飯錢,即可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