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之五閱五使篇

《黃帝內經·靈樞》之五閱五使篇

《黃帝內經·靈樞》之五閱五使篇

《黃帝內經·靈樞》之五閱五使篇

《黃帝內經·靈樞》之五閱五使篇

2020年3月7日,抄寫《黃帝內經》第420天。今天抄寫的是《靈樞》第三十七篇《五閱五使》。

【原文】黃帝問於歧伯曰:餘聞刺有五官、五閱,以觀五氣;五氣者,五藏之使也,五時之副也。願聞其五使當安出?【釋義】黃帝問岐伯道:我聽說針刺療法中有透過面部五官觀察反映五臟變化的五種氣色來診斷病症的方法。五氣,是受五臟變化支配的,也與五時相配合,我想知道五臟變化是如何反映出來的。【原文】歧伯曰:五官者,五藏之閱也。【釋義】岐伯說:人的五官,是五臟在外的反映。【原文】黃帝曰:願聞其所出,令可為常。【釋義】黃帝說:我想知道五官如何反映五臟的變化,使之可以成為診斷的常規。【原文】歧伯曰:脈出於氣口,色出於明堂,五色更出以應五時,各如其常,經氣入藏,必當治裡。【釋義】岐伯說:脈象在氣口反映,氣色在鼻部顯現,五色交替顯現,與五時相應,各自反映其髒象。如果外經邪氣傳入內臟而致病,一定要從內臟來治療。【原文】帝曰:善!五色獨決於明堂乎?【釋義】黃帝說:講得好。五種氣色僅僅取決於鼻部嗎?【原文】歧伯曰:五官以辨,闕庭必張,乃立明堂,明堂廣大,蕃蔽見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博廣大,壽中百歲;見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氣有餘,肌肉堅緻,故可苦以針。【釋義】岐伯說:將五官各自的氣色分辨清楚,眉、顏額一定要劃分明確,才能確立明堂(鼻)的範圍。明堂廣大,而頰側部和耳門顯現於外,臉盤方正平坦,頦下豐厚,齒齦外的本肉足以護住牙床,五色協調正常,五官平正廣大,這樣的面相,壽命可達百歲。遇到這樣的人,針刺療法一定能治好病。因為象這種人,他的血氣有餘,肌肉堅實細密,因此可以迅速針刺治療。【原文】黃帝曰:願聞五官?【釋義】黃帝說:我想要了解五官與五臟的關係。【原文】歧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釋義】岐伯說:鼻是反映肺象的器官;眼睛是反映肝象的器官;口唇是反映脾象的器官;舌是反映心象的器官;耳是反映腎象的器官。【原文】黃帝曰:以官何候?【釋義】黃帝說:疾病反映在五官上是什麼徵候呢?【原文】歧伯曰:以候五藏:故肺病者,喘息、鼻張;肝病者,眥青;脾病者,唇黃;心病者,舌卷短、顴赤;腎病者,顴與顏黑。【釋義】岐伯說:用五官來診察五臟。患肺病的人,喘息不止,鼻孔翕張;患肝病的人,眼圈發青;患脾病的人,嘴唇發黃,患心病的人,舌短,顴骨部發紅;患腎病的人,顴骨部和額頭髮黑。【原文】黃帝曰:五脈安在?五色安見?其常色殆者如何?【釋義】黃帝說:有的人五脈是平安的,五色是正常的,但這種人氣色正常,一得病卻很危險,這是什麼原因呢?【原文】歧伯曰:五官不辨,闕庭不張,小其明堂,蕃蔽不見,又埤其墻,墻下無基,垂角去外,如是者,雖平常殆;況加疾哉!【釋義】岐伯說:五官的氣色不分明,眉、額部不開闊,明堂狹小,而頰側部和耳門從正面顯現不出來,臉盤、頦部窄小,頦下無肉,額角下垂,牙床外露,象這種面相的人,雖在平時,體質也很差,更何況加上疾病呢?【原文】黃帝曰:五色之見於明堂,以觀五藏之氣,左右高下,各有形乎?【釋義】黃帝說:五色顯露在鼻部,憑藉五色來觀察五臟之氣,那麼五臟之氣在鼻部的左右高下,各有各的形嗎?【原文】歧伯曰:府藏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釋義】岐伯說:五臟在體內,各有各的位置,五臟之氣反映在明堂的上下左右,也是各有其分度的。

【提要】本段主要敘述了五臟與五官之間的聯絡規律。

【註釋】[1]明堂指鼻部,《靈樞五色》雲“明堂者,鼻也”。

[2]經氣在此是指經脈中的邪氣。

[3]闕庭闕,指眉間。庭,指顏面額部。詳見本書《五色》篇。

[4]蕃蔽蕃,指頰側。蔽,指耳門。詳見本書《五色》篇。

[5]埤同卑,低小的意思。

[6]垂角垂,指耳垂珠。角,指耳上角。

龍吟君曰:

《五閱五使》為《黃帝內經靈樞》篇名。張景嶽注:“閱,外候也。使,所使也。五臟藏於中,五官見於外,內外相應,故為五藏之閱。”

本篇主要論述五臟與五官、五色內外相應的關係。

那五閱五使,什麼意思呢?

五閱,診斷學術語。即察閱,從五官的表象來推斷五臟的病變。出《靈樞·五閱五使》。張景嶽注:“五臟主於中,五官見於外,內外相應,故為五臟之閱。”

五使,病理生理名詞,指五臟內在變化反映於外表的五種氣色。察色是診法的基本內容之一。因外表上各種不同色澤的呈現,是內在的五臟所支配的,故名。《靈樞·五閱五使》:“願聞其五使當安出?……脈出於氣口,色見於明堂,五色更出,以應五時。”

使,出使,支配,即五臟的內在變化出使反映在五官上,形成五閱。

外察五官五色可以測知內在臟腑的病變,而內在臟腑的病變也可以在五官五色方面反映出來,故名。

前一篇“五癃津液別”,說的是五液,即汗、溺(尿niao)、唾、淚(泣)、髓五種體液,分別代表著五臟的健康狀況。而本篇則說的是五色,同樣是來觀察五臟的健康狀況,兩篇互為姊妹篇。

本篇說明了五臟之氣與五官在生理上是密切聯絡的,因此透過五官的形態可瞭解人體的健康情況。

中醫通常透過五色來望診,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比如,青色主肝,紅色主心,黃色主脾,白色主肺,黑色主腎。每一種顏色的太過和不及,都說明其五臟的健康狀況異常。而鼻子處於臉部的中心位置,基本上涵蓋了五臟中除腎以外的四髒的情況,這也就是文章所說:“帝曰:善。五色獨決於明堂乎?”的原因。

本篇在五官的描述上,還是有一些語句解釋不通的地方,比如“又埤其牆,牆下無基”這一句話,窮盡百度,也查不出牆在這裡代表什麼意思,難道是下顎?可詞典中並無此意。

既是後世醫家提出的“有諸內者,必形諸外”理論依據的一個方面,也是中醫望診的一個重要內容。

望診在四診中居於首位,而望診中又以望頭面部五官的形態氣色為主要內容,因此本篇對臨床望診有很重要的意義。

另外,本篇有關內容可與本書的脈度篇相參。

總之,望診是中醫診斷的一個重要手段。需要長期摸索才能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