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吃飯”?這個媽媽做了兩個改變,孩子主動上餐桌

小妞媽媽決定從今天開始改變,看看是不是能夠攻克孩子“不吃飯”這個難關。小妞馬上3歲了,再過半年就要上幼兒園了。之前都是奶奶帶,但是老人身體出了些狀況,沒有精力再照顧孩子。小妞媽媽辭了工作,開始一個人在家照顧孩子。

孩子給她的第一個下馬威,就是“不吃飯”。每次精心的按照營養搭配做好飯菜,叫孩子吃飯的時候,孩子不是在玩玩具、過家家,就是在看電視。每次叫孩子得到的回答總是:“我還不餓,一會兒再吃!”“等我看完再吃!”

孩子“不吃飯”?這個媽媽做了兩個改變,孩子主動上餐桌

小妞媽媽於是連哄帶騙的讓孩子先吃飯,心裡還總擔心飯涼了。有時看孩子不肯配合,心裡無名火起,忍不住大吼一通。結果往往是孩子哭哭啼啼的就著眼淚吃飯,這樣吃當然會消化不良。

小妞媽每天為這事兒發愁,還諮詢了以前的同事,那個同事在家帶著兩個孩子,還一副遊刃有餘的樣子。得到同事的“寶寶吃飯訓練寶典”之後,小妞媽知道問題出在四個方面。

孩子“不吃飯”?這個媽媽做了兩個改變,孩子主動上餐桌

零食

:雖然不給孩子吃糖,但是孩子總在飯前半小時左右吃水果,“佔了肚子”,孩子不餓,自然不想吃飯。

習慣

:原來奶奶總是讓孩子邊玩邊吃,“追著喂”導致孩子習慣了這樣的吃飯方式,她等著媽媽來喂她呢,自然不肯到餐桌吃飯。

焦慮

:小妞媽媽太過焦慮,把吃飯這件事兒看得太重,讓孩子感受到過多壓力,對吃飯這件事產生“厭惡”。

控制

:小妞媽媽把按時吃飯的責任放到了自己身上,而不是放到孩子身上。按時吃飯是孩子的事兒,小妞媽媽要做的不是“控制”孩子按時吃飯,而是給孩子自由,讓孩子“自己選擇”按時吃飯。

孩子“不吃飯”?這個媽媽做了兩個改變,孩子主動上餐桌

有了這些體會和認知,再加上同事教她的“寶寶吃飯訓練寶典”,小妞媽媽決定開始改變策略。

零食鎖起來

首先,小妞媽媽把包括水果在內的所有零食,全部搬到了廚房的櫃子裡,不讓孩子能看到或拿到。上午不到10點,她準備了半個蘋果,給寶寶吃了。中間孩子想吃糖果,自己到平時放零食的盒子裡看看沒有,小妞也沒出聲,自己又玩去了。

孩子“不吃飯”?這個媽媽做了兩個改變,孩子主動上餐桌

小食堂關門了

跟平時一樣,中午11點多的時候,小妞媽媽又叫孩子吃飯了。小妞也跟平時一樣,“我玩一會兒就吃。”

這次,小妞媽媽沒有再威逼利誘孩子,而是蹲下來,平靜的跟小妞說:“咱們家的小食堂現在開門,半小時後它就關了,就沒有飯吃了,你要記得哦!”小妞只是“嗯”了一聲,完全沒當回事兒。

小妞媽媽忍著內心的焦慮,自己先吃了飯,並收拾好餐具。果然,當孩子玩好了這輪“過家家”,終於餓了。她跑過來跟媽媽找飯吃,小妞媽媽告訴她:“小食堂關門了,下次開門是晚飯,你只好忍到晚上了。”

小妞哭了一通,發現沒什麼用,只好纏著媽媽給讀書。還不停地問,什麼時候是晚上。

看著孩子餓了的樣子,小妞媽媽強忍著不捨得,好幾次都差點忍不住想拿出水果來給孩子充充飢。不過想起這是改變的第一天,心中默唸“餓一兩頓是餓不壞的……”,總算還是忍下來了。

孩子“不吃飯”?這個媽媽做了兩個改變,孩子主動上餐桌

晚上,“小食堂開門”比平時早一點,為了避免孩子狼吞虎嚥,小妞媽媽還特別準備了蔬菜湯,讓孩子先喝了湯暖暖胃,再吃飯。

這個辦法真是立竿見影,從這一天開始,小妞媽媽再也不用威逼利誘了,一聽到“小食堂開門”就趕緊過來吃飯了。雖然後來又有過兩次反覆,但孩子一聽說“小食堂要關門了”,還是立即跑過來,“我還是先吃飯吧。”

孩子“不吃飯”?這個媽媽做了兩個改變,孩子主動上餐桌

孩子“不吃飯”是很多家庭的煩惱,老人為了孩子按時按量吃飯,往往在孩子玩的時候“追著喂”,更加養成了孩子不認真吃飯的壞習慣。而像小妞媽媽之前那樣,總為了吃飯的事情訓斥孩子,會讓孩子對吃飯產生厭惡感,也會加劇“不吃飯”的狀況。

而上面這個小方法,只要家長趕走心中的焦慮和不忍,不出一個星期,孩子就會主動來餐桌啦,這時又可以讓他擺擺餐具,做點小家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