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的歷史,誕生於清朝北京,發揚於紹興、長沙

吃著香,聞著臭,說的就是那大名鼎鼎的臭豆腐。

臭豆腐的歷史,誕生於清朝北京,發揚於紹興、長沙

臭豆腐的品種很多,吃法也多種多樣,但大體可以分為油炸臭豆腐乾、清蒸臭豆腐、臭豆腐乳。

油炸臭豆腐乾最有名的不外乎紹興臭豆腐和湖南長沙臭豆腐了。雖然都稱為油炸臭豆腐,兩者也是大有區別。

紹興臭豆腐是用莧菜梗汁浸製而成的,“臭豆腐好不好,全靠汁來泡。”可見好滷水的配製是極其重要、講究的。好的臭豆腐油炸出鍋,色澤金黃、外酥裡嫩、鹹鮮適中,食客聞香而動。

臭豆腐的歷史,誕生於清朝北京,發揚於紹興、長沙

紹興的臭豆腐,在魯迅先生的筆下聞名中外,他本人也格外愛吃油炸臭豆腐,常常就著乾飯當菜吃。想來只有對著油炸臭豆腐的如此鍾愛之情,才能寫出那些個真情實意的文章來吧。兒時吃過的那些炸得金黃噴香的臭豆腐應該就是那鼎鼎有名的紹興臭豆腐了。

湖南長沙臭豆腐在顏色上就有別於紹興臭豆腐,其色墨黑,炸制過後也是外焦裡嫩,鮮而香辣,長沙當地人稱之為“臭乾子”。雖然長沙臭豆腐也是滷水醃製而得其臭,但此滷水非彼滷水,主要原料是那黑豆豉,想來也是別有一番臭味了。

臭豆腐的歷史,誕生於清朝北京,發揚於紹興、長沙

長沙臭豆腐最有代表性的要數火宮殿的油炸臭豆腐了。傳說火宮殿的臭豆腐創始人是姜永貴,因排行老二,人稱姜二爹。清光緒10年出生於湖南湘陰,幼年便父母雙亡的姜二爹流落到了長沙,為吃口飽飯,便學得一門手藝,油炸臭豆腐。

姜二爹勤勞好學,盡得老師傅的真傳,憑著這門好手藝,小有一番積蓄。後來到了火宮殿租了房子,擺上小攤,來客絡繹不絕,對其做的油炸臭豆腐更是讚不絕口。由姜二爹發揚光大的長沙油炸臭豆腐從此常駐火宮殿,流傳至今,那極具風格的特殊臭味現今還吸引著大量遊客前去一飽口福。

臭豆腐的歷史,誕生於清朝北京,發揚於紹興、長沙

除了那色香味俱全的油炸臭豆腐,江浙滬地區有些偏愛清淡口味的人們還會把那臭豆腐直接清蒸了吃。看似清湯寡水的清蒸臭豆腐,實則也是非常講究的。

那乳白色的臭豆腐一定得配上那剛剝出來的碧綠圓潤的青毛豆、新鮮掐製出來的河蝦仁,再撒上一小把榨菜碎,放在蒸鍋裡蒸上一刻鐘,臨出鍋,澆上一勺香油,便做成了。

臭豆腐的歷史,誕生於清朝北京,發揚於紹興、長沙

蒸過的臭豆腐臭味沒有油炸臭豆腐那麼濃烈,淡淡臭味中還夾雜著一股毛豆的清香味和河蝦的腥鮮味。方正潔白的臭豆腐上點綴著翠綠的毛豆、紅色的河蝦仁還有金黃的榨菜碎,五顏六色,煞是好看。不同於油炸臭豆腐的香,清蒸臭豆腐主要突出其鮮,吃在嘴裡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愛吃的是聞臭而動,不愛吃的則避之不及,說的就是那臭豆腐乳了,臭豆腐乳比起油炸臭豆腐來,臭味得更為濃烈。說起臭豆腐乳,就不得不說王致和臭豆腐乳,要是想一品其臭,在大小超市裡便能尋到它的蹤跡。

臭豆腐的歷史,誕生於清朝北京,發揚於紹興、長沙

這臭豆腐乳是如何才能製作得如此得“臭”名遠揚呢?傳說在清朝康熙年間,有一位叫王致和的舉人進京趕考,不料懷才不遇,名落孫山。屋漏偏逢連夜雨,回鄉的盤纏也不夠了,本來也無顏回去面對鄉親父老的王致和,乾脆盤了一家小豆腐店,賣起豆腐來了。

一年夏天,雨水頻降,連著幾天都是大雨天,豆腐也賣不出去,都發了黴了。本來這小豆腐店生意也是不溫不火的,王致和看著這發黴的豆腐也不忍心扔掉,灑上粗鹽,把一塊塊發黴的豆腐碼放在閒置的大缸裡,等天氣放晴,又照常賣起了豆腐,也忘記了這回事。

臭豆腐的歷史,誕生於清朝北京,發揚於紹興、長沙

過了十天半個月,這大缸裡不時傳出陣陣臭味,王致和這才想起那些個發黴的豆腐還沒有處理,趕緊掀開缸蓋一看,發黴的豆腐已經完全變了樣。那豆腐不但顏色變成了青色,質地也變得細膩綿軟,雖然散發著陣陣臭味,可嘗在嘴裡卻異常鮮美。街坊鄰居聽說了有這等怪事,紛紛趕來嚐鮮,大致和臭豆腐不久便在京城傳開了。後來這臭豆腐乳有幸被皇帝、老佛爺嘗過之後,賜名為“青方”,成為御用小菜後就更為有名了。

雖難登大雅之堂,但街頭小巷,尋常百姓的餐桌上,卻能時時見到這臭豆腐的身影。雖比不上山珍海味,但臭豆腐卻能在中華美食之中留得一席之地,流傳至今。臭亦是香,香亦是臭,可能就是這臭豆腐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