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否真的那麼親西方

新加坡是否真的那麼親西方

其實在很小的時候,我有點分不清新加坡是外國這個概念,畢竟像孫燕姿、林俊杰、蔡健雅等等歌手就是新加坡人,他們看起來就是和我們一樣的,甚至中文發音比大部分香港藝人還要標準些。

長大一些,大概看了一些紙媒或者網際網路的新聞,瞭解到新加坡是東南亞的發達國家,而且這個地方親西方,重視英文教育,有點想弱化骨子裡的華人血統。

可是隨著現在越來越多地瞭解,事實真的像當初理解的那樣嗎?新加坡是個不怎麼親中的國家?

就目前來看,新加坡嚴格意義上講,並不是不親中,但是親西方也是真的。

新加坡是否真的那麼親西方

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格局的轉變,近些年,在新加坡反而掀起重視中文教育的新風。據不完全背景瞭解,很多朋友的孩子在讀的幼兒園,裡面是一半華文一半英文教育,這裡面有公立幼兒園,也有私立幼兒園。

語言的重要性無需多言了,語言是文化的傳承,如果一直能保持講中文的習慣,不難想象這批未來的棟樑自然更能接受來自中國的文化和習俗。接受在某一方面,代表的就是理解和包容。

嚴格來說,新加坡政府比新加坡人更親華一些。為什麼呢,不是說新加坡大部分是華人嗎?其實大家要分清兩個概念,一種是接受中文教育並且日常還說中文的華人,另一種華人只是帶著華人的基因,但是接受的是西方教育,日常家庭會話已經不適用中文了。所以指望一些都不說中文甚至不想說中文的人親華,有點不實際,畢竟這些年,來新加坡的同胞越來越多和優秀,必要的危機感他們還是深切感受到的。

新加坡是否真的那麼親西方

在民族情感上,我們很難接受一個華裔對於中國身份的否認,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這種土生土長在海外的華裔和我們想得一樣,是比較不太可能的想法。

說到新加坡,就不得不提下隔壁的馬來西亞。兩個國家離得很近,可是華人分別扮演了極不一樣的歷史角色。

馬來西亞現在眾所周知是個馬來人為領導的主體國家,可當年馬來亞獨立的時候,當時華人人口占到他們總人口的40%,馬來人只能佔到46%,華人除了人口上不輸馬來人多少,同時還憑藉華人的勤奮和頭腦,把持著國家的重要行業和錢財命脈,更為可貴的是,當時的華人都非常認可自己的中國身份,聯想到當年的中國還經受著貧困,南洋華人的愛國情真的讓人淚目了。

凡事都有兩面性,馬來西亞華人當初對中國身份的認同,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政治的冷漠,馬來西亞是否獨立,對於當時的華人不甚重要,很多華人只是旅居海外很多年,放棄唾手可得的機會並不想要外國的身份,當年曾經190萬華人,60萬華人換了身份,這其中參與投票的只有14萬人。

華人多,群體團結,受教育程度好,經濟條件強,可唯獨對政治不感興趣,最終一定程度造成馬來西亞如今是個馬來人為主導的國家,把持國家利益,華人的身份多少有點尷尬,政治能見度低,自己的權益完全沒有影響那是不可能的。

新加坡是否真的那麼親西方

事物的對立面就是新加坡表面看著親西方,但事實上卻是一個由華裔做主導的政府領導的發達國家。在新加坡生活時間長的中國人可能都有感覺,這裡比起來一個國家的感覺,更像一個大家,一個由政府管理的大家庭,他嚴格要求自己的國民,做得不好就會有處罰,同時也準備好各種保障和措施來保護大家。感覺這是華人血統中抹不掉的責任感和標準性,不像西方那些所謂的民主國家,政策朝令夕改,民眾對政府缺少認同感。

這世界很大,有時候我們不能要求完全一樣的彼此,求同存異共同發展才是美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