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對生命成長的重要性及其營養功能

鈣對生命成長的重要性及其營養功能

摘要:5。3億年前海洋中鈣的大量湧現促成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鈣促進了骨骼的形成並維持著骨骼的強壯和健康。腸道對鈣的吸收有兩種機制:可飽和的主動吸收過程和不可飽和的被動吸收過程。介紹了影響鈣吸收的因素和鈣的補充方法。探討了非消化性的鈣源化合物在結腸內被機體吸收的可能性。

1生命成長的難題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於海洋。生命在地球上已存在40億年了,但35億年都處於單細胞低等生命的水平上。直到5。3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瞬間,現代生物所有“門“一級的早期雛形大爆炸般地在地球上出現了。美國科學家Brennan等創分析隱藏在岩石內部微小包塊裡的海水發現:寒武紀早期海水的鈣含量較之前元古代末期增長了約3倍。這些鈣可能源於地中海海脊火山爆發。鈣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其凝聚作用使單細胞聚整合多細胞生物,地球上所有現生動物的祖先在這個時候進化出了骨骼或殼體,骨骼的支援和保護作用使動物得以長大。

2鈣的特性

鈣(ca)是一種銀白色的鹼土金屬,原子序數 20,化合價+ 2,化學性質活潑,可以和水或酸反應放出氫氣,在空氣中便可氧化形成緻密氧化層,因此多以離子狀態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3鈣在人體內的分佈

人體生命活動過程中需要有多種物質的參與,這些物質的種類及數量和地球表面的元素組成基本一致。鈣是人體含量最豐富的礦物質元素,其含量僅次於氧、碳、氫、氮,約佔體重的1。5~2。0%。人體內99%的鈣元素以羥基磷灰石結晶〔3Ca3(PO4)2 · Ca(OH)2〕的形式存在於牙齒和骨骼中,其餘1%的鈣元素存在於軟組織、細胞外液和血液中,稱為 “混溶鈣池“,與骨骼鈣維持著動態平衡。“混溶鈣池”是所有細胞正常生理狀態所必需的,對心臟搏動、肌肉和神經興奮性維持、一些酶系統的啟用、細胞膜通透性等均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又稱為生理活性鈣。在水鹽代謝過程中,“混溶鈣池“的鈣易隨尿、汗排洩物逸出體外。人的正常血鈣濃度為90-110 mg左右,當機體鈣供給不足時,骨骼鈣向“混溶鈣池”遷移以維持動態平衡,若較長時間缺鈣,則會引起骨質軟化及骨質疏鬆症。

4鈣在人體內的吸收

鈣的吸收是指鈣從消化道進人人體體液迴圈的過程。鈣鹽在酸性條件下較易溶解,膳食中鈣的吸收主要在pH較低的小腸上段。食物中的鈣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經過消化過程變成遊離鈣才能被小腸吸收。腸鈣吸收過程是以逆濃度梯度和逆電化學梯度的主動吸收為主,這是消耗能量的,而且是依賴於維生素D的運輸過程。鈣結合蛋白是鈣吸收時的載體,但是鈣結合蛋白的數量是有限的,因此運輸的能力也是有限的。鈣的主動吸收是一個可飽和吸收過程,即透過該過程在一時間段內所能吸收的鈣量有一個最大值,一次補充的鈣量超過500 mg,鈣的吸收率就會下降,補鈣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

除主動運輸外,腸鈣的吸收還有被動擴散過程,即依賴濃度梯度的吸收過程。鈣透過擴散透過腸膜被吸收,該過程是不需要能量的,吸收部位發生在小腸的空腸遠端及迴腸處。由被動擴散方式吸收的鈣,其數量主要與吸收部位處鈣的濃度(嚴格地講是腸膜內外的濃度差)有關,隨腸膜結構及性質改變(受年齡影響)而改變,但與激素等無關。被動吸收的一個最大特點是不可飽和的吸收過程,即吸收量與攝人量成簡單的線性關係,攝人越多,透過該方式吸收的也就越多。由於小腸的pH值中性偏鹼,鈣在其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鹽的形式,遊離鈣離子的濃度不可能達到很高,所以鈣離子的被動吸收達不到很高的吸收率。

5影響鈣吸收的因素

5。1激素

激素能顯著影響人體對鈣的代謝。甲狀旁腺分泌甲狀旁腺素(PTH),甲狀旁腺素的作用部位是骨骼、腎和腸,能動員骨鈣人血,使血鈣升高,以此維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凝血和體內酶的正常功能。甲狀腺分泌降鈣素(CT),降鈣素與甲狀旁腺素作用部位相同,但功能卻恰恰相反。降鈣素能減少破骨,促進成骨,使骨組織釋放的鈣鹽減少,沉積的鈣鹽增加,因而有明顯的降低血鈣的作用。降鈣素降低的是血鈣,同時增加的是骨骼中鈣鹽的沉積,使骨骼更加堅固。正常情況下,甲狀旁腺素與降鈣素既互相拮抗又相輔相成,各盡其責,維持著人體鈣的平衡。

5。2維生素D

從結構特點和作用機理來講,維生素D也可以認為是一種甾醇類激素。人的面板含有的維生素D 原為7-脫氫膽固醇,得到陽光中的紫外線啟用後轉化為維生素D3。維生素D3的化學名稱為膽鈣化醇,膽鈣化醇還可以從膳食中取得。維生素D3與維生素D結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相結合在血液中運輸。當膽鈣化醇透過血液進人人體的肝臟後轉化為25-羥膽鈣化醇,進人腎臟後轉化為1,25-二羥膽鈣化醇。1,25-二羥膽鈣化醇是維生素 D3的活性形式,能促進鈣、磷的吸收,維持正常血鈣水平和磷酸鹽水平。具體的作用有:①與小腸粘膜細胞特異的胞漿受體結合,進人細胞核,刺激鈣結合蛋白的生成。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磷的吸收也隨之增加。②在腎臟可促進腎小管對磷和鈣的重吸收。正常人從尿排出的鈣量較穩定,受食物鈣量影響不大,但與血鈣水平相關。腎小球每日濾出鈣約10 g,95%以上被腎小管重吸收,0。5~5%隨尿排出。腎臟重吸收的鈣量要遠遠多於小腸吸收鈣量。顯然,如果腎臟對鈣的重吸收功能變差,攝人再多的鈣也會流失,所以在補鈣的同時也要保證體內維生素D的供應充足。③可促進骨鹽沉積,刺激成骨細胞分泌膠原,促進骨基質的成熟。

手臂和麵部暴露於陽光約30 min可獲得人體全天所需的維生素D,只要經常有日光照射,人體一般不會發生維生素D缺乏症。兒童和老人的需要量增高,可從乳品和魚肝油補充,患佝僂病的兒童在補鈣的同時也要補充維生素D。

5。3膳食成分

膳食中含有的糖、蛋白質、有機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成分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膳食中乳糖或氨基酸可與鈣螯合,形成低分子量可溶性絡合物,有利於鈣的吸收。.植酸鹽、草酸鹽可與鈣結合形成難溶性鹽類,不利於鈣的吸收。膳食中磷含量通常較為豐富。動植物細胞中普遍存在磷,如磷含量過多,易與鈣形成難溶性磷酸鈣,妨礙鈣磷吸收。

5。4酒精

酒精能抑制肝臟中轉化維生素D為活性狀態的酶從而減少鈣的吸收,長期過量飲酒可致骨質疏

相對於小腸而言,人的結腸內並沒有重要的消化活動,其主要機能在於吸收水分、電解質以及為消化後的殘餘物質提供暫時的貯存場所,結腸吸收水分的力量是滲透。鈉、氯、鎂、鈣等電解質的主動吸收使上皮細胞內滲透壓增加,從而促進水分的轉移。

菊粉是一種雙歧因子,在菊粉分子上引人帶電基團,使其能與鈣離子螯合。菊粉螯合鈣在胃和小腸內不被消化,能順利到達結腸,在結腸內被雙歧桿菌發酵,釋放出短鏈脂肪酸和鈣離子。短鏈脂肪酸能促進結腸上皮細胞增殖,降低腸道pH值,有利於鈣的吸收。把非消化性的鈣源化合物在結腸內被機體吸收的機理稱之為“結腸補鈣”。有機酸在小腸內被吸收,菊粉螯合鈣在結腸內被吸收,這樣可以有效避免鈣離子與食物中的有機酸反應形成難溶性

鹽。近年來,菊粉在促進鈣的吸收方面的功能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7.鈣的補充方法

人的骨骼一生都在持續地變化,一直到30歲之前,骨骼的質量都在持續地增加,30歲時達到峰頂,之後隨著年齡的增加,鈣日漸流失直至骨質疏鬆。人體在嬰兒、兒童和青春期攝人充足的鈣和維生素D是特別重要的。牛奶中的鈣容易被人體吸收。在我國,人們的膳食組成中植物性食物居多,含鈣低,且多以植酸鹽、草酸鹽等難溶性鈣鹽形態存在,吸收率低,因而鈣是我國居民膳食中最易缺乏的礦物質營養素之一。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成人鈣的適宜攝人量(Al)為每天800 mg。

碳酸鈣和檸檬酸鈣是兩種主要的鈣補充劑,碳酸鈣由於原料易得且生產成本低而成為應用最}一的補充劑,檸檬酸鈣的吸收與碳酸鈣的吸收大致相同,碳酸鈣含有40%的鈣而檸檬酸鈣僅僅含有21%的鈣,較之碳酸鈣,檸檬酸鈣適用於胃酸分泌不足的人群,檸檬酸鈣和蘋果酸鈣用於強化果汁吸收效果良好。其它的鈣源有葡萄糖酸鈣、乳酸鈣、磷酸氫鈣、氨基酸鈣等。

過高的鈣攝人量存在著副作用。對於1歲和1 歲以上的兒童和成年人(包括懷孕和泌乳的婦女),中國營養學會推薦鈣的可耐受最高攝人量(UL)為每天2000 mg。

腎結石是鈣和其它礦物質在尿道的結晶沉澱,草酸鈣是最常見的腎結石,有人認為高鈣的攝人能誘發腎結石,事實上高膳食鈣的攝人降低了患腎結石的風險。草酸與膳食中的鈣結合形成沉澱,經由糞便排出體外。如果膳食中的鈣含量過少,草酸就會被腸道吸收進人血液,最後與血鈣結合形成沉澱引發腎結石。對大多數人來說,高草酸的攝人才是導致腎結石的關鍵。

一些消費者抱怨使用鈣補充劑後導致脹氣和便秘,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每天所需補充的鈣片分多次服用、更換使用不同品牌的鈣片、進餐時服用或諮詢藥師和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