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柳樓結拜的幾十名兄弟中,有三人只結盟,不歃血,這是為什麼?

市井名著大隋唐,老樂歪批道短長。對於隋唐系列小說評書來說,賈柳樓群雄結拜的內容,絕對是不可或缺的環節。雖然各個版本不同,導致了有說是三十六友的,也有說是四十六友的,但這只是為了烘托氣氛,顯示出群雄人多勢眾,畢竟幾十個人當中,大多數角色都是跑龍套的屬性,只要那麼十來個重點人物位列其中,就可以了。進而,在眾兄弟結拜後,長幼順序自然也因版本而各異。但是,魏徵大哥,秦瓊行二,徐茂功老三,程咬金第四,單雄信是五爺,羅成最小,這個框架是不變的,餘者是王伯當第六,還是王君可第六,都不重要。

賈柳樓結拜的幾十名兄弟中,有三人只結盟,不歃血,這是為什麼?

不管怎麼排序,有一點是大家都很清楚的,雖然書迷對群雄結義的情節津津樂道,可事實上,在民間一直有句話,叫寧學桃園三結義,不捧瓦崗一爐香。說的就是這群后來嘯聚瓦崗山的賈柳樓弟兄們,雖然人多勢眾,聲勢不小,但實際上,能拿彼此真正當兄弟的人並不多,甚至還有幾位,互相算計陷害,勢同水火,根本沒有什麼兄弟情分在裡面。所以,這種所謂的結拜,不過是一場鬧劇而已。

賈柳樓結拜的幾十名兄弟中,有三人只結盟,不歃血,這是為什麼?

為此,各種解釋伴隨著民間傳說,或者說解釋多了,就變成民間傳說的理論,陸續誕生了,其中有一個比較有特點的說法,就是這些人從結拜一開始,就不齊心。因為按照傳統的結義規矩,兄弟們是要歃血為盟的,也就是把自己的血滴到酒裡,然後大家一起喝下去。當然,這種歃血的傳統,在古代是以動物的血,特別是雞血為主,但是在所謂的江湖道義中,逐漸演變成了大家彼此“飲血”,以證明兄弟同心,血脈相融。至於衛生和健康方面的問題,幾千年前,就不用考慮更多了——但是,賈柳樓結義的這群弟兄們,有三人並沒有滴血入酒,這就意味著這個盟誓,一開始就沒有誠意,他們三個人分別是驕傲的羅成、豪橫的單雄信,以及超凡脫俗的謝映登。

賈柳樓結拜的幾十名兄弟中,有三人只結盟,不歃血,這是為什麼?

然而,對於這種情況,也有人專門作出瞭解釋,說羅成和單雄信,按照小說的介紹,那是天上的白虎星和青龍星轉世,壓根就沒法融合在一起,所以他們歃血的話,酒裡就會出現兩團“血滴”互補待見的奇特景象,而謝映登又是民間公認的“仙祖”,所以他也不會留下凡人之血,自然也沒法跟這群草莽英雄“同流”。

賈柳樓結拜的幾十名兄弟中,有三人只結盟,不歃血,這是為什麼?

這種解釋看似合理,但卻有一個最基本的邏輯漏洞,那就是即便不考慮神話元素的荒誕成分,就羅成和單雄信而言,他們也不可能知道自己就是天上的星宿轉世吧?更不可能知道對方是自己的宿敵吧?既然不知道這些,他們又怎麼可能知道自己的血不能在酒中融合呢?至於謝映登,他當時還只是個“神射將”,跟仙道還有一段距離,難道一名武人,此前不受傷嗎?受傷不流血嗎?所以,按照宿命論的觀點解釋他們三人沒能歃血,本來就是個牽強,而又自相矛盾的偽命題。

賈柳樓結拜的幾十名兄弟中,有三人只結盟,不歃血,這是為什麼?

那麼,說了這麼多,這三人只結盟不歃血的原因,究竟在哪裡呢?老樂私以為,羅成自視高貴,少王爺的身份,不屑於跟那些綠林草莽,以及自己的部屬同流合汙,是可能的。而單雄信作為綠林總頭領,在他內心當中,其他人不過是自己的手下,稱兄道弟可以,但不能跟讓自己的血進入他們的體內,那不就分不出“大小王”了嗎?而謝映登很可能是參加歃血了的,但為了給羅成和單雄信的矛盾找一個陪襯,這才拉“謝仙祖”出來遮掩。當然,不管怎麼分析,這段故事,本身就是虛構的,老樂也只不過是在虛構的內容基礎上,找一些邏輯問題,簡單分析而已。畢竟神話故事有其自身的特點和魅力,但是,如果過分解讀神話故事,並且拿來胡亂解釋,誤導視聽,這就不可取了——這也是老樂寫下上述小文字的一個最根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