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的起源竟來自一段感人的君臣故事,這首詩背後的故事讓人深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是一個緬懷先祖的傳統節日,清明節的前一天就是寒食節,有著吃冷食、踏青、祭祀的習俗。可後來祭祀、踏青慢慢變成了清明節的習俗,而寒食節卻被國人淡忘了。

寒食節的起源竟來自一段感人的君臣故事,這首詩背後的故事讓人深思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寒食節中最有名的詩篇要算韓翃的這首了,寒食節的起源居然來自一段感人的君臣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發生政變,公子重耳帶著幾個門客流落到異國他鄉,從皇子變成了丐幫弟子。有一次餓暈在野外,隨從們都急著去找吃的,卻空手而歸。只有介子推拿了一塊肉回來,重耳吃完之後感覺肉的味道太奇怪,而介子推走路時腿開始有點瘸,還一直在流血,瞬間才反應過來原來是他割了自己腿上的一塊肉。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寒食節的起源竟來自一段感人的君臣故事,這首詩背後的故事讓人深思

重耳感動得稀里嘩啦,暗暗發誓如果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一定不會忘了介子推。晉國經過多次政變後,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最終回國繼位,榮登大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昔日的那幫隨從們都加官進爵,得到了封賞,也許是重耳太忙了,居然把介子推忘了。

好久都沒見過介子推了,一問才知道他已經不辭而別。重耳滿懷愧疚,帶著手下去請介子推。而此時卻打聽到他和母親已經歸隱山林了,重耳讓手下士兵上山搜尋,可一直找不到人影。這時有人出了一個餿主意,說只要放火燒山,介子推肯定會和母親下山。

寒食節的起源竟來自一段感人的君臣故事,這首詩背後的故事讓人深思

大火燒了很久,還是沒見到他母子的身影,最後才發現他母子二人被燒死了。寧願被燒死也不願意下山,重耳內心的愧疚無法平靜,這把火的罪孽太重了,下旨要求今後每年的這一天都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食,這才有了後來的寒食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