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此舉意在把政權向地主階級各個階層開放,以贏得階層的支援

司馬氏由司馬難掌權到長子司馬師,次子司馬昭,三人依次平定了從中央到地方,文官、武將發動的叛亂。親魏勢力遭到沉重的打擊,司馬氏勢力更加強大。司馬戴死,子司馬師繼續掌權,年毋丘儉、文欽在淮南發動叛亂反對司馬師,司馬師很快平定了叛亂。緊接著鎮東大將軍諸葛誕又在淮南發動第三次反對司馬氏的叛亂,司馬昭平定了叛亂,史稱“淮南三叛”淮南三叛都以失敗告終,親曹魏的勢力最後被完全消滅了。

武帝此舉意在把政權向地主階級各個階層開放,以贏得階層的支援

司馬氏取得了中央政權,成為實際上的君主,廣大的門閥士族也投入司馬氏懷抱,站在司馬氏的隊伍中,成為晉朝開國功臣。鹹熙元年十二月壬戌,魏帝禪位於晉。晉武帝繼位後,開始對諸王和功臣大加封賞,以表彰他們在司馬氏奪權過程以及武帝受禪過程中,做出的巨大貢獻。晉初受封的大臣多為門閥士族,其中最有代表性集團莫過於玻琊王氏、太原王氏、河東裴氏和京兆杜氏。他們很早便投靠司馬氏政權,為司馬炎篡立,立下汗馬功勞。漢魏以降的門閥一語,形成有一個過程。

爭權奪勢

按“閥”通“伐”,義為功勞。漢末世家大族經曹魏入西晉慢慢轉變為門閥士族。西晉是在在門閥士族的支援下建立起來的,曹魏時期的世族官僚或賣身投靠,或屈身折節,紛紛投入司馬氏的懷抱。門閥士族憑藉其祖上和自身的官位,可以讓子孫輕而易舉的得到較高的官位和中正品第,而低階士族,寒門庶族卻不能擠身上流社會,得不到上品。就是這樣一群寄生在朝廷肌體上而無視國家興亡、爭權奪勢、驕奢淫逸、妒賢害正、浮華清談之輩,斷送了西晉王朝。

武帝此舉意在把政權向地主階級各個階層開放,以贏得階層的支援

羊祜戰功赫赫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卻遭到王衍、王戎的妒忌,多次在武帝面前詆譭羊祜直感言之士,忠臣良將無法立於朝堂,滿朝盡是趨炎附勢,只顧一己私利之人。官僚士族階級腐化墮落,危害國家安全,他們不幹好事。在中央爭權奪勢,在地方欺壓百姓,個人品德巳敗壞到極點。高階門閥士族之間彼此爭權奪利,結黨營私。士族官僚在相互排斥和利用中結成黨羽,形成朋黨,加重了政權危機。

武帝此舉意在把政權向地主階級各個階層開放,以贏得階層的支援

侍中任惜、中書令庚純以及張華、向秀、和橋結成黨羽共同打擊以尚書令賈充為首,太尉荀顗、中書監荀勖、越騎校尉馮就以及楊珧、王恂結成的團伙。賈充薦任惜為太子少傅妄圖拉開任惜與武帝的親近關係。任惜與庾純共同推薦賈充鎮關中,妄圖將其排擠出朝廷。伐吳之役賈充集團也極力反對,武帝一直受其干擾和困惑,贊成伐吳的正直官僚受到他們的排擠與打擊陷害。士族官僚們身居高位,不圖為國家大計出謀劃策,卻為一己私利,結黨營私,阻礙國家統一。

武帝賞罰不均

士族大官僚們驕奢淫逸,不體恤百姓疾苦,只顧自我享樂,最終斷送了自己的前途和生命。晉武帝本人作為帝國的主宰,擁有最高權力。他自己的能力又怎麼樣呢?武帝作為晉朝的開國君主,其實並不英武。真正為晉朝奪得天下的是他的祖父司馬懿,經過其伯父司馬師和父親司馬昭的努力,到他掌權時大勢巳定,坐享其成而己。可見武帝德才不及齊王攸遠矣。武帝做皇帝以後,在政治上,並沒有武帝不僅縱情享樂,也缺乏一個君主賞罰必信的權威,武帝賞罰不均。

武帝此舉意在把政權向地主階級各個階層開放,以贏得階層的支援

司隸校尉劉毅奏石崇、武垓、袁毅等佔田,武帝只處罰了地位最低的縣令袁毅,而高門卻未受到處罰。平吳之後,武帝生活腐化,武帝自己驕奢淫逸,也縱容下屬官僚,違法亂紀。武帝自己不能做一個好的表率,也就不可能控制管理好自己的官僚集團。武帝時候,高階門闊士族把持中央政權,佔據著優越的政治地位,引起廣大低階士族階級的強烈不滿和反抗。

武帝此舉意在把政權向地主階級各個階層開放,以贏得階層的支援

這一系列的謀反事件,正反映了低階門閥士族對高階門陶士族和皇族勢力壟斷政權的不滿和反對。國家千拖百孔、政局動盪不安,武帝不得不重新審視政權穩定問題,不能不想辦法來調整各個階層代表在政權中的比例,解決統治階級內部權力鬥爭。武帝此舉意在把政權向地主階級各個階層開放,以贏得各個階層的廣泛支援。

結語

作為最大既得利益的獲得者髙級門閥士族絕不會心甘情願與低階門閥士族分享權力。和平手段不能解決的問題,那就只有訴諸於武力了。高階門閥士族與低階士族權力的爭奪在武帝死後白熱化了。“八王之亂”中宗王的支持者中就有很多來自地方上的低階門閩士族和地主豪強,他們有強大的武力和雄厚的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