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物,哪一件是你的?(二則)

01

呂道人

山東曹縣有一位呂道人,不知年紀有多大了,有人問他他也不實說,大概有上百歲了。

呂道人善於養生,道行很高。即使上百歲的年紀,仍然鶴髮童顏,精神矍鑠,走路步履如飛,一兩天不吃飯也不說飢餓。更神奇的是,經過修煉,他的頭頂能散發出如麝香一樣的香氣。

他經常在鄉間行醫,為窮困百姓醫病,且擅長用針灸,往往手到病除。

病人為了感激他,要送他財物,他堅辭不受。病人說,道人醫病救人,理應得到財物,呂道人說道,“天下的東西,我只是借用罷了,哪一件應屬於我的?”

病人若說,僅僅是用自己的財物贈送,表達感謝的心意云云。呂道人又道:“天下的東西,用則用了,不用的不過經你我之手落於他處,哪一件真正屬於你的?”

天下之物,哪一件是你的?(二則)

02

心為形役

清代乾隆時重臣張廷玉,獲得皇帝賞賜的一座園子。這座園子原來是皇族住過的,寬敞秀麗,在整個京城也是數一數二的。

張廷玉在這座園子一住十幾年,但他購買陳設的傢俱非常少,僅有者也是極為粗糙,與華麗的園子形成鮮明對比。

同僚都譏諷他,說他吝嗇,不願意花點錢打一套好點的傢俱,這樣的園子也是被糟蹋了。

他聽後不以為然,說道:“我哪裡是吝嗇,皇上曾賞賜給我許多錢財,置辦好點的傢俱也並不難,但我不想在這上面耗費心力。人生樂趣,本在於自適其適,若被身外之物綁架,哪來適意?”

“家裡的傢俱,本該是我買來用的,是我用它。如果為了虛妄的體面,逼得我非要買昂貴的傢俱,那就變成了我為它所用,何苦這樣呢?”

“陶淵明所說的不願意‘心為形所奴’,就是這個道理。我就是一個讀書人,且身負重任,應當增加自己的學問修養,全心全意做好分內之事,哪有時間為這些虛榮的事情勞心勞力呢?”

《池上篇》雲,人活著,有一出“可以容膝,可以息肩”的地方,也就足夠了。一旦存有貪婪奢侈之心,便不能自主,遺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