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傢俱篇——小傢俱 大境界

在我們今天的家裡目光所及之處往往都會是沙發、衣櫃、床和桌椅,很少會注意到在我們的家裡還有那些不起眼的小傢俱,比如茶几、衣架、梳妝檯。但最讓我們想不到的是這些毫不起眼的小傢俱,它們的年歲可是已經有數千年之久。那麼這些小傢俱究竟都是從何而來?而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我們無數次地在各種各樣的地方,都會看到另外一種獨特的中國傢俱——屏風的身影。那麼在過去那些漫長的時光和古人們的生活中,屏風只是在起著一種阻擋視線的作用嗎?別具匠心的古人們究竟又會拿這個我們今天依然可以見到的屏風來做什麼文章呢?

收藏傢俱篇——小傢俱 大境界

中國最古老的傢俱是屏風,周朝就有了。古代的屏風它的功能比今天要大很多。我們今天的屏風使用的功能比過去小了很多。《水滸傳》中有一段記載就是宋徽宗把他心裡的那個心腹大患那幾個“寇”都給我寫在屏風上,有誰呢?有山東的宋江、淮西的王慶、河北的田虎、江南的方臘。他把四個人名都寫在背後,天天提示自己要逮住這幾個人。那麼史籍上還有另外的記載,比如唐太宗。唐太宗當時把各州郡的都督和刺史的名字都寫在後頭,他為了什麼呢?為了彙報一些政績,哪兒沒照顧到,它完全都是一種備忘錄的形式。這些都是史籍上有記載的。我們今天當然不需要了,我們今天使的都是電腦,都是奔三、奔四、奔五了,電腦上都有備忘錄,手機上全都有備忘,又什麼事都記在上頭。當時沒有這些。屏風作為居室中最重要的傢俱,所以在不起眼的地方題上一些字。一方面還有裝飾作用,我們知道中國書法本身有極強的裝飾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提示自己。這是它的一個功能。

屏風的主要作用,第一個作用是我們今天不太重視的一個作用,它是權力的一個象徵。我們今天大致使用屏風還是這個功能,就是分割一下空間。你比如你去一些重大的場合,人家用屏風擋一擋,有的餐廳裡有時用屏風臨時的擋一擋,使很多人有自己的一個封閉空間。

收藏傢俱篇——小傢俱 大境界

古代的屋子沒有今天這麼密封,穿堂風、屋裡小陰風颳著。所以他睡覺的時候,我們當時睡在地上,要三面都擋上屏風,擋風,防止睡覺時受涼、受風,它這種三面擋屏風就逐漸演化出我們後來的羅漢床。我們為什麼中國床是有屏風的,是有三面圍子的,就是受屏風影響。外國人沒這事,外國人都是平板床,我們是有方向的,就是因為早期使用屏風的一個緣故。

最後屏風演化成各種形式的屏風,比如我們桌子上擱的、炕上擱的,甚至一些案子上擱的,就是為了看的這些屏風。它就是裝飾的作用。

第一個大的屏風都叫圍屏,很大,圍著,古畫上都能看到高大,圍著。古人要睡在地上的時候,這種圍屏給他強烈的安定感。我們想想,我們過去睡在地上的時候,我們現在很少有機會再睡在地上了,我年輕的時候,還出去軍訓幹什麼的,有時候打地鋪,那真是睡在地上。睡上去以後就非常不舒服。首先是心裡不舒服。所有的東西都顯得非常高大,人顯得渺小。如果用屏風圍一圍,心裡就會踏實,也顯得安全。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屏風的實物,是大同的北魏司馬金龍墓中出土的屏風,有機會去大同的時候可能能看到,但是你看到的機會不是很多,但是書中可以看到這種屏風的。尺寸不是很大,但表明了我們最早的這種實物的存在。

後來發展出一種很重要的屏風,叫“地屏”,直接落地的一個大地屏,就這麼大,就這樣的,看到了吧?。這有多大呢?我要站在這兒也就這麼高,就非常大,2米多高,這是大地屏。我們說了,這種地屏一旦拿出來的時候,不管擱在哪兒,都是事件的中心,主人坐那兒,這兒一定是主人。

收藏傢俱篇——小傢俱 大境界

古人一到春秋兩季,經常要做戶外活動。原因是當時沒有電,室內是很少做聚會,採光也不好。晚清以後,因為有了玻璃,屋裡採光才逐漸變好。在清朝中葉以前絕大部分的屋子都是十分昏暗的。所以到南方去看,你看南方的隔扇,它每扇都可以開啟,讓外面的光線直接進入屋內。所以一到春天,大量的聚會就出現了,都在庭院。我們可以從古畫上看到。那麼這種在院中做的這種聚會,我們現在很少了,我們現在大量的聚會都是在屋裡進行。可是古人一定是在院外的。那麼他就要有一箇中心,他就把這種地屏拿出來。這種地屏呢,大量的地屏,我們看到的實物在兩端的地方都有提手,表明它經常搬動。要不然它犯不著在一個屏風旁邊做上提手。我一開始最早看到這種屏風的時候,我很詫異,我說這上面為什麼不是鐵環,就是提手。為什麼都有這個東西呢?後來我透過查資料,透過看一些書才知道,古人經常要搬動這個東西,不像我們今天,有可能一個屏風往那兒一擱,多少年都不動。古人是經常要搬動的。那麼他在外面做聚會,做什麼呢,就顯得氣氛非常熱烈,我們今天也不妨有時候試一試。

折屏是另外一種形式,它是從圍屏發展起來的,它的裝飾功能級大於了使用功能,就是越來越裝飾化了。尤其明清兩代,大量的折屏出現,表明當時社會的一個富足程度,因為屏風的製作在當時也是非常貴重的。你比如這個折屏,看到了嗎,十二扇屏?這個屏風有確切的紀年,乾隆元年, 1736年,二百七十多年前製作這樣大的屏風,3米多高,人大概在這個位置上。這個屏風是我去買回來的,在香港。當時我們看到這個拍賣圖錄的時候是在那年的9月份,9月初,結果我們非常幸運,就是用很便宜的價格,沒有任何人出價,就我們一個人出價,一伸手就給買回來了。買回來以後呢,我發現這個屏風非常的重要。

收藏傢俱篇——小傢俱 大境界

它在腰板上有西湖十景。我們今天到杭州去,都要看西湖,人家說這是三潭映月,那是平湖秋月,那是花港觀魚,西湖十景,這上面全有。那麼所不同的是乾隆時期,乾隆元年的西湖十景,跟今天有一點差異。這就是文物的一個重要性,它提示你有什麼不同。它這差異在哪兒呢?其中有三處差異,其中兩處是意思上的不同,有一處是字面的不同。

兩處不同,一處是今天的“平湖秋月”,在乾隆元年的時候,是“平湖秋色”。“平湖秋月”是夜景,“平湖秋色”是白天的景象。我仔細想了一想,我想平湖秋色是對的。為什麼呢?中國的傳統文學中要求,要求的事物一般不要重複出現。有三潭映月了,就不能再有平湖秋月了。比如我們的燕京八景,過去還有洛陽十景,燕京八景有“盧溝曉月”、那瓊島就是春陰,是吧?你不能說瓊島曉月,我不是看月亮實景,只是看這個地區最有名的景色。所以它就不能重名。在平湖秋色中,它肯定是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景象,它是追求這個景象。後來不知道為什麼,被好事者改為了平湖秋月,忘記了還有三潭映月。這就是文物對我們今天的重要性。

第二個不同呢是西湖最重要的一景,叫“柳浪聞鶯”,對吧?誰都知道,一到西湖,走到杭州邊上,“柳浪聞鶯”,大家都沒有想過“柳浪聞鶯”是什麼狀態。什麼時候會有柳浪?我們今天去西湖邊上,全部都是柳浪,柳樹。柳浪一定是颳風的時候,柳枝才能轉,才能飄動起來,像浪一樣,而且是大風。那麼有風的時候鳥是不叫的。鳥你也聽不到它叫。你也找不到這種感覺。乾隆元年的這個屏風上寫的是“柳岸聞鶯”。準確吧?早晨起來,走到西湖邊上,聽到在清晨的寂靜中聽到小鳥的叫聲,“柳岸聞鶯”是正確的,後來被好事者改為“柳浪聞鶯”。為什麼呢?我想,改名的這個人一定是某一天走到了西湖邊,正好颳起了大風。看到柳樹枝像浪一樣翻卷,覺得詩意無窮,就把這個改了。但是他沒想到下一點,“聞鶯”這個細節就沒了。所以文物的重要性有時候就在這些地方,細節處展現出來。

屏風呢,還有一些小的功能,比如枕屏,我們今天都不用了。我們今天屋子本身就小,再擱一屏風在腦袋頂上,礙事。晚上一伸懶腰,給捅地上去了。這都不行,是吧?那麼枕屏呢在唐詩宋詞裡非常多,非常地多,來描寫古人在睡覺前,看看枕屏,高興。上面有畫、有字,主要的問題是擋風。

收藏傢俱篇——小傢俱 大境界

還有一種屏風,跟枕屏非常類似的屏風,都是這樣,枕屏和硯屏差不多,都是這個樣子,尺寸比較小。枕屏是擱在炕上,擱在床上的,硯屏是擱在桌子上的。所謂硯屏是什麼功能呢?古人過去研墨寫字,墨得自己研。墨研啊研啊研,終於研好了,爹媽叫去吃飯,回來一看,幹了!它就必須擱一個屏風,擋在它,讓它儘可能慢一點兒幹,防止它有風。這就是硯屏最初的來歷。

硯屏由於在桌子上時間長了以後,它變成了一個景色。一開始功能性的東西,我老強調功能性。它功能性的東西就逐漸逐漸不是很重要的時候,它的陳設性就會起來。那麼他就開始裝飾這個硯屏。它就出現了桌屏,就是為了看。桌屏後來就不擱在畫桌或畫案上了,就是直接擱在條案上,後來晚清,我們就叫“插屏”。插屏的特徵是什麼呢?是活的,上面這塊獨立的板能撤下來。一般的判定這種能夠活動的都年代偏晚,死的,固體的,一體的這種都年代偏早,我們怎麼去判斷這東西呢?有時候一看,這個年代比較早,一看,這年代晚,就是從很多資訊上來分析。我們簡單的分析就是說,凡是一體的都一般偏早,凡是能拆開的都一般偏晚。這是插屏演化的這麼一個過程。

古代的時候對屏芯的處理特別重視。最早可能沒有屏芯,擋風就可以了。至於上面畫什麼,對於我們個人來說都不是最重要的。可是當時的人會逐漸去改善這個屏芯。你比如他用了其他很多手段,比如用漆。中國是發明漆非常早的國家,七千年以前,我們就開始使用漆了。後來有云母、螺鈿、琉璃,所有可以用於裝飾的東西,都在屏風上裝飾。你看那個《滿城盡帶黃金甲》裡都非常富麗堂皇,它還是有本的,它還就不是隨便那麼憑空想象的。當時唐代用的大量的反光物,你比如雲母、琉璃、貝殼。凡是反光的東西,大家都比較感興趣,顯得很富麗堂皇。

收藏傢俱篇——小傢俱 大境界

另外一個非常古老的傢俱是什麼呢?也跟我們今天的生活有點關係,叫“幾”,就幾個人的“幾”。這個字本身是個象形字。你想這幾就是個象形字,今天“幾”的概念最多的,對我們來說就是茶几,沙發旁邊擱一茶几。這個概念怎麼來的呢?就是從最早的香幾而來。

我們的幾,戰國時期有大量的幾,跟我們今天的生活無關,比如憑几。過去人躺在地上的時候,底下靠著一個憑几。這個都跟我們今天的生活無關了,也就不再更詳細的說。香幾跟我們有點兒關係。唐代的時候叫“香桌”。當時幾的概念不是很明確,我們今天幾的概念基本上算是明確了,就是一個比較小的小型傢俱。香幾的功能很明確,就是擱上香爐,焚香、供佛等等作用。香幾在室內的時候它是擱在中間的,擱在屋子中間的,是視覺的一箇中心。有時候春天搞活動的時候也要搬到外頭去,跟屏風擱在一起。元代《西廂記》中有一段崔鶯鶯焚香拜月,就是在院子裡。那焚香拜月一定是在院子裡。把這個香幾擱在院子裡,焚上香拜月。那麼這段臺詞是這麼說的:“紅娘,移香桌兒近太湖石畔放著。”就說你移這個香桌就是香幾,擱到太湖石旁邊,那就表明它是在院子裡的空間,要陳設。

香幾呢我們看一下它的樣子吧!香幾一般都是兩種形狀,圓和方。這是圓香幾。這是方香幾。看到了嗎?就這麼兩種形狀。那麼香幾的式樣非常多,從三足到八足不等,有三足、四足、五足、六足、七足、八足,它的式樣很多,樣子也很胳膊,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它都比較瘦高型的,只放一個香爐。那麼它慢慢地它就會演化出來很多其他的形制,比如我們的花幾(圖:盥手觀花圖)過去家裡房子的犄角兒擺一花幾,就是香幾演變過來的。比如琴幾,(圖:聽琴圖)琴幾說起來應該是琴桌,它比較長,擱一古琴。再有就是我們最常用的,最實用的傢俱就是茶几,只要有沙發的,旁邊擱一茶几,或者前頭擱一件茶几,這就是後來變成非常實用的一種傢俱。

收藏傢俱篇——小傢俱 大境界

剛才說屏類幾類,還有一類也不屬於以前那些門類的一個傢俱,是架類傢俱。中國古代傢俱中還有一類,不屬於以前說過的任何門類,就是架類傢俱。

第一種就是衣架。這個衣架跟今天的衣架完全不一樣。你恨不得覺得這衣架根本掛不上衣服,過去古人不是掛衣服,而是搭衣服。今天的衣服都得弄個衣服架子一掛,還得有型有板。對吧?過去的衣服全是提起來跟麵條似的,往上一搭就完了。過去的衣服也沒墊肩,也沒什麼,你現在的衣服,西服都是挺著的。過去的衣服都是軟的,所以搭在上面。往這兒一搭。一般都擱在床頭,這是衣架。

收藏傢俱篇——小傢俱 大境界

燈架。所謂的燈架,應該是燭臺架。過去沒有電燈,上面都擱蠟燭的,燭臺架一對,一左一右,這種都是非常名貴的。過去在架類傢俱中非常名貴的。這個估計大家就猜不著了,這個東西有點像衣架,但是又小,巾架。就是掛毛巾的。講究啊,專門掛毛巾的,非常小。那麼這裡可以證明它是掛毛巾的。這個知道了,這個很容易看懂。臉盆架。過去沒有盥洗間,擱一臉盆。這地方很窄,你知道嗎?我們將來講辨偽的時候可能會講到這兒,這東西過去都很窄,我見過有人把這地方做得特寬,為什麼呢?他想現在一個大香皂擱在上面。過去沒有香皂,過去即便擱一個皂條似的,很窄,所以它那個地方都很窄。

收藏傢俱篇——小傢俱 大境界

架類的東西很多,比如火盆架,這是方的,也有圓的,中間那是一個金屬的盆,擱炭盆取暖,我們今天又有空調,又有暖氣,冬天不受寒冷之苦了。過去的人冬天是非常受罪的,尤其文人腳底下都得擱一個炭盆,還防止中煤氣呢,那個炭是有煤氣的。我前兩年去到南方,還看到屋裡使炭,特別有意思。紅炭,炭灰都捂著,扒開以後特暖和,非常漂亮。過去都有炭盆,這在明清小說中都有記載,你像《紅樓夢》裡多次都有。96回的時候黛玉躺在那兒都快氣息奄奄了,紫鵑還得把炭盆往上搬,說你是不是怕她燻著。都有很多這樣的描寫。

收藏傢俱篇——小傢俱 大境界

架類的傢俱最後還有一種,就是我們梳妝打扮時用的這種鏡架。過去這兒擱一個鏡子,鏡架。梳妝檯。古人多講究啊,做得非常漂亮,每天對鏡貼花黃,像這種鏡架非常早就有,你比如《女史箴圖》上都有這種描述。

收藏傢俱篇——小傢俱 大境界

我們這一講講的是傢俱中的雜類,就是不太常用的,比如屏類、幾類、架類。那麼我們以前非常準確的,按照科學的分類方法,把中國的傢俱就是基本上,就是這五類:第一類臥具,第二類坐具,第三類承具,第四類庋具,第五類雜具。通俗的說法就是:床榻類、椅凳類、桌案類、櫃架類、其他類。我們這種五類的方法就把我們中國的傢俱基本上囊括了。

我們聽了這幾講以後,能對我們中國的傢俱,大致上有一種瞭解,從形制到它精神層面的一個瞭解。我們下面要講的是中國傢俱的另外一個層面,下一講講中國傢俱的用材,反映中國人的一種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