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鄉愁

都說鄉愁是一艘古老的船,它有鼓起的帆,划水的漿,掌舵的人,它承載悠久的歷史,淡淡的憂傷, 在回憶的海洋中釣起了串串的凝固時光。於是,余光中《鄉愁》選用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生活中常見的物象,撬動了無數人的鄉情鄉愁,還有費翔《故鄉的雲》“歸來吧,浪跡天涯的遊子……”幾十年依然經典動聽,令人如痴如醉。

其實,我也不知什麼是鄉愁?我生長於汕頭市,祖籍是澄海區董坑,我對董坑的印象很模糊,只知道它是澄海地僻經濟落後、最古老的鄉村,家族史比較複雜,是剪不斷、理還亂的幾代人滄桑歲月。

鄉情鄉愁

爺爺孔祥賢(又名:孔炳煥)原是董坑鄉的佃農,生活所迫漂洋過海到國外求生,在越南白手起家、艱苦創業。他心地善良,在越南異國他鄉赤子之心依然,1935年捐錢建一所潮人“義安學校”;1943年聞潮汕饑荒餓死不少人立即發三船大米到汕頭救濟,後再發二船大米到汕頭,但受越南海關禁行,他立馬想方設法地將米煮成飯曬成飯幹,上面飯幹下面混合大米變通運到汕頭救濟;1949年欣聞祖國解放,他滿腔熱血變賣了在越南三十多年經營的產業,舉家回遷祖國並在汕頭市區及董坑置業生活。但不久,土改運動開始,他被錯劃成“華僑地主”,國外帶來的財產也全被沒收,1951年他帶著無限遺憾離開了人間。

1955年經查實家庭成份改為“華僑職員”,但所有財產、拍賣房款已被農民兄弟分掉無法歸還。

鄉情鄉愁

家庭的變故,使父親孔令耀從富二代變成潦倒書生,生活所迫只能做點小生意,後來他參軍轉業在國企工作。1983年欣聞落實僑房政策,他開始執筆向僑聯、市僑辦等相關單位反映情況。目前,鄉里的祖屋已歸還,但汕頭市區房產博愛騎樓尚未歸還,2018年他也依依不捨離開了人間,回祖屋居住就是他一生的夢想,那裡有他童年的回憶。

鄉情鄉愁

鄉情鄉愁

我的家,就是一部祖先海外創業,葉落歸根,眷戀故鄉,慈善回報社會的歷史,紅頭船、船票、僑批、海峽……海外赤子的寫照,這就是華僑的鄉愁,他們像大海一樣遍及天涯海角,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三江出海,一紙還鄉(僑批),就是家鄉的牽掛,鄉愁的源頭。

故鄉對我來說太神秘了而令人嚮往,1999年我經常去澄海辦事,不少人問:“你是哪裡人?”我總會脫口而出“董坑”,陳卓光局長驚訝地開著玩笑:“山裡飛出了一隻金鳳凰”,當得知我未解故鄉芳顏,他就帶我去認祖歸宗。那天早上,天下著濛濛細雨,他開車邀陳副局長一起陪我回“董坑”看看,車子沿著324國道到溪南轉入一條深長的小道,到目的地雨也停了,鄉書記帶領幾位幹部迎接了我們,安排一位同姓的鄉親帶我去看看祖屋然後一起午餐。當我見“孔厝巷”便倍感親切,祖屋現在主人孔令偉熱情向我講述老屋的故事……一種回家的感覺油然而生“曾經以為我的家,是一張張的票根,撕開後展開旅程又是另外一個陌生……”。期間談及汕頭房屋尚未落實僑房政策的原因:“查無實據證明房屋是否由原籍農會透過汕頭市城鄉聯絡處和市房地產交易所所拍賣”。

鄉情鄉愁

或許當年鄉里土改評成份時退租退押有紀錄,但幾十年的歲月一晃過去,已經歷了多少人事變遷,要在塵封的歷史中找證據“難於上青天”。

鄉情鄉愁

我問那些老人:“還記得孔祥賢爺爺在饑荒年發船運送大米來救濟嗎?”他們回答肯定:“記得!”爺爺身在異國他鄉艱苦奮鬥,尊師重教、救死扶傷、落葉歸根的愛國情懷、鄉情鄉愁有誰知?“零落成泥碾作塵,唯有香如故。”他的義舉歷史會銘記的。儘管董坑目前已成為草莓生產基地使鄉親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在澄海還是落後的鄉,要發展必須修通往潮州的路,臨別書記熱情地送給我們一布袋故鄉的木仔水果。此次回鄉,我讀懂了故鄉,體驗到鄉愁,傳承了情懷。

鄉情鄉愁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機緣巧合,我又先後結識陳健、孔德榮、許志丹等幾位來自董坑的朋友,“親不親故鄉人”,於是,難免會問他們多久回故鄉一趟?他們每當回鄉看到熟悉的環境和笑臉就倍感親切,這種鄉情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家鄉事也成了關注的話題,交談中我知道了什麼時候改選了鄉書記,什麼時候鄉里採石場成“澄海網紅小九寨溝”,還有……

鄉情鄉愁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在網路發達的今天,一搜索便知董坑地靈人傑、旅遊資源豐富:林伯岐愛國僑領、林崇發革命烈士是董坑人;有資福古寺、金沙古廟,無緣橋、初八“蠔烙節”;果林場:桃、李、橄欖、木仔、荔枝、龍眼、菠蘿、楊梅、楊桃、青皮梨等應有盡有,四季飄香,還有鐵皮石斛種植基地,草莓種植基地及“草莓文化旅遊節”。 雖然我多年沒去鄉里看看,但還時不時打聽董坑的近況,期待董坑能科技興農、旅遊興村,儘快脫貧致富,村貌越來越美!

汕頭是著名的僑鄉,現有遍佈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萬海外華僑華人,國家目前高度重視華僑,全國唯一一個兼具“僑”和“文化”內涵的國家級發展平臺華僑試驗區也於2014年在汕頭市成立,以多項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新實踐,努力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和麵向全球華僑華人聚力發展的創新平臺。

鄉情鄉愁

騎樓承載著“僑”記憶,寄託著遊子的思鄉情感,也是舊汕頭埠繁華的見證。博愛騎樓見證汕頭孔氏尊師重教、救死扶傷、落葉歸根的愛國情懷!如今繁華落盡,滿目蒼涼,但她是一個穿越時空的世界,一段歷史的見證。小公園騎樓經政府修繕已煥然一新,並已成為網紅打卡地,東海岸新城承接未來的汕頭,與座落汕頭老市區騎樓建築構成穿越時空的格局,三座跨海大橋,牽手了這座海在城之中的海濱城市,這就是歷史的汕頭,今天的汕頭,未來的汕頭。

期待汕頭全力做好“僑”字文章,能使博愛騎樓重煥光彩與小公園騎樓相映成彰;急歸僑所急,排擾解難,期望汕頭的祖屋早日得到落實解決,因為那是我心中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