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國憂民的杜甫形象,讀者不同解讀,讓他不再是教科書上刻板印象

從小到大,教科書上所為我們展現的杜甫,一貫都是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形象。

李杜傳千年,國民彷彿都更偏愛李白,愛他的浪漫瀟灑、豪放不羈,相較之下沉重的杜甫就不是那麼讓人喜歡。但教科書上我們展示的只是一個杜甫的刻板印象,今天小編就想來和大家談一談杜甫的另外一面。

憂國憂民的杜甫形象,讀者不同解讀,讓他不再是教科書上刻板印象

不輸李白的豪放不羈

現在許多人都喜歡將杜甫稱為現實主義詩人,好像我們的杜甫永遠只知道您是腳下的土地,而從來不知抬頭仰望漫天的星空,與浪漫絕緣,更別說狂放了,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其實並不是在放縱和張狂這一點上,年輕的杜甫可是當仁不讓的,他對自己才華的自信可以說是與李白旗鼓相當,不分上下的,並不像我們教科書中表現出的那般。

憂國憂民的杜甫形象,讀者不同解讀,讓他不再是教科書上刻板印象

杜甫早中期有一首很著名的作品,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這也是他對韋紀做的自我介紹,他的那兩句千古名句“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也正是從此出。寫這首詩時的杜甫已經人到中年了,但說話還是這麼狂放不羈。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兩句話大家都很瞭解,它是拿來形容一個人學識淵博,但是大家知道嗎,其實杜甫這兩句詩是在說他自己。

杜甫學富五車、博覽群書確實是不爭的事實,但多少人又能做到這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份上呢。在這首詩裡,不僅如此,他還將自己與歷史上眾多名人相比,比如寫漢賦的楊雄,他認為勉強能和自己匹敵,只有曹子建寫的詩才能勉強和他在同一個水平上。他想要儘快謀求到一個好的官位,認為自己是堯舜禹再生,想要為百姓帶回淳樸的風俗,這是多麼狂的一個人啊!

憂國憂民的杜甫形象,讀者不同解讀,讓他不再是教科書上刻板印象

其實杜甫的狂在我們中學課本

《望嶽》

中也可見一斑。最後兩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其實蠻多人不太理解其中的氣勢。戴建業老師這樣解釋:“他說,一定要爬到泰山頂上去,把所有的山都踩在腳底下。”,這目空一切的氣概,俯瞰群山的盛世豪情實在是令人震驚,有著年輕人那種老子天下第一的狂妄。

一心一意的痴情

杜甫的一生過得並不順遂,常常居無定所,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但是他身邊始終有一人對他不離不棄,給予他所有的愛和溫暖,這個人就是與杜甫相愛一生、共度一生的結髮妻子——楊夫人,也是她的存在,讓我們有幸揭開了杜甫的深情一面。

唐代詩人常常是風花雪月、處處留情,例如元稹,更是風流滿天下。但杜甫偏偏像是一個例外,一生只鍾情於一人,即使放到現在,也是會令無數女子心儀的優質伴侶。

憂國憂民的杜甫形象,讀者不同解讀,讓他不再是教科書上刻板印象

文人自古不屑將情愛書於紙上,人倫常理,更不許他們用文采抒發自己對妻子的這一份感情,許多偉大詩人都是在愛人離世之後才會寫下悼亡詞,生前並無什麼表示。但我們的杜甫不一樣,他不僅寫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也會給妻子寫甜甜的小情詩,向妻子抒發他的愛意和感恩。

憂國憂民的杜甫形象,讀者不同解讀,讓他不再是教科書上刻板印象

在公元756年,杜甫寫下了一首美麗動人的情詩——《月夜》

。此時的他和妻子楊夫人分居兩地,為了抒發對妻子的思念之情,杜甫寫下了此詩。詩中描寫了妻子的貌美如花以及他對妻子的思念,用詞華麗而感情基調悲傷。透過對詩中那一對小兒女不解世事描寫來寄託他們夫妻兩個人之間綿綿不斷的思念和愛情。

自古兩地相思苦,看著天上的月亮,心中就想起了獨自在家的嬌妻,透過妻子的口吻寫下了這麼一首美麗的情詩。在這首詩裡,因為天氣寒冷,杜甫不禁想到,要是妻子穿著單薄的衣裳被凍著了可怎麼辦?一想到這樣一個情景,就忍不住覺得心疼。這樣天各一方的日子何時才能結束啊?只要一天兩人相隔,他就得思念一天,只有到了團聚的時候才可以不再留下思念的淚水。等到那個時候,一家團圓,共同坐在月下,感受這靜靜的美好。這首詩的情真意切,實在是令人潸然淚下!

憂國憂民的杜甫形象,讀者不同解讀,讓他不再是教科書上刻板印象

小編很喜歡的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戴建業也曾這樣說過:“在唐代的詩人中間,無疑要數杜甫的心胸最為博大,也要數他的境界最為崇高,他的人格最為健全,他的情感最為深沉,他的眼光最為敏銳,也要數他的感受最為細膩,他的體察更為細緻。”杜甫並不只是教科書上刻板的一面,走進杜甫,你會發現更多驚喜和精彩!

憂國憂民的杜甫形象,讀者不同解讀,讓他不再是教科書上刻板印象

李白杜甫白居易詩集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