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穿洞”如約而至引眾遊客扎堆頤和園

冬日頤和園最令人期待的“金光穿洞”又一次如約而至!最近幾天下午,頤和園十七孔橋都會出現每年難得一見的絢爛景象——夕陽餘暉渲染橋洞內壁,好似橋洞內點滿了暖色調的明燈,黃澄澄、金燦燦的光輝照亮十七個橋洞,光影又與湖面倒影形成一體,遠望如同一條玉帶串聯起十七顆明珠橫在昆明湖上。這一景象被人稱作“金光穿洞”。

“金光穿洞”如約而至引眾遊客扎堆頤和園

“金光穿洞”如約而至引眾遊客扎堆頤和園

十七孔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即1750年,橋面寬8米,橋高7米,長150米,整座橋給人以一種雄偉恢宏之感。橋正中的大孔,從橋兩端數來都正好是“9”,而“9”被稱為極陽數,是過去封建帝王最喜歡的吉利數字,所以將橋建成十七孔。古人在建造橋時掌握、利用了天文地理知識。當太陽在冬至前後下午最低點照射時,陽光會貫穿整個橋洞,日落的方位隨著季節不斷變化,比如冬天的日落方位在西偏南,在冬至前後,太陽直射南迴歸線時的日落點上,陽光恰好照射在了十七孔橋所有橋洞的側壁上,呈現“金光穿洞”的自然奇觀,真可謂是古代造園設計者的神來之筆。奇景雖美,卻也只在每年冬至前後的十餘天內才能見到。為了親眼一睹,同時留住這一難得景象,不少遊客早早的就在昆明湖邊等候落日降臨,攝友們更是扛著“長槍短炮”裡三層外三層地把最佳攝影點團團圍住。

“金光穿洞”如約而至引眾遊客扎堆頤和園

“金光穿洞”如約而至引眾遊客扎堆頤和園

不過,要想拍好一張“金光穿洞”的照片,可是個急需耐心的體力活。首先,需要做好能在冬日寒風中等待8小時的準備。雖然要等到落日時分“金光穿洞”才會出現,但是若是來得晚,別說好機位,就連稍差的機位也與“晚來客”無緣。因為在這段時間裡,從早上8點鐘開始,最佳拍攝點就會迎來第一批攝友。然而早上8點,距離理想拍攝時間還有著不短的時間。要到下午4點鐘,太陽完全西墜,餘暉透過橋洞反射,完全映滿17個橋洞,此時洞內才會呈現出金紅色光芒。除了耐心,運氣也是很重要的。晴天光線好,透明度高,照射到橋洞裡的光亮充足。如果遇到空中有云的時候,天上的雲彩和結冰的湖面更是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延伸閱讀:乾隆皇帝未曾邂逅的“金光穿洞”

“金光穿洞”如約而至引眾遊客扎堆頤和園

很多人好奇,喜愛隨處題字的乾隆皇帝居然沒有賦詩一首來稱頌“金光穿洞”這樣的神奇景象。事實上乾隆皇帝不是不要在此留個“墨寶”,而是他壓根沒見過“金光穿洞”。下旨修造十七孔橋的乾隆皇帝,竟然無緣一見被現代人扎堆觀賞的古韻奇景“金光穿洞”,這有些令人難以想象。

“金光穿洞”如約而至引眾遊客扎堆頤和園

原來,乾隆帝在乾隆九年大規模擴建圓明園後,他寫了一篇《圓明園後記》,讚譽圓明園為“天寶地靈之區,帝王豫遊之地無以逾此”,暗示自己不再建園,但事隔不久,清漪園(現頤和園)又動工了。大概皇帝也覺得這樣有些不好意思,於是乾隆給自己立了一個規矩:“園雖成,過辰而往,逮午而返,未嘗度宵。”也就是說,他每次賞遊清漪園都在上午八時左右,到中午就返回圓明園,從不在清漪園中過夜。所以,我們今天能夠欣賞到的十七孔橋“金光穿洞”的自然美景,當年貴為天子的“彈幕狂人”乾隆皇帝卻無此眼福,這對他來說會不會也是一個小小的遺憾呢?或許只有悠悠的昆明湖水才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