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你自己

看到一則故事:四十多年前,知青下鄉的時候,一群大學生到農村去,不知道水開了怎麼辦,就問當地的農民。

農民告訴他們,拿磚頭壓住鍋蓋。他們就這樣照做了。事後被全村傳為笑柄。

接納你自己

時至今日,當時的知青,現在都年過花甲了。可回憶起這件被農民耍了的事,還是耿耿於懷。四十多年過去了,始終無法原諒農民的惡作劇,現在還是覺得那些農民太壞了。

有人就說:農民也不是惡意的,農民也不會想到,這麼大的人,還是城裡來的大學生,怎麼會不知道水開了怎麼辦呢?

只是一個玩笑,農民不會真的想到,大學生居然真的拿磚頭壓在鍋蓋上。

勸的人很是替農民冤,覺得農民不能得到知青的原諒,並非惡意、無心的玩笑,被記恨這麼多年,真是不值;同時也覺得這個當年的知青太小心眼,四十多年過去了,還記得那麼清楚。

我們來試著從不同的角度,用不一樣的觀點,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按照“誰的問題誰解決”的原則來說,不原諒農民這件事與農民無關。——不管農民說了什麼,他只是個導火索。

其次,與其說這個知青不原諒農民的回答——不如說,其實他的問題是

不接納自己

1, 不接納自己的無知。水開了怎麼辦?這麼簡單的問題,號稱知識分子的青年居然不知道。哪怕這個人是自己。他無法接受自己這樣的無知。就是無法接納無知的自己。

2, 不接納自己愚蠢的行為。農民一個善意的或者說惡意的玩笑回答,他自己居然照做了!真的拿磚頭壓住了鍋蓋!——這麼愚蠢的行為,結果是傳為全村的笑柄,當然無法接納!無法接納自己這麼愚蠢的行為!

再次,我們在這裡說說農民的回答。農民怎麼回答是他的自由,或者說是他的習慣與風俗。也許他們的整個環境就是這樣玩笑的、不正經地回答一些類似於這麼簡單、不叫問題的問題的。

入鄉隨俗,適應環境,是現實。我們不能要求環境適應我們,只能我們自己去適應環境。在這裡,農民其實是個環境。——不能習慣與適應環境,還是自己的問題。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勸告我們說:“要認識你自己!”弗洛伊德(Freud)說:“要做你自己!”——只是在這些之前,是否要注意:接納你自己呢?

接納你自己的有限與無知;接納你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接納你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後果:哪怕成為一個環境中的笑柄。

可以樂觀地想一想:成為全村人茶餘飯後的笑料,做回主角,也是被重視的、被關注的人物啊!

接納你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