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過了這麼久的中秋節,原來還應該這麼過!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蘇軾 《陽關曲·中秋作》

此詞是蘇軾與胞弟蘇轍久別重逢,於中秋節同坐賞月時所作。描繪的是佳節時期,家人團聚的良時美景、賞心樂事。讓後人瞭解到和蘇軾古今共賞的一輪明月,經歷了千年輪轉,歲歲今夕和明年的相同和別樣過法。那我們過了這麼多年的中秋,究竟該怎麼過呢?

我們過了這麼久的中秋節,原來還應該這麼過!

今天便是中秋佳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其他三節為春節、清明節和端午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定在在農曆八月十五。

從古至今,中秋節留下了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美麗的傳說,也逐漸形成了眾多的節日風俗和傳統活動,今天一塊來了解下,汲取我們悠久文化的知識素養,以便更好地傳承和發揚。

我們過了這麼久的中秋節,原來還應該這麼過!

中秋祭月儀式是一種古老的祭祀禮儀,表達人們祈求月神降福人間的一種美好心願。

我們過了這麼久的中秋節,原來還應該這麼過!

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盛於唐宋。

我們過了這麼久的中秋節,原來還應該這麼過!

據說唐朝時期已經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但是月餅作為食品名稱並同中秋賞月聯絡在一起,則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我們過了這麼久的中秋節,原來還應該這麼過!

中秋觀潮的習俗由來已久,“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

我們過了這麼久的中秋節,原來還應該這麼過!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中秋這天,民間會有燃燈助月色的習俗。在湖廣一帶,中秋夜,把做好的燈點上蠟燭,系在竹竿上,高高的樹在屋簷或露臺上,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我們過了這麼久的中秋節,原來還應該這麼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

我們過了這麼久的中秋節,原來還應該這麼過!

農曆八月,古稱桂月,此月是賞桂的最佳時期。中國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絡在一起,許多詩人吟詩填詞來描繪它、頌揚它。

我們過了這麼久的中秋節,原來還應該這麼過!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

我們過了這麼久的中秋節,原來還應該這麼過!

遊火龍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龍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千百年來,龍在炎黃子孫心目中有著至高的尊貴地位。在寧都洛口鄉南嶺村每年中秋節夜晚有“遊火龍”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