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靈武窯特徵!

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靈武縣,故稱靈武窯。始於西夏,經金代而終於元代。東距靈武城區35公里,南距瓷窯堡鎮4公里。窯址坐落在南北長800米,東西寬400米的小山上。文化層厚約2-4米。所燒瓷器十分品種豐富,有白瓷、青瓷、褐釉瓷、茶葉末釉瓷、黑瓷和少量紫色釉器物

西夏靈武窯特徵!

歷史

該窯歷史始於西夏,經金代而終於元代。所燒瓷器十分品種豐富,有白瓷、青瓷、褐釉瓷、茶葉末釉瓷、黑瓷和少量紫色釉器物。

產品

有碗、杯、盤、盆、缽、釜、高足杯、壺、各式瓶、缸、甕、罐、燈等。還有為西夏遊牧民族所特有的扁壺、鈴、鉤等。器物胎體沉重,造型渾厚,很多器型都在北方窯產品中常見,但從整體上看,還是體現了西夏遊牧民族瓷器的特點。

西夏靈武窯特徵!

特色

裝飾上有劃花、剔花和褐色點彩等,紋飾上折枝、纏枝、牡丹紋最多見,還有卷枝紋、幾何紋、荷花紋、梵文、海水紋地託襯其它紋飾等等,元代的裝飾較平常。燒造工藝上特點:一是,普遍使用化裝土;二是,刮釉疊燒;三是支圈墊燒。

西夏靈武窯特徵!

靈武窯的裝燒瓷器使用匣缽裝置,裝燒方法中以頂碗覆燒法最為突出,此燒法出的瓷器碗、盤胎壁較薄,器底尤其薄,形成了靈武窯器皿的顯著特點。靈武窯的胎質多呈淺黃色,不利於燒製白色瓷器,而西夏偏又喜歡白色瓷器。因而靈武窯制瓷藝人吸收中原地區定窯和磁州窯兩窯系的技術,即在上釉前對胎體進行處理,還採用磁州窯的另一種剔刻釉的技法,使燒出的瓷器富有裝飾效果。

西夏靈武窯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