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銘說」傳統手工藝,我們的文化瑰寶—手工地毯

手工製作工藝在我國民間有著悠久的製作歷史,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幾千年來,傳統手工藝產品始終是代表中華民族的一大特色產業。傳統的工藝品既是文化藝術品,又是日常生活用品,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

然而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社會的進步。機器生產已漸漸替代了傳統的手工製作,人們手工創造的一切藝術品,漸漸就會被這些科技產品所代替。那些過去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陶藝、編織、紙紮、玩具等手工製作之技藝,也慢慢就無人詳知了。現代化的衝擊,使傳統的手藝正從我們身邊悄然逝去。

「陽銘說」傳統手工藝,我們的文化瑰寶—手工地毯

地毯,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物件,經歷了歷史文化薰陶和智慧人民的雙手,滌盪千年,依然閃耀著特有的光芒。

手工地毯具有一般機織的、化學纖維的地毯不可比擬的工藝方面與藝術方面的價值,是我國傳統的出口產品,素有“軟黃金”之稱,圖案內容豐富,立體感強,花卉、景物猶如浮雕,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收藏價值和欣賞價值。

手工地毯採用的是純植物染色,色澤度自然鮮亮富有立體感。圖案線條柔和流暢清晰,看著很舒服,越看越耐看。地毯背面的圖案也清晰可見。

「陽銘說」傳統手工藝,我們的文化瑰寶—手工地毯

地毯圖案的演變也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圖案設計廣泛性和多樣性。地毯的圖案花紋,伴隨著人類社會在文字、繪畫、生活習慣、社會風俗的不斷進步而得以發展。

清代以後,地毯逐漸形成京式、彩花式、素凸式和美術式等四種傳統的圖案構成。到了清末及以後的三、四十年代,圖形與色彩的運用已非常講究,這個時期的圖案特點是邊地疏朗,花枝彎曲有致,色彩沉著,對比色運用較多,以暗灰色調為主。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需求多樣化,產品設計不再拘泥於簡單的圖案。各種藝術表現形式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發展勢頭,被廣泛運用到地毯設計當中。

「陽銘說」傳統手工藝,我們的文化瑰寶—手工地毯

到了近代,中國地毯行業得到迅猛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山東、河南等地區。中國地毯也逐漸開始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裝置,使地毯的生產效率和產量迅速提高,中國地毯行業開始步入市場化。

但在機織地毯迅猛發展的同時,傳統手工地毯依舊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散發出迷人的藝術魅力。1921年起,天津逐步成為地毯重鎮,中國第一個現代繅絲廠就設在天津。

「陽銘說」傳統手工藝,我們的文化瑰寶—手工地毯

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傳統的中國圖案和傳統的波斯圖案在天長日久的相互融合中,產生了一個比較現代且具有手工藝術性的地毯,那就是現在已經佔據全球工藝真絲地毯半壁江山的河南南陽所產的真絲地毯。這裡的手工真絲地毯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方面,已經遠遠的超越伊朗和印度的絲毯。因此,南陽素有“中國地毯之鄉”和“中國蠶絲之鄉”的美譽。

「陽銘說」傳統手工藝,我們的文化瑰寶—手工地毯

手工地毯能很好地詮釋“唯一”的概念。很多手工地毯都是獨一無二的,相同的紋樣也會略有差異,因為織工不同,製作地毯的經驗不同,所以在打結的過程中,對圖案的理解也會不盡相同,做出來的地毯都是獨一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