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是天京屏障 如果太平軍沒有棄守這裡 太平天國不會那麼早滅亡

【太平天國系列193,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太平天國從金田起義開始,短短兩三年時間就打下了金陵並定都於此,改名為天京。佔領天京後不久,為了降低清軍對天京的威脅,太平軍分出精銳部隊“分股撲向鎮江”。鎮江,自古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是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在中國陸路交通不發達的年代裡,鎮江是南北交通非常重要的一個點,特別對於那些將首都設立在金陵的政權,鎮江就是首都金陵的東南屏障,當然也是糧食錢糧的重要來源之一,比如南朝宋國皇帝劉裕的大後方就是京口。

此地是天京屏障 如果太平軍沒有棄守這裡 太平天國不會那麼早滅亡

1853年初,羅大綱、吳孝如帶兵佔領鎮江,從此鎮江成為了太平天國首都的東南屏障,然而鎮江卻沒有從始至終在太平軍手中,期間清軍對鎮江進行了長達五年的爭奪,最後清軍佔領鎮江,對天京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太平軍知道鎮江對於天京的重要性,所以在佔領鎮江後立刻著手對鎮江城牆進行修葺,在城牆上修高塔用以觀察城外的動靜,把鎮江城中所有的大門都移到了城牆上,打算一看到清軍進犯就以火力猛攻,將除西門以外的所有通道全部堵死,做好了長期固守鎮江的打算。太平軍打著自己的算盤,清軍自然也不甘落於人後。天京落入太平軍手中後數日,清軍大將向榮在孝陵衛設立江南大營,做好了長期圍困天京的準備,半個月後,欽差大臣琦善、直隸提督陳金緩等率軍一萬多到達揚州城外,並於城外設立江北大營,死死地盯住揚州和瓜洲(揚州、瓜洲、鎮江在地理上互為犄角,對於天京的鞏固非常的重要,當時這三個地方都已經在太平軍手中),向榮見琦善困住了揚州和瓜洲,立馬派出了江南提督鄧紹良領一支軍隊攻擊鎮江,從此,太平天國長達近五年的鎮江保衛戰開始了。

此地是天京屏障 如果太平軍沒有棄守這裡 太平天國不會那麼早滅亡

小佛覺得可以將鎮江保衛戰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853年初到第一次太平軍打破江南大營。這個過程中,清軍和太平軍雙方互有勝負,不過最後以石達開、秦日綱率軍打破江南大營結束,太平軍佔了一絲先機,鎮江之困稍稍緩解。第二階段:第一次太平軍打破江南大營到1857年12月鎮江失守。這段時間內,和春重建江南大營,太平天國內部發生天京事變,石達開帶走清軍精銳十萬,天平在往清軍方向傾斜。和春計劃圍困天京,但是鎮江在太平軍手中,不得不先拿下鎮江。經過多次的強攻和打退太平軍方面派給鎮江的援軍,太平軍最後不得不棄守鎮江城。後來太平軍雖有嘗試奪取鎮江,但是從未成功。其實,如果太平軍沒有放棄鎮江,或許歷史就會被改寫,太平天國晚幾年滅亡是完全可能的。為什麼小佛會有此觀點?

此地是天京屏障 如果太平軍沒有棄守這裡 太平天國不會那麼早滅亡

前面小佛說過了鎮江的地理位置,它在天京東南,自然也就處於清軍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中間,如果鎮江在太平軍手中,每逢他們要圍困天京,鎮江方面都可以派出軍隊去襲擾清軍,讓清軍不敢不顧及來自鎮江的力量。鎮江一棄守,相當於把天京的東南直接暴露在清軍面前,並且還讓清軍在太平軍薄弱的地方多了一個據點。清朝官員在上書咸豐的時候說:“自古江南用兵,以鎮江為險要”,同治帝也下詔說:“可使金陵暫緩合圍, 斷不可令鎮江有失”。可見鎮江此地對於天京的重要性,太平軍自動棄守鎮江後,天京不斷遭到威脅,最終落入湘軍之手,太平天國卒於1864年。參考資料:羅爾綱、王慶成,《太平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