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魚塘 | 看著這麼多遊戲老 IP,感覺自己可以一直玩下去

「深夜魚塘」是篝火營地的一個自留地型欄目,我們的編輯會在這裡聊聊不那麼嚴肅的話題。專欄名字來源於「深夜食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那就在這裡講出來吧。

本期塘主:熊貓命

最近一段時間可以說是遊戲業界老牌 IP 的新作集中爆發期,《仙劍奇俠傳 7》、《帝國時代 4》,還有《密特羅德 生存恐懼》,每一個從誕生到今天都超過20年時間,1997 年初次登場的《帝國時代》系列已經是這三位裡面的小兄弟,另外兩位大哥都比它資歷更老,而對於如今的很多玩家和讀者來說,1997 年可能遙遠得像是上古時代,很多人根本無法想象當年的遊戲形態與遊戲產業是什麼樣子。

遊戲圈系列化作品太多的現象其實一直為人所詬病,被看做是遊戲公司普遍採取保守策略,不思進取、不肯冒險開拓新品牌的惡果,不過今天想討論的不是這件事,而是作為一種娛樂形式,遊戲作品,特別是系列化之後在市場上成功生存下來的作品們,比起電影、小說、漫畫等傳統娛樂形式,似乎更容易擁有更長的生命週期,可以陪伴受眾更長的時間。

深夜魚塘 | 看著這麼多遊戲老 IP,感覺自己可以一直玩下去

首先商業電影無疑受時間流逝的影響最大,最明顯的例子如哈利·波特系列。其實在小說裡從第一部到第七部一共只過了 6 年時間,哈利從11 歲成長到 17 歲,青春期都還沒過完。

而真人系列影片的上映日期橫跨長達 10 年,以 1989 年出生的主演丹尼爾·雷德克里夫為例,也就只有在前三部的時候主演年齡與角色年齡基本符合,從「火焰杯」開始變得不太對勁,到最後一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開拍時丹尼爾已經快過 20 歲生日,雖說比原作年齡沒大幾歲,但歐美人的體貌特徵普遍比實際年齡偏大,在鏡頭上看他明顯已經是個 20 多歲的小夥子了。

深夜魚塘 | 看著這麼多遊戲老 IP,感覺自己可以一直玩下去

另外還有幾位主演的變化更是離譜,比如納威·隆巴頓的扮演者馬修·路易斯在第一部裡還是個齙牙小胖子,到最後一部已經是身高 183cm 的肌肉型男。

真人電影畢竟受客觀條件限制,那麼虛構的小說、漫畫等等會好一些嗎?理論上是,不過絕大多數的系列小說、連載漫畫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跟作者本人深度繫結。在作者的整個職業生涯裡可能會高強度產出海量的系列作品,可作品一旦完結、作者一旦封筆或是遭遇什麼意外變故,系列品牌的生命力就只能靠其他形式再延續下去了。

當然,像福爾摩斯系列、《東方快車謀殺案》這種 IP 常青樹每隔幾年就會被拿出來翻拍,卷福版的《神探夏洛克》電視劇更是改編作品裡的佼佼者。大中華地區的武俠劇只需要守著金庸那十幾本書,感覺再吃個幾百年都沒問題,似乎也有頑強的生命力。不是說改編作品就一定不好,但是講道理的話,作為受眾你是願意看到基於原作的衍生品,還是更希望原作者本人不斷拿出新的章節或是新的續篇?至少我個人更傾向於後者,但這顯然也是不現實的,生老病死,誰也逃不過。

深夜魚塘 | 看著這麼多遊戲老 IP,感覺自己可以一直玩下去

而除了少數系列以外,系列遊戲 IP 至少在兩個維度上有優勢,第一是以玩法為核心,動作、文字冒險、RPG、RTS,其他很多元素可以有變化,比如美術風格、畫面技術、平臺、操作方式等等,但玩法核心一般不會發生劇烈的改變,24 年前的《帝國時代》是個養農民種田打仗的遊戲,現在的《帝國時代 4》歸根結底還是這幾個元素,只不過內容更豐富一些,畫面更好一些。如果你從 20 多年前就喜歡這樣的遊戲形式,現在重新撿起來,還是能獲得差不多的體驗,同時核心玩法之外的其他內容還會有顯著的進步。

第二是與首創者的繫結有逐漸放鬆的大趨勢,專業化、流水線化、團隊化的製造模式逐漸成為主流,也是遊戲產品區別於個性化小說、漫畫產品的一大特點,曾幾何時那種將製作人當明星代言人培養的做法已經顯示出諸多弊端,正被越來越多的遊戲公司所拋棄。例如和《潛龍諜影》系列深度繫結的小島秀夫與科樂美的驚天決裂,作為《魂》系列製作核心的宮崎英高也不是每一部都親力親為,背後的年輕執行製作人才是幹活的主力。

深夜魚塘 | 看著這麼多遊戲老 IP,感覺自己可以一直玩下去

像《鬼泣》、《傳說》、《生化危機》等系列作品則都比較成功地完成了去核心的系列化,並且用成績證明,只要品質過硬、玩法有亮點,依然能夠獲得玩家的認可。如果把遊戲形容為端上桌的一盤菜,那麼從大眾化的角度來看,廚子是誰固然有一定影響,但絕大多數人最終還是更看重菜的口味如何,只要能保持高水準的出品,飯店老闆你愛換幾個廚子是你的自由。

當然,一個遊戲系列在幾十年的發展程序中,難免遇到各種問題,比如編劇吃書,玩法瞎改,品質拉胯等等,也確實有無數的遊戲系列在這短短几十年時間裡逐漸消失,但從長遠來看,遊戲依然是一種充滿創造力和驚喜,值得讓人產生期待與想象的娛樂形式,我願意一直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