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由郭襄說出

新修版《天龍八部》末尾,宋遼大戰之前,蕭峰是將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傳給了虛竹,意在讓虛竹代替自己完成丐幫武功傳承,新修版《射鵰英雄傳》中則提到降龍十八掌的確是由虛竹改良後傳下,所以毋庸置疑,金庸筆下的各部作品在新修版中的確是處於一個統一的武俠世界觀裡的,他此舉是讓原本空洞的武俠故事有了幾分史詩感。

答案由郭襄說出

(蕭峰劇照)

不過基於“金庸武俠世界觀是統一的”這一前提,也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天龍八部》中掃地僧提出一個人若是對習武過於執迷便難免進入武學障,繼而走火入魔,可作為武林後輩,那楊過又何嘗不是執迷於習武,他為何沒有走火入魔?

一、掃地僧提出的“武學障”之說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自然也是如此,有段譽這種身兼數門神功卻不愛習武的人,也就會有如同鳩摩智、蕭遠山、慕容博一般執迷於習武的武痴。

蕭遠山、慕容博是在少林派潛伏了幾十年,幾十年間,二人不斷偷學少林武功,卻無視掃地僧留下的佛經,以至於進入了“武學障”,那鳩摩智亦是如此,他妄圖學盡天下武學,也是落得一身毛病,最終走火入魔功力盡失。

你看掃地僧是如何解釋那武學障的?

答案由郭襄說出

(掃地僧劇照)

原著道:“本寺七十二絕技,每一項功夫都能傷人要害、取人性命,凌厲狠辣,大幹天和,是以每一項絕技,均須有相應的慈悲佛法為之化解。這道理本寺僧人卻也並非人人皆知,一個人武功越練越高之後,禪理上的領悟,自然而然會受到障礙。在我少林派,便叫做‘武學障’,與別宗別派的‘知見障’道理相同。要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殺生,兩者背道而馳,相互剋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絕技方能練得越多,但修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卻又不屑去多學諸般厲害的殺人法門了。”

別誤會,掃地僧雖是以少林武功為例,卻也提到了這武學障和別派的“知見障”一樣,所以無論修煉的是哪一派武功,只要它是傷人的武功,總歸要佛法來化解,才不至於傷了自己。

答案由郭襄說出

(鳩摩智劇照)

掃地僧境界極高,是書中的第一高手,他這番話自然是有一定說服力的,可為何後世的武痴楊過卻絲毫沒有“武學障”這方面的問題?

二、執迷習武的楊過

楊過算是武痴嗎?但凡讀過原著都不會對此表示懷疑,他是金庸全書所有主角中唯一一位有自創神功之舉的,若非對習武有執念,又如何能夠做到自創神功?

而書中還提到楊過有這麼一番內心獨白:“我何不綜取各派所長,自成一家?天下任何武功,均是由人所創,別人既然創得,我難道就創不得?”他想到此處,眼前頓現大光明。須知練武與治學、技藝、創業,道理並無二致,若是依旁人門戶,最高也只能到達中上的境地,一味抄襲模仿,終是難有大成。楊過理會到了這點,這才起始自二流手進入第一流之境。”

答案由郭襄說出

(楊過劇照)

楊過的武功的確是雜,甚至他遠比當年的鳩摩智學得要雜得多,如此看來,楊過比鳩摩智更有可能走火入魔才是,可他為什麼沒有?

不妨看看郭襄是怎麼說的。

三、郭襄的說法

在旁人看來,金庸筆下的武林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逐漸衰敗的,但《倚天屠龍記》中金庸卻借郭襄的視角否認了這一點。

郭襄闖少林時,書中就有這麼一番描述:“碑文中說唐太宗為秦王時,帶兵討伐王世充,少林寺和尚投軍立功,最著者共一十三人。其中只曇宗一僧受封為大將軍,其餘十二僧不願為官,唐太宗各賜紫羅袈裟一襲。她神馳想象廣當隋唐之際,少林寺武功便已名馳天下,數百年來精益求精,這寺中臥虎藏龍,不知有多少好手?”

少林武功數百年來是精益求精,一直在進步,而少林不過是武林的縮影,少林如此,其他各派自然也是如此。

而後無色禪師問郭襄是何人時,她又強調過這麼一句:“當日達摩祖師傳下武藝,想來也不過教眾僧侶強身健體,便於參禪成佛,想不到少林寺名頭越大,武功越高,恃眾逞強的名頭也越響。”

答案由郭襄說出

(郭襄劇照)

兩段文字足以證明少林武功的確是越來越精妙,而其他各派的武功自然也都有進步。

當年掃地僧提出習武之人會進入“武學障”之說是基於當時的武林整體水平,而後數百年間,武林整體水平進步了不少,哪怕有些時代高手凋零,但各派武功自然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只留下了更強且無對習武者無傷的部分。

正因為如此,後世武林中的武痴楊過哪怕再執迷於習武,也不至於進入所謂的“武學障”。